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农参
看农参,读懂农业品牌。16万农业主管干部的决策参考,100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产融平台,3000万中国农业品牌经营者的精神家园。每日分享实践案例、商业洞察、行业研究等。并聘请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担任总编辑,提供理论支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保人  ·  备用锅炉算进合计出力不?有明确依据? ·  3 天前  
青海生态环境  ·  一图读懂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 ·  3 天前  
青海生态环境  ·  一图读懂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农参

头雁故事 │ 赵德平:阳光玫瑰“串”起全县2亿产业

农参  · 公众号  ·  · 2024-07-10 10:30

正文



导读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是由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 联合启动实施。

“头雁故事”是由 上海交通大学 农参 共同发起的头雁“护航计划”中的内容板块,旨在通过梳理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学员的创业经历,分享在上海交大的学习心得,用真实的故事树立新农人的优秀榜样,为推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与区域品牌的协同发展提供案例。

今天,我们分享上海交大“头雁”学员 河南省濮阳县河南葡樱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德平 的创业故事。

7月份是早熟阳光玫瑰大量上市的时间,但从前段时间的价格波动来看,今年阳光玫瑰行情令人担忧。
在一亩田农产品批发平台上,七月初阳光玫瑰的最高价为7.7元,是什么原因导致阳光玫瑰价格下跌?种植户应该怎么做来预防风险?未来阳光玫瑰的发展风向在哪呢?

在葡萄产业深耕多年的 河南省濮阳县河南葡樱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德平 ,说出了他在阳光玫瑰种植、市场趋势等方面的看法。



葡萄产业中的致富路

1981年出生的赵德平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庄稼人,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农业也有着满腔的热忱。
2001年他在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就读果树蔬菜专业,毕业后从事果品营销工作。为了学习更专业的知识,他在中国农科院郑州果蔬研究所进修两年。后来经老师推荐,他在07年远赴日本茨城县研修果蔬技术,四年学习生涯接触了更多新的种植技术。
2010年学成回国后,赵德平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坚守初心回乡创业。阳光玫瑰在2006年从日本引进国内后,凭借玫瑰香味浓、果粒大、甜度高、果皮亮、易运输等特点大受欢迎,价格一度达到几百块钱一斤,那时候的利润很高。

但早期国内阳光玫瑰供不应求,赵德平抓住机会开始在当地种植阳光玫瑰。那时国内种植成功经验太少,赵德平只能靠自己一路摸索着前进,从葡萄选种、种植到品牌建设着实遇到不少困难。
“当时品种选择不对,也没法做到良种良法连环配套。不清楚具体哪个葡萄品种适合我们当地,我就多个品种一块种,相当于做了研究所、科研单位的工作。”
“然后通过自己的筛选,到研究所、高校向专家学习,才摸索出了合适的品种和成熟的技术。”
“后来在上海交大学习,在创业管理融合、品牌建设,以及互联网方面都有了真正的提高。”
除去品种选择等问题,当地气候也是一个逃不开的阻碍。
“当地种植条件不算太理想,因为我们中原地区夏天高温天气比较多,它不利于葡萄的上糖、上色,就像那个黑紫色的巨峰葡萄,上不了那么深的颜色,在我们这都变成红色了。”
“阳光玫瑰它就是普通颜色,不会因为上色问题受到影响,含糖度也稍微高一点。阳光玫瑰品种成熟时间是在中秋节,那时候温度不那么高了,糖度受影响也小。”
最艰难的那段时间里,赵德平自费建立了 300 亩实验示范园,试错过程不仅花光了在国外挣的钱,还把600 万贷款也赔了进去。但赵德平心里清楚,他走的方向是对的,而这些失败也只是暂时的。

经过多年的努力,赵德平已经建成了860亩的示范基地,主要以阳光玫瑰为主,蟠桃、李子还在试种阶段。目前,示范基地阳光玫瑰种植面积达767亩,每年产量达1500吨,温室大棚里每亩产值能达到8万元。
待种植模式成熟后,赵德平开始尝试着带动周围农户一块种植阳光玫瑰,并成立了中原果蔬联盟和合作社,带动了更多人走上了致富路。

联农带农打造2亿神话

2019年,在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濮阳县农广校、河南农学会葡萄专业委员会等机构的支持下,赵德平成立了中原果蔬联盟,那时候这个组织更像是一个技术服务团队,专门帮助成员解决种植技术问题。
“我们免费提供一个公共平台,不管是技术服务、技术支持,我们都可以提供帮助。我们研发的技术是实现第一年种植,次年就可以生产盈利。”
赵德平提到的这个技术是他和团队研发的核心标准化管理技术。研发技术之前,阳光玫瑰的种植周期比较长,种植成本较高,3-5年都不能丰产盈利,投资者都被拖垮了,甚至血本无归。现在有了新的核心标准化管理技术后,大大缩短了阳光玫瑰的生长周期,好多同行都来向他学习探讨这项新技术。

