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影工厂
百万用户首选电影微刊,每天为你推荐最新、最热、最好的电影资源,最具深度的影评,电影控的超级乐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  《哪吒2》爆了!你知道汉中有个“玉虚宫”吗? ·  昨天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  《哪吒2》爆了!你知道汉中有个“玉虚宫”吗? ·  昨天  
乌鸦预告片  ·  影史第一!《哪吒2》要冲108亿了! ·  3 天前  
银幕穿越者  ·  《哪吒2》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总榜榜首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电影工厂

导演饺子啃老3年、失业6年,没公司敢用他,他靠《哪吒》逆天改命:人生最大的贵人,是不认命的自己

电影工厂  · 公众号  · 电影  · 2025-02-08 20:25

正文


《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今年春节档的最大赢家,创造了华语电影的奇迹!

总票房——

2天飙到10亿;

8天破57.76亿,超越《长津湖》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

截至2月7日,已突破67亿大关,超《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登顶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榜。

所有人对它冲击百亿持乐观态度, 口碑与票房保持高度一致。

豆瓣评分8.5,满屏五星,朋友圈全是自来水安利,大众的观影热情可谓是空前高涨。

下到几岁的孩子,上到60岁的老人,嘴里说到的电影,全是《哪吒》。

“哪吒”的成功,靠什么?

我们了解幕后便知,导演饺子是这部电影的“灵魂”。

没有他,就没有《哪吒》系列动画电影!!!

学医出身,半路出家

“饺子”本名杨宇。

他出生于四川泸州一个普通家庭,虽然从小喜欢画画,但他像大多数孩子一样,为了日后的生计问题,遵从父母的安排,高考志愿填了与父母相同的领域医学专业。

然而。

杨宇内心对动画的喜欢,并没有在进入华西医科大学后而有多减弱。

相反,大学校园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通达的信息交流,为他提供了学习相关知识的便利。

在同学的推荐下,他第一次接触到了三维制作软件Maya,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闷头自学。

学了之后是为了干什么吗?

杨宇没想那么深入,完全是出于兴趣,当然了,倘若能靠兴趣赚到钱,那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一件事。

就这样,他通过网上教程,模仿动画作品,从熟悉到熟练,最后能独立做出成熟的作品。

顺理成章的,杨宇毕业之后,放弃本专业,入职了一家广告公司。

不切实际的“白日梦想家”

“要做出真正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必须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要是妄想边上班边做,不知道要做到猴年马月。”

显然,杨宇是个梦想家,而不是愿意只做重复工作,被客户盯着改方案的没有感情的技术代工。

你说他初入社会,没有经受过毒打也罢。

彼时,他的骨子里饱含对动画的热爱,有一腔抱负想要实现。

于是,他做出了很多职场菜鸟不敢做的决定,在工作一年后,向公司递交了辞职报告。

杨宇就像在车库里钻研的乔布斯,开始了居家钻研动画作品的生活。

每天三点一线,从客厅到厕所到卧室。

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坐在电脑前。

期间,他遭遇了各种状况,身上背负着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

父亲去世后,杨宇和母亲相依为命,他辞职了,两人只能靠母亲每个月1000块的退休金生活。

日常开销节俭到了极致,母亲买菜都会去附近菜市场买处理的不新鲜的菜。

没钱,也意味着杨宇买不起高配置的电脑设备。

陈旧的电脑,内存只有768Mb,压根运行不了Maya这样的庞大的软件,渲染一张图片就可能耗费几个小时,更别提制作作品了。

为此,杨宇或是向朋友借电脑,或是彻底断了家中的网,来确保电脑运行环境足够稳定。

3年的时间,日复一日。

2009年,一部时长为16分9秒的短片《打,打个大西瓜》诞生了!

一战成名,逆天 改命

《打,打个大西瓜》展现了战火中的蛛网和人性的光辉,独特的画风让人眼前一亮。

从当时的盛况来看,此片算是一战成名。

它在土豆、爱奇艺等网络平台上点击量爆了,在国内外颁奖典礼上获奖无数:第4届中国原创手机动漫游戏大赛 “优秀作品奖”、第4届中国(烟台)国际动漫节最佳动画短片奖,入围第2届葡萄牙动画影展,获第26届德国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评委会特别奖、第12届日本 TBS DigiCon6 总决赛金奖等等。

它被媒体认为是“国产动画最优秀的作品”、“华人最牛原创动画短片”。

此片不仅打破了观众对国产动画动漫的成见,也让导演“饺子”从幕后走向了台前,成为影视圈里的新秀。

不过......

杨宇并没有淹没在无数鲜花和掌声之中,而是默默选择回家创作去了。

众所周知,动画作品一直并非是院线的“主流”,各大导演热衷拍大场面、群星闪耀的商业片。

可从《打,打个大西瓜》片尾,杨宇放出的超长偶像名单就能看出,他骨子是个中二少年,有理想,不会为了现实而改变。

因此,当有投资人主动提出,愿意给他三到五年时间,全身心去做出一个东西,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没错,这说的便是他创办了“可可豆”公司,拍出了《哪吒之魔童闹海》。

不忘初心,踏实创作

《哪吒》如何牛逼,如何精彩,相信各位已经都在影院里看到了,在这里厂长不再进行过多描述。

主要说说制作影片背后,杨宇的心酸和不易。

毕竟,为了这个IP,他都快熬成“哪吒”了,眼下的黑眼圈老大了 [允悲]

亲自“怀胎十月”,从“哪吒”的形象,到剧本里的每一个角色、每一条故事线,到特效制作,到剪辑成片,两部《哪吒》处处都是杨宇的心血。

初立项时,单哪吒的形象设计,就有上百种。

1中天兵天将和妖族的数量有2亿,工作人员差不多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呈现出“千军万马”的壮阔景象。

到了2,经费充足,他更是玩命儿跟团队死磕。

图片 图片

比如看似“普通”的被锁链相连的海妖,实际在制作时,上千万只海妖,每只妖的设计都不一样。

一闪而过的“蟹锤怪”的镜头,能看到也有惊喜。

它拿了个铁锤,只见它锤到地上制造出一个坑,瞬间分裂出N个螃蟹。

甚至,精细到妖兽的武器都贴合自身的属性。

章鱼将军的触须是柔软的,剑是曲线;海妖在海底关了数千年,华丽的铠甲早已经变得破烂不堪。

厂长看幕后花絮的时候,甚至觉得杨宇是不是太“高估”我们这些观众了,这些细节当真有人在意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