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市社区卫生中心处方张数200.7万张,较上年增长0.88%,总处方金额24986.7万元,较上年增长11.27%。抗菌药物使用率8.11%,较上年下降0.89%;基本药品使用金额占比88.50%,医保药品使用金额占比92.32%。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第一次为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设定了时间表,提出了2020年全国内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建立,2017年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明确目标。要求在全国100个城市、福建、安徽、青海、江苏四省全面进行分级诊疗,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2016年4月卫计委在介绍2016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中,又一次明确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明确2016年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医疗服务重点向基层倾斜。上海市作为分级诊疗推行最早最为成熟的地区之一 , 2016年社区卫生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在国家政策的推进下,社区卫生中心处方金额的增速已开始出现明显上升。
均次费用即处方金额与处方张数的比值,它反映单张处方的用药金额,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费用增长或降低的重要指标。2016年上海市社区卫生中心平均均次费用124.5元/张,较上年113.0元/张略有增加,各医院具体情况如图1。
数据来源: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医院处方分析系统(RAS)
从治疗类别看(图2),社区用药主要以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血管疾病等老年性慢病用药为主,这四大疾病所涉治疗类别用药金额约占社区用药总额的70%。其中内分泌及代谢调节用药、消化系统用药和呼吸系统药物为近一年来增长较快的类别,三类药物平均增长率均在15%以上。
数据来源: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医院处方分析系统(RAS)
处方频次NO.1:阿司匹林(血液和造血系统用药)。
与二三级综合性医院处方频次TOP10相比,两者交叉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其中心血管系统用药在各级医院均有大量使用。区别在于二三级综合性医院TOP10中氨溴索高居榜首;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处方频次突出;但未涉及中药相关品种,这与大医院多接诊急重症患者、未成年患者、加之手术用药有关;社区卫生中心TOP10则更倾向老年病、慢病和常见轻症用药,其中包含诸多中药品种。所有阿司匹林品种中拜耳的拜阿司匹灵占阿司匹林总处方频次的88.0%,市场份额巨大。相比2015年,除艾司唑仑的处方频次出现大幅度上升(40.8%)外,其余药物变化幅度不显著。
表1 2016年社区卫生中心药品处方频次TOP10*
*黄底标示药品为列入二三级综合性医院处方频次TOP10的药品
数据来源: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医院处方分析系统(RAS)
处方金额NO.1:银杏叶提取物(中药)。主治:活血化瘀通络。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脑梗死见上述证候者。主要包括依康宁(扬子江药业)45.1%、银杏酮酯片(上海杏灵药业)13.5%、天保宁(杭州康恩贝)9.8%、银杏叶片(上海信谊百路达)8.9%等14个品种,占所有药品处方金额3.5%,较上年增长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