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南来北往》《六姊妹》,都是装满“家”的温暖,在氛围拉满年代感中扑面而来。
首集播出收视破4,第七集收视达到4.734%,收视份额18.044%……连日来,由CCTV-1黄金档、腾讯视频同步播出的《六姊妹》收视一路领跑。
时间回到去年春节,《南来北往》同样话题不断。据中国视听大数据
(CVB
)
,2024年2月6日至26日,该剧首播期间4次日均收视破3,日均收视率峰值达到3.216%。
如此热闹的场景也在2022年春节上演。根据梁晓声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改编的《人世间》,吸引一代又一代观众从中探寻温暖的集体记忆,收视刷新总台央视同时段10年来最高纪录……
贴合春节合家欢的节日氛围,这些剧集由“家”切入叙事,让暖心的亲情故事直击观众的内心深处。
以皖淮小镇淮南为背景,《六姊妹》讲述的是何家老一辈及六个女儿的成长经历,群像叙事颇为精彩。在40年的时间长河中,六姊妹各自经历着起伏的命运,在相互扶持中共同抵抗人生的风雨,“家”始终是她们坚实的后盾与港湾。
一列火车、一群邻里,《南来北往》的家庭叙事更为“热闹”。剧集将镜头对阵铁路警察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碎片,在充满烟火气的表达中诠释“家”的意义。大院里家长里短的故事,越品越有味,将“大家”和“小家”中的每个人凝聚在一起。
《人世间》的故事以“光字片”周家人的生活脉络展开,以周秉昆为核心,聚点成面描绘出一幅中国百姓向阳而生的生活画卷。剧中,“家”是每一个周家成员的执念,一桌桌弥足珍贵的团圆饭把三代人紧紧黏合在一起,既温暖又动容。
将细节刻画落入每一个细枝末节,这些剧集也让跨越时空的年代感扑面而来,带观众找回一连串深刻的情感记忆。
在《六姊妹》中,具有年代符号的重要元素随处可见:物资相对匮乏时期必不可少的肉票和布票,老大结婚之际的“三转一响,四十八条腿”,老三花几千块为家里安装的电话……这些契合年代的道具,勾画出时代的发展轨迹。
喇叭裤、蛤蟆镜、录音机、黑白电视机、凤凰牌自行车……《南来北往》中走在时代前沿的“时髦精”可真不少。这些蘸满时代气息的老物件,不仅浓缩了充满酸甜苦辣的人生百态,更让40载悠悠岁月仿佛近在咫尺。
《人世间》的年代感,也透过寻常百姓真实的生活场景跃然荧屏。土灶土炕、粗粮馒头、棉袄棉帽、二八大杠……真切还原了年代变迁的轨迹,也让每一个屏幕前的观众在鲜活且有力的还原中重回旧时光。
关照大时代下的小人物,这些剧集还大力书写每一张平凡面孔与时代同行的故事,刻录社会前行的轨迹。
《六姊妹》中不乏真实的历史事件和社会跃迁。剧中,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等历史节点,通过人物的生活点滴得以呈现,也让年轻人了解那些自己未曾经历过的时代氛围、社会风貌和生活方式。
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动车高铁,《南来北往》见证的是奔腾的“中国速度”。剧集以小人物的视角观察时代,在时间的串联下拼接起铁路事业的日新月异,描绘出时代变迁和人民生活交相呼应的温馨图景。
知青岁月、三线建设、恢复高考、个体经营……《人世间》中,一幕幕画面因时代而发生,也成为推动时代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在这期间,周家及其周遭朋友、同事的个人命运、家庭命运和都与国家命运紧紧关联,生动侧写时代的伟大变革。
随着一部部大剧热剧陆续播出,“电视剧的春节档”总能掀起一波波收视高潮。而备受观众喜爱的“新春大剧”几乎都存在相似的标签:“家”、年代感、时代记忆——而这也正印证了春节档年代剧的破圈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