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君前两天发了下面这张图:
如果你不控制你的心灵,别人会。
它来自一位后现代艺术家芭芭拉·克鲁格(Barbara Kruger,1945年出生)。这位女士曾在康泰纳仕出版集团担任平面设计师,该集团是全世界最高端的时尚杂志出版商,旗下有《Vogue》、《GQ》、《New Yorker》、《Vanity Fair》等众多杂志。
十年前,有人这么说时尚杂志编辑:每月挣着5000块,给挣3000的人介绍着每月挣1万的人的生活。(到了2018年,考虑到跑得比飞毛腿还快的CPI,请自行替换这句话里面的三个数字。)芭芭拉·克鲁格一定深切领会了这句话背后的含义:诸如《Vogue》这样的时尚杂志,是消费主义的圣殿,只要你浏览一下这个圣殿里的偶像,现实就从压迫变成了动力,推着你倾其一生,进入这个圣殿,与你的偶像为伍,或者更美好的是——自己变成偶像,尽管几乎毫无可能,而且这样的圣殿实际上是对现实的逃避。这让克鲁格难以释怀。
她开始选取杂志广告中的图片,将其变为黑白两色,然后在上面放置文字标语。比如:
我买故我在。还记得笛卡尔的那句话吗?“I think, therefore I am.”
比如:
睁开眼!这件华服不会让你更有钱或是更漂亮。
金钱可以为你买来爱情。
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状态,芭芭拉·克鲁格尤为关注。因为媒体中的女性经常是一个从男性视角、男权视角观看的物化符号。因此就有了下面这些作品:
我们不是我们看上去这样。
你的身体就是战场。
“她以为她是谁?”是时候了,女性不要再表现出礼貌式的怒气。
我们收到命令,让我们不要动。
我不会成为你想要我成为的人。
谁是她们之中最漂亮的那一个?
这都是我的事。我是在说你。我是在说我。(解释一下:I mean you. 是女性对男性说:“你总是觉得一切都是你的。”I mean me. 是女性在说:“我要说,这都是我的事,与你无关。”)
分析这些“海报”中文字,里面常常出现人称代词:我、我们、你。克鲁格把代词和广告中常用的祈使句放在一起,引发观众思考图像和文字放在一起的意义,思考媒体在现代社会中的负面作用。
同时,她一直在思考身份的意义,思考“你”和“我”:
“你怎么能不是我呢?”
我们比你们更好。更聪明,更有力,更漂亮,更干净。我们是好人,你们是坏人。上帝站在我们一边。我们的粑粑不臭,而且我们发明了一切。
我们不需要另一个英雄。
下面这几张,是在质疑大众。
大字:不够丑。小字:不够无用。不够性感。不够蠢。不够沉默。(图中人物为艾琳诺·罗斯福,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在美国社会进步和改良方面贡献良多。)
大字:不够残忍。小字:不够真实。不够男人。不够漂亮。不够可悲。(图中人物为安迪·沃霍。)
大字:不够愤怒。小字:死得不够。不够愚蠢。不够白。不够麻木。(图中人物为黑人人权社会活动家马尔科姆X。)
大字:不够愚蠢。小字:不够草包。不够瘦。不够好。不够讽刺。(图中人物为IQ高达168的玛丽莲·梦露,超过爱因斯坦、盖茨和霍金。)
她还关注重要的社会议题。比如全球变暖:
从来不是我们的错。
比如反皮草:
穿你们的皮。
比如美国大选:
不要小看这些海报,实际上里面暗含着不少艺术史的背景。字体的红色,来自苏联构成主义设计师、艺术家亚历山大·罗钦科(1896-1951):
使用广告的图像是波普艺术的主要特点,特别是安迪·沃霍的金宝汤罐头。
克鲁格使用的字体尤其印象深刻。这种字体在微软的Word里面都可以找到,叫Futura,发明于1927年,遵循了包豪斯建筑学派严格的现代主义原则。
使用该字体,克鲁格可能还有一个理由:包豪认为大众传媒不应该被用作商业盈利和个人私利的手段,虽然该字体被大众汽车、惠普公司和壳牌石油使用。
几十年过去了,芭芭拉·克鲁格始终面对权力、身份、性别这些词汇的文化建构意义,让人们思考、质疑、行动。从这个角度来说,她的这些海报,真正发挥了海报应有的作用。
※ ※ ※
以上
中文文字内容,版权归郑柯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如果你想购买《恐怖的艺术》等艺术书籍,点击【阅读原文】,前往“一天一件艺术品”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