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尾声第七届北京电影节,在21日迎来了本届电影节“中外电影商业与艺术的融合”论坛。
这场论坛的重头戏,是“天坛奖”评委会主席、丹麦名导比利·奥古斯特(Bille August )与中国名导冯小刚的对话,主持人则是央视电影频道《佳片有约》《世界电影之旅》等节目的主持人蒋小涵。
虽然三人的对话主线,无外乎“一部好电影有什么标准”、“如何选演员”、“如何与美国好莱坞打交道”等垂直媒体老生常谈的话题,堪称一场“务虚对话”,但在主持人的追问之下,两位名导还是说了一些大实话,虽然鸡汤味儿挺浓。今天在看门道之余,我们不妨一起听个热闹。
中国式“命题作文”电影有多难拍?
一开始,主持人蒋小涵想让两位导演评价彼此作品,以“套近乎”模式热场。
不过两位名导虚与委蛇的功力高强,奥古斯特赞了一下《我不是潘金莲》“是当年最好的电影”,至于说自己“看过两部奥古斯特电影”的冯小刚,则连例子都没有举出来。而对奥古斯特即将上映的首部中国主题电影《营救飞虎队》(又名《烽火芳菲》),冯小刚也只以“一部中国题材的电影”一语带过(不止如此,PingWest品玩注意到,冯小刚全程刻意回避这部电影名字,虽然这场对话的承办方就是《营救飞虎队》的出品方天鹏传媒)。
比利·奥古斯特《营救飞虎队》(2017)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主持人蒋小涵抛出了第二个问题:一名导演如何向一个没看过自己作品的人推荐电影?
冯小刚说他自己也不知道,他“一直在学习拍不同的电影”,甚至主动谈到《唐山大地震》。电影得以开拍,还是唐山地方政府辗转电影局、中影找到冯小刚,出了一道“命题作文”。
冯小刚《唐山大地震》(2010)
“在我的作品履历中这样的不多,这(《唐山大地震》)是唯一的一个。”冯小刚认为,“命题作文更难拍。”至于有多难拍,他倒是只字未提。
其实“命题作文”是我们的“国师”张艺谋先生最拿手的绝活儿。在这种背景奇特、还有领导列席的北影节论坛上,冯小刚欲言又止,倒也情有可原:在命题作文这个话题上,要是吐槽政府限制你艺术发挥,领导不高兴;但要说很满意,观众和舆论又觉得你虚伪。所以,干脆点到为止。
徐峥、宁浩背了票房包袱,冯小刚凭什么不背?
“商业和艺术的融合”是本次论坛的主题,但两位导演的观点也中规中矩。
比如奥古斯特认为:
我所要考虑的是怎样把电影拍好,怎么做一个好的故事的讲述者,怎样真正找到一个和观众互动的方式,做到这一点在商业的方面也不会表现特别差的。
至于冯小刚就说得更直截了当:
不要强迫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我起码最近这几年我一直是这样,我也不强迫自己看我不喜欢看的电影,哪怕是一个潮流,我是按看自己喜欢看的电影、拍自己喜欢拍的电影。
冯小刚说自己之所以比较任性,也是因为拍片时间不多,“没时间浪费了,想用有限的时间拍出自己喜欢的电影”。冯小刚还回顾说,《1942》和《我不是潘金莲》在上映时,“都遇到了不太好的舆论环境”,这种情况下还有一千多万人走进电影院看,也是不错的成绩,他觉得如果换了其他人来拍这个电影,很可能只有一亿或八千万票房。
冯小刚说自己拍电影没什么包袱,而宁浩、徐峥都背了“票房包袱”:
我看到那个导演年轻的徐峥、宁浩他们拍了两三部电影,但是我感觉他们其实背上这个包袱了,如果拍一个电影他的测算不能按10亿去测算,得要15、20亿,因为要到10亿就意味着失败,可是对我来说我很轻松,我觉得我的电影能卖5亿很开心。
宁浩《心花路放》(2014)
奥古斯特和冯小刚这话实在是,给在座各位端上了一碗浓汤宝版的“加浓鸡汤”。
虽然谈不上“站着说话不腰疼”,但相信在场的不少同行听了都会不舒服:在过去十几年的贺岁片与商业片制作过程中,冯小刚毕竟积累了不少行业资源和观众口碑,如今他还是华谊兄弟的股东,几乎是站在行业金字塔尖的少数几个人之一,毕竟在中国,连除了明星卡司,导演也是个大IP,无论组建明星卡司,还是起用潜力新人,市场都会买单。有钱有资源的冯小刚自然可以拍他喜欢的电影,来获得“商业和艺术的平衡”。
