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经常喝牛奶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有必要深入了解牛奶的秘密,洞悉它的深浅,也让它知道你的长短;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白色血液”居然都不去喝?!要不要补充蛋白质和钙了!
总之一句话,牛奶大爷对我们是如此之重要,以至于即使你再不喜欢它的口味,也不得不为了补充营养而养成每天喝牛奶的习惯。
恰巧,央视近日刚刚播出了一部纪录片《透视牛奶》,它记录了人类为延长牛奶保质期而付诸的种种努力,其中的艰辛与无奈会让你感受到,今天能安安稳稳喝上一瓶牛奶,真是不容易!
在你的餐桌上,有一场战争已经持续了7000年
著名键盘政治家古尔德说过,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和集中,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它令一部分人产生了一种错觉,即:人的存在是平常的、天经地义的,人活着就应该是幸福的、也自然会有幸福。
牛奶也是如此,看着超市货架上成群结队的牛奶,你是不是以为喝牛奶是件很简单的事?其实不然,在与牛奶的战争中,最开始的6800年,人类总是溃不成军。
关键在于细菌,这是地球上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生物,没有之一。研究发现,人类饮用牛奶的历史在7000年左右,从那时起,细菌就像附骨之疽,只需短短几个小时就能让牛奶变酸变稠,让牛奶爱好者们痛不欲生。《透视牛奶》告诉我们, 由于保质期的问题,在十九世纪以前,想要喝到牛奶,只能守在奶牛旁。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寻找美洲大陆,为了保障船员的营养补给,他只能在船上饲养奶牛。
这场战争的第一缕曙光出现在1856年,称为"现代微生物学之父"的法国著名化学家路易·巴斯德在解决葡萄酒异常发酵问题时,发现加热可以杀死有害微生物,稍后他将该法用于生产安全的消毒牛奶,即巴氏奶,牛奶的保质期由此延长了。
不过,巴氏奶苛刻的保存条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和仅仅3-5天的保质期(夏天常温下放4个小时就会坏掉),仍然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常温奶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应运而生,其生产工艺是在135~150摄氏度下加热2~3秒,并迅速回落至室温,瞬间灭菌在杀灭细菌和微生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牛奶的营养和口味。常温奶通常采用无菌复合纸包装,无需冷藏和防腐剂就能让牛奶在常温下储存,甚至可以达到半年之久。
至此,在与细菌的战争中,人类终于大获全胜,让牛奶大爷服服帖帖,想让它摆出什么姿势,它就得摆出什么姿势。
你看不到黑暗,是因为有人拼命把它挡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你舒舒服服喝牛奶,是因为人类历时7000年,终于用科技降服了细菌的繁衍。
常温奶VS巴氏奶,牛奶的比拼仍然在继续
经过了漫长的时间,人类终于帮助牛奶军团消灭了细菌,但是,牛奶军团中的常温奶和巴氏奶却又因为谁更适合人类饮用而陷入了无休止的比拼之中。
假如你从小就开始喝牛奶,一般都会有父母或长辈传授“健康小知识”,诸如鲜牛奶比加工后的牛奶营养更好、从保质期长短辨认牛奶的新鲜程度、保质期长的牛奶加了防腐剂……如此等等。
事实当然并非如此,《透视牛奶》清清楚楚地讲述了常温奶的制作流程,是将牛奶经过由无数中空钢管组成的管热式交换器,通过钢管外壁高温热水的加热杀死牛奶中的有害细菌,再通过包装工艺与细菌彻底隔离。这一过程中,完全没有防腐剂的容身之地。
同时,由于常温奶彻底杀灭了细菌,其安全性比巴氏奶高了十万八千里。《巴氏杀菌奶风险评估报告》显示,巴氏灭菌只能杀死大多数致病菌和腐败菌,达到商业无菌,但有些顽固分子,比如嗜热芽孢菌和嗜冷菌依旧存在。
有些致病菌一旦存活在牛奶中,就会引起人们食物中毒,或传染上疾病,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假单胞杆菌、单增李斯特菌等就被列为了巴氏奶的主要微生物风险。
在营养方面,无论是钙的吸收率、钙对骨密度的影响,还是蛋白质的功效,二者都没有什么区别。
直到今天,不少人仍然对常温奶充满疑虑,互联网上甚至一度流传“国外都饮用巴氏奶,只有中国大规模发展常温奶”的传言。事实上,在乳业发达的欧洲,高达70%的国家以饮用常温奶为主,其市场份额远高于中国,例如比利时为96.7%,西班牙为95.7%,法国为95.5%,葡萄牙为92.9%。俗话说,移山易,移人心难,也许巴氏奶与常温奶的比拼,还要持续很多年……
但无论如何,告诉我们人类与牛奶的战争以及向我们解惑牛奶工艺的《透视牛奶》,都值得一看。好奇是人类的天性,求知欲更是人类进步最澎湃的动力。
难道,你不想彻底弄懂牛奶的秘密吗?不想知道像科幻片中由无数机械群组成的牛奶工厂是怎样生产牛奶的吗?不想知道人类在征服星辰大海后又如何在另一个微观战场取得胜利的吗?
赶紧戳下方观看《透视牛奶》纪录片,一场长达7000年的战争史诗大片正在热映!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透视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