现在,中原果蔬联盟是一个以阳光玫瑰葡萄为主导,产、供、销一体化的种植联盟,带动发展优质种植基地达27000亩。联盟内的成员来自全国各地,主要为种植户,有农户178户,最近几年才开始有收购商,占了不到3%。
有了中原果蔬联盟,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学习,联合行动还能增加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尤其是对联盟内的农户来说,种植的产品不愁市场,也避免了被收购商恶意压价,这就是最大的好处。
除去中原果蔬联盟,赵德平还建立了合作社,为农户增收又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合作社目前只有当地农户,一共82户,采用“3+7”的产业分层管理模式。
“我们合作社自己成立了一个园区,刚开始是100亩,通过采用我们自己摸索出来的 3 + 7 的产业分层管理模式,现在发展到了800亩。农户以人工的形式加入,除了人工之外的所有投资,包括地租、技术培训、肥料、大棚等这些都是我们来做,他们只需要把技术执行到位就行了。所以,在分成上农户和我们按照3:7的比例分配。这就是3+7模式。”
“过去农户不舍得投资肥料,现在大家分工合作,我们提供肥料,农户出力。他们可以‘不心疼的足量施肥’,综合措施也做得好,产量自然就上来了。”
在时间的验证下,“3+7”模式确实提高了农户的积极性。往年收入不到2万的农户,现在年收入超过7万,承包地多的农户一年收入能达到10万。

这个模式给当地提供了 1000 多人的就业岗位,培养出一批 679 人的疏果队伍,队里的女工每天最高可挣到 1000 元。后来赵德平通过濮阳县农广校、乡贤创业等平台,开发137家合作伙伴,带动濮阳及周边地市建立27790亩合作园区种植阳光玫瑰葡萄。
“过去种植50亩都很吃力,现在我们种植500亩、5000亩都很轻松,农户只需要一个技术标准和定期的培训,然后等着分成就行了。”
赵德平作为80后新农人,无论是选品,还是做技术,自始至终都充分考虑对农户的带动效果。在他的带动下,濮阳县葡萄种植相关产业产值突破2亿元,对当地农业产业振兴、农民增收致富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做老百姓买得起的农产品

最近阳光玫瑰的价格一路下跌,个别省份已经降到10元以下,原来的“贵族”葡萄正在变得“平民化”。赵德平已经注意到了市场变化,并提前做了准备。
“我温室大棚里的阳光玫瑰7月1号到15号陆续上市,但我们按18块钱一斤提前签了合同。”
“而且有了中原果蔬联盟,我们的葡萄在全国各地都有销售,去年还开辟了东南亚市场。”
至于阳光玫瑰持续降价的原因,赵德平认为跟葡萄“早采”有关,种植户和收购商为了早上市占据价格优势,很有可能卖到几十甚至几百一公斤,但早上市的阳光玫瑰还没有成熟,也没有香味,消费者自然对这种价格高、品质低的产品不感兴趣,时间一长,市场上只能降价促销。

相反,赵德平非常重视产品的品质,在他看来提高产品质量才是征服市场最有效的方法。优质优价一直是他的产品优势。
“在口感上我们的阳光玫瑰要比南方的要甜一点,玫瑰味更香。而且我们销售的时间更长,可以持续到年底。”
赵德平认为优质优价会是农产品的最终归宿,和刚引进的阳光玫瑰价格相比,现在的价格会慢慢地被更多老百姓接受。
“阳光玫瑰未来行情肯定要平民化,这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2012年前后还属于贵族水果,有的500块钱一斤,未来价格会更适合普通人购买。”
“正常的农产品发展不会那么暴利的,你做一个食品,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农产品它就应该这样。”
赵德平对农产品优质优价的执着为他赢得了不少客户,他的品牌“葡樱阳光玫瑰”在当地社区销量非常好,又借助于中原果蔬联盟的影响力,赵德平的产品逐渐在全国遍地开花。
这次去上海交大学习,赵德平认识了不少来自河南的头雁,他从同学身上又学到了如何开展线上营销、做优质高产品牌等,这些宝贵的经验对提高赵德平的市场竞争力有了很大的帮助。

国内虽然有不少阳光玫瑰个体品牌,但是没有区域公用品牌,为了把“豫北濮阳有好东西”的好口碑打的更响,赵德平正在为建立一个阳光玫瑰区域公用品牌做准备。
建设、运营品牌是赵德平去上海交通大学参加“头雁”培训后的一大收获,吸收了更多专业的知识,赵德平逐渐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发展模式过于粗放,品牌打造力度还不够。从上海交大回来后,赵德平成立了技术部、营销部等部门,不仅替自己分担了管理上的一些压力,还提高了葡萄线上营销的销量。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赵德平会利用在交大培训中学到的农产品营销、互联网+等知识重新考虑品牌建设,争取将“葡樱阳光玫瑰”打造成国内知名品牌,带动更多农户增收,真正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参考资料:
[1] 濮阳人大:省人大代表赵德平:躬耕产业兴农 撑起农民致富一片蓝天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往期回顾

【原创首发】

铁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更是“民生工程”

铁丁:打造“久经考验”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铁丁:“农产品”变“商品”是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

铁丁:吹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年轻化的号角

特稿|预制菜还搞不搞?!政策大起底!2024年风向如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