徐峥《港囧》(2015)
但在达到冯小刚和奥古斯特的高度之前,多数国内新生代导演还是得在艺术和资本之间摇摆彷徨。对宁浩和徐峥们而言,无论是作为老外的奥古斯特,还是如今已功成名就的冯小刚,这些老前辈的话参考价值实在有限,至多给人一种“看哪,你做得好了才能像我这样”的幻灭感。
谈口碑和票房倒挂:导演、演员和观众品位……唯独忽略了院线
这也是个老生常谈且无解的难题。这几年,无论进口片还是国产片,都或多或少遭遇过烂片大卖或好片被埋没的奇怪现象。
奥古斯特对此并不意外,他说:
在电影节我们观看很多电影都不一定总是很具有商业潜质的,这就让我想起为什么当初参加电影行业,让我记住了从影的初心,有一些优秀电影在市场上并不吃得开,但是它们很有思想性也需要有人来做这样的电影。
鸡汤熬完,他还不忘再恭维一句:“冯导这样的大师坐在我的边上,我们是可以把质量和娱乐性兼顾的。”不过主持人并没有给冯小刚回恭维的机会。
事实上,整场对话中,两位业界大腕围绕“票房和口碑倒挂”的问题,谈到了导演对演员的选择、谈到了艺术和市场的取舍平衡……唯独没有谈到强势院线的影响——而这偏偏是冯小刚自己执导的电影,也是奥古斯特盛赞的《我不是潘金莲》去年遭遇到的尴尬问题——很多情况下,高口碑电影票房的扑街,明显是片方为院线经理自身判断失误买单。
然而资源和人脉雄厚的冯导,虽然曾在微博上为排片率向万达院线发难,如今他却坐在北影节嘉宾席上和评委会主席避重就轻地谈笑风生。
与好莱坞合作,奥古斯特快疯了,冯小刚还可以傲娇一下
对好莱坞而言,奥古斯特和冯小刚都是“体系外”名导。
“体系外名导”要获得国际市场,在各大电影节拿奖还是不够的,与好莱坞合作才是征服世界市场的快捷方式。张艺谋的电影拿了那么多奖,真正与好莱坞合拍一部《长城》,才被说成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里程碑事件”。
如今,奥古斯特和冯小刚怎么看待与好莱坞的合作?
奥古斯特对美国“太关注票价和票房”的环境十分不适,“他们总是十分关心钱,快把我逼疯了。”
(美国)让我有一些失望和迷失,感觉忽然之间到了这样的世界,拍摄电影的心态有一些动摇了,为什么要这样的去关注商业性的电影以及这么关注票房呢?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大的振动。
相比较起来,与好莱坞名角有过几次合作的冯小刚,不适感似乎没有那么明显,甚至还可以小小地傲娇一下:
我是一个没有计划的人,还是看什么样的故事能够打动啊。现在找来的,包括好莱坞也有很多,甚至还有《博物馆奇妙夜》都问过我。我(的标准是)一听故事觉得能打动我,就会去认真的对待,起码到目前为止没有打动我的。
《博物馆奇妙夜3》(2014)
也就是说,冯小刚也拒绝了《博物馆奇妙夜》系列片的执导邀请。不过鉴于《长城》的扑街,“博物馆”系列还是不要玩这种中西混杂的卡司为好。
最后,主持人蒋小涵问奥古斯特对他执导的首部中国新片《营救飞虎队》票房期望值几何,大概是为了避免被打脸,后者老实承认“我不知道是多少”,轮到冯小刚预测时,他说:
(奥古斯特)还是有他自己的特点:娓娓道来,其实是有很剧烈的冲突在里边,也有生死,但是他还是很从容的讲这个故事。
不谈电影艺术水平与口碑,单论圆滑世故,冯导可谓顶高明了。
北影节才举办了七届,按道理不应该和已经举办十九届的上影节对比,但以我们目力所及,无论从参赛影片,到展会,再到论坛,规模和质量都明显不及。连冯小刚和奥古斯特这样的名导,在论坛上都是打哈哈熬鸡汤,让人对下一届还有什么期望?
关注PingWest品玩
(微信号:wepingwest)
发现更多有趣好玩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