▲
本周重点关注
【重磅】“引领智能新时代之路”石墨烯+智能专题研讨会通知!
智能材料是继天然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人工设计材料之后的第四代材料,是现代高技术新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科学家预言,智能材料的研制和大规模应用将导致材料科学发展的重大革命。
中关村石墨烯产业联盟将于2017年7月29-30日在北京召开“
引领智能新时代之路”——石墨烯+智能专题研讨会。
将以石墨烯在智能领域应用为重点探讨对象,全面剖析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瓶颈及解决途径!
【头条】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石墨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你知道吗?
6月20日,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石墨烯已成为军事尖端技术所依托的明星材料,其成果一旦商业化,将给军事装备和民用产品带来巨大变革,如石墨烯基超级计算机、微型红外夜视镜、超灵敏探测器和超薄可折叠显示屏等。
《Science》重磅:电解质研究获重大突破,锂电池可在-60℃高效运行!
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了电解液化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美国科学家首次使用液化气取代电解液,分别让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在零下60℃和零下80℃还能保持高效运行。新技术不仅提高了电动车在寒冷冬季单次充电的运行里程,还能为高空极冷环境下的无人机、卫星、星际探测器等提供电能。
【观点】欧阳明高:我国的能源革命将靠新能源汽车驱动
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联合青海省人民政府、工业与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共同主办的锂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于2017年6月21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在发言中表示:
电动汽车的储能功能应该说是解决可再生能源间隙性的根本出路。
【政策】石墨烯要怎么干?常州发布“十大产业链”升级版
常州市政府2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该市“十大产业链”升级版。
今后,常州市对石墨烯碳材料、航空装备等这类虽然还处于“幼稚期”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将从项目招引、资金、人才、市场拓展等方面予以重点培育和引导,加快“建链”。
【前沿】宁波材料所在全固态锂硫电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与工程研究所固态锂电池团队研究员姚霞银领导的小组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合作,设计了一种新型硫正极结构的全固态锂硫电池,通过在还原氧化石墨烯上沉积超薄(~2nm)非晶态纳米硫层保持复合材料的高的电子传导率,进而将还原氧化石墨烯/硫复合材料均匀分散在超锂离子导体Li10GeP2S12基复合材料中,从而实现高离子电导率和低的应力/应变。
【干货】机械法剪切剥离制备石墨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机械剥离法是一种绿色、高效的制备方法,能够大规模地制备高质量的石墨烯,具有成本低、易操作、无污染、投资小等优势,完全符合上述产业化的原则。本文主要评述机械剥离法制备石墨烯的研究进展及机械剥离制备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现状。
【前沿】高鸿钧院士“自然图案化”的新型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及其功能化取得重要进展!
一般来讲,二维原子晶体材料需要进行功能化或图案化才可能实现进一步的应用。例如,在半导体产业中,半导体材料需要先利用光刻技术图案化,再进行电子掺杂或空穴掺杂,进而形成P-N结和晶体管等。
最近,高鸿钧院士领导的联合研究团队在新型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及其功能化的研究中又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前沿】具有可持续探测压力信号的压电纳米线石墨烯压力传感器!
压电纳米线在一定方向承受机械压力变形时会产生内部极化现象,从而出现宏观的压电电势,使其在驱动器、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的科研人员与合作者设计了基于压电纳米线/石墨烯异质结构的压力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实现探测持续的静态压力信号。
【产业】华高墨烯携手中国海洋大学共建“新型碳材料联合实验室”!
6月20日,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华高墨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新型碳材料联合实验室”揭牌暨捐赠仪式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举行。
实验室建成后将联合开展相关材料领域的科技研发工作及产业技术攻关,引领区域高端新型产业发展,促进石墨烯等新材料的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