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和陌生人讨论自己父母的职业吗?你也曾因为父母的职业自卑过吗?
当父母渐老,不再能作为孩子的大树为之遮风挡雨;孩子在社会摸爬滚打,拼尽全力却孤立无援,我们该作何思考?
▌你敢对着陌生人讨论自己父母的职业吗?前提是,父母的职业很普通的情况下。
某单位最近在招人面试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悲惨的实情:
A在填面试资料的时候,前一页针对自己的时候可以说是洋洋洒洒,不管是工作经历,还是个人介绍,都被填得满满当当的,措辞之间,不难看出A对这份工作的自信。但是到了父母这一栏的时候,A却画风一转,比起介绍自己,她好像对自己的父母一无所知。
关于父母的信息,A没有写进去一个字。
看到这样的表格不免好奇,在面试的时候抓住A小心翼翼的问:冒昧问一下,是因为父母都不在了?A听到这样的问题当时就吓了一跳,连连摆摆手:
“不,不是的,那个……我父母没有学历,也没单位……在家务农,我……干脆就没填了。”
就这样,本来还算优秀的A,仅仅在初轮面试就被刷下去。
见过太多孩子嫌弃父母“没本事”:
有的人假装不认识在路边卖菜的父母;有的人谎称父母在外工作无法来参加家长会;有的人嘲笑父母玩不懂手机,落后老土...
谁不希望父母体面?可是有很多父母,即使拼尽全力地生活,仍然挣扎在所谓的“底层”。只是,有一种无奈,叫做
“父母已经拼尽了全力,孩子却觉得依然不够”。
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职业真的难以启齿吗?更多的时候父母除了一句对不起,别无他话。
父母的反应往往取决于孩子的回应。
孩子的一点小心思,作为父母的他们又何尝不知。很多时候,他们是比孩子更自卑的那一个。
泰国的一个广告短片,戳中了许多人。
这个短片中,分别采访了三位父母和他们的孩子,短片里辛苦讨生活的底层父母并不容易,但他们为了爱的人从未想过要放弃。
你问他们怕什么?
他们只害怕子女觉得:为什么我的爸爸在做这么低贱的工作。
他们也怕自己能力不足,拖累了家人的幸福。三个家庭里,有靠开摩的营生的司机,因为他以前坐过牢,没有单位敢用他。尽管为了生活铆劲向前,他始终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艰难维持生计的制衣女工,每缝一枚扣子能拿到1.5泰铢,经常拿不出孩子的生活费。
哪怕孩子考上了好的学校也无能为力。
她含着泪说:如果女儿生在别人家,她的生活应该会比较好过。
双脚残疾的收银员,生来就和别人不一样。她不怕别人的讥笑,只怕小孩觉得丢脸,他有一个残疾妈妈…...
残疾人薪水不高,在她眼中,自己最对不起的就是儿子,都是自己害他过得这么辛苦。
“当我心无牵挂的时候,贫穷对我来说只是晚上吃馒头和吃牛排的差别,无损我的快乐,可当我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我才深深的感受到了什么是贫穷所带来的自卑。”
这本是一句很美的情话,但也是从事低贱工作的父母的心声。
更残忍的是,即便是再自卑自责,他们也一定要心无旁骛地负重前行。为了孩子,不能垮。
张子枫曾拍过一个公益片《爸爸》,仅仅2分钟就赚足了泪水。短片里,张子枫和几个同学讨论换新手机,同学们都以为她在短片中的这个爸爸很有钱。
点击观看视频
走到拐角处,张子枫矿泉水瓶滑落,捡起时一抬头竟看到了自己的环卫工人爸爸。
父女二人尴尬的眼神对视后,都各自默契地瞧了眼身边的同学。两个人脸上都呈现出不一样的尴尬。
爸爸见状马上反应过来说:小朋友,你的瓶子还要吗?
“不要了,都给你吧。”说罢,张子枫就被同学拉着继续往前走。
此刻的她,看到这样的爸爸心里十分难受,不由得回头看了一眼。但是爸爸,只是对她摆出了,嘘的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