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现在有一个问题,需要你用尽可能快不假思索的速度来回答:
如果你想要有一种超能力,你会选择什么呢?】
-------
有的人可能选择像绿巨人那样无尽的力量,有的人则选择像超人一样飞行,而有的人则希望能控制他人的大脑,当然,还有非常多的人会选择隐身,这样,我们就得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被人发觉了。而隐形这种能力,在人类的想象海洋里早已存在了无数年,古到神话故事,近至小说影视,都有的隐身超能力的影子。比如女神雅典娜就给了伯尔修斯一顶隐身帽子,来帮助他靠近美杜莎去刺杀她。在指环王里,戴上至尊神器戒指就可以瞬间隐身,而主角,同时也得到了一副上古的隐身斗篷,得以潜入魔都去销毁引发一切罪恶的戒指。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他就进入了一个洞穴,发现了一个魔法金戒指,戴上后就可以凭自己意愿隐身。在哈利波特里也有着隐身斗篷的存在。
而现实中,我们的大脑有时候也会让我们误以为自己处于”隐身“的状态,可以肆意观察别人而不被发现。当我们走在人数繁多的公众场所是,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观察评价着别人,“这个人坐姿真不文雅”,“这个人提了好多东西,估计是刚购物回来”,“这个人看起来好累,估计跟我一样是个学生党”,在这时,我们仿佛感到自己像是一个隐身人间的上帝一样看透了人间的喜怒哀乐,而不会被人观察到。
我们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比一般人更加优秀:我们更有能力,更诚实可靠,更有激情并且更有天赋。而这种乐观的自我认知,在心理学会中也有一个专有名字,叫做“隐形斗篷错觉”(invisibility cloak illusion)。研究发现,我们人类,有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倾向,总是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观察者,而其他人仅仅是芸芸众生而已。而这些想法结合到一起,便在我们的大脑中创造出了一种错觉,就是我们像是穿上了一个隐形的头蓬,更多情况下扮演着暗中观察别人,而不是被人观察的角色。而事实上,别人也一样在观察着我们自己,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在这个研究的第一步,研究者们在网上询问被试们他们观察他人的频率是多少。被试们都表示他们自己要比一般人更善于观察,而自己则很少被人观察到。接下来,研究人员们在午餐后的大学餐厅立即对学生们的个人经历开始询问,结果发现这些学生都认为自己观察陌生人的能力要比其他人高出一倍。如果这些学生是与他们的伙伴共同用餐的话,他们也表示他们自己更多地观察朋友,而不是朋友观察自己。另外,他们还觉得如果他们偶然与某个陌生人发生了眼神交流,那是因为自己早已在观察那个人了,而不是那个人在观察自己。
虽然这些调查给隐形斗篷错觉提供了初步的证据,但是作为科研人员,当然是希望能在实验室里用科学的方法证明这个现象的存在。因此,他们建立了一个接待室,让两个同性的被试坐在接待室里,并让他们相信自己正在等待实验的开始。这两个被试在7分钟的时间里面对面坐着,给了他们充足的时间去观察对方。然后他们被带到了单独的房间,得到了一个观察者或者目标的角色(被试对于自己以及另外一人得到什么角色处于不知情状态)。观察者的任务是写下所有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而目标的任务则是写下所有他们认为自己会被另一人观察到的所有信息。这个过程在多对被试中重复进行后,研究者们发现了隐形斗篷错觉的存在:观察者观察到的信息远远超过目标预期会被观察出的信息。
这种隐形斗篷似乎与“聚光灯效应”有几分相似,“聚光灯效应”(spotlight effect)是在2000发表的一个特别残酷的实验,实验参与者被要求在公共场所穿着印有尴尬低俗语句的T恤衫,他们相信自己由于T恤的原因,被非常多的人注意到(事实上并不是),就像是我们感到脸上有脏东西时,会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看我们的脸。为了了解聚光灯效果和隐形斗篷的幻觉是否可以并存,之前的研究者们再次重复了接待室的实验,与上次唯一的区别就是这一次,目标人员要穿着印有哥伦比亚大毒枭头像的T恤。穿着T恤时,这些目标被试,往往高估了自己的受重视程度,从而验证了聚光灯效应的存在。然而,在目标的脑海里,这种重视程度仅仅局限于他们的T恤,而不是整个人,这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矛盾,一个人可以非常关注自己的某一个特定方面,却仍然相信作为一个整体,他们仍然不容易被人观察到,也就是隐形斗篷错觉。
在隐形斗篷错觉的背后,暗藏着一个非常直白的作用机制,我们都知道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里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思想和观点,在我们观察他人的时候也是如此,“这个人穿的好奇怪”,“这个人鼻子好大”等等,但是我们错误的预估了别人的想法,我们经常会认为他人也会与我们有同样的想法。所以我们常常采用“暗中观察”的方式,装作自己正全神贯注看着别的事物,从而用余光偷瞄或是在感到别人观察自己时装作若无其事。研究人员甚至发现这种“暗中观察”的行为方式,能让我们有一切尽在掌控的感觉,给自己的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