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研究
发布经济学研究会议信息、经济学研究前沿进展信息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网信江苏  ·  2024年江苏13市GDP出炉!苏州领跑5座 ... ·  昨天  
无锡博报生活  ·  2024年江苏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炉! ·  3 天前  
无锡博报生活  ·  2024年江苏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炉! ·  3 天前  
现代快报  ·  江苏气象最新发布:-8℃!有冰冻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研究

石智雷等:生育补贴政策的激励效应与托底效应——来自生育补贴政策田野实验的证据

经济研究  · 公众号  ·  · 2025-01-15 15:01

正文



文章标题:

生育补贴政策的激励效应与托底效应——来自生育补贴政策田野实验的证据

作者及单位:

石智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王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魏爽、杨国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本文引用格式:

石智雷、王璋、魏爽、杨国超,2024:《生育补贴政策的激励效应与托底效应——来自生育补贴政策田野实验的证据》,《经济研究》第11期。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可下载本刊自创刊以来登载的所有论文


//
选题背景和意义


2016年,我国实施了全面两孩政策,出生人口在2016年和2017年小幅回升,自2018年开始继续下降。横向来看,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经处于较低水平。新出生人口短期内快速下降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人口总体规模上,还会在未来一段时期带来劳动力短缺与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社会供养负担,影响国家整体竞争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生育支持措施成为我国当前亟需回答的理论与实践命题。
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建立生育补贴等制度”。然而,我国仍需要不断完善和积累与生育补贴配套的政策体系与执行经验,政策收益尚不明确。为识别生育补贴与生育意愿间的因果关系,本文设计了一个自然实验,与湖北省卫健委(原湖北省卫生计生委)合作于2016年开展湖北生育补贴政策试点,检验了在我国实施生育补贴的政策效应,为生育支持政策的顶层设计和实施成效评估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
主要内容和结论


基于湖北省生育补贴政策试点的田野实验,本研究在2014年、2017年和2023年开展多轮抽样调查和深度访谈,结合倾向得分匹配、熵平衡法与双重差分法,识别了生育补贴对我国居民生育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育补贴政策显著地促进了人们的生育意愿,但存在“阈值”,只有当补贴金额高于一定额度,生育补贴才能发挥积极作用。研究还验证了生育补贴政策既有激励效应,也有托底效应,即生育补贴既能提高人们想生育的概率,也会显著降低人们明确不想生育的概率。相比之下,目前生育补贴政策的托底效应比激励效应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一方面,生育补贴通过降低生育成本来提升居民生育意愿;另一方面,基层卫生行政部门的消极执行策略弱化了生育补贴发挥的作用。当人们对当地计划生育服务感到不满意时,生育补贴对生育意愿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讨论发现,生育补贴对未缴纳生育保险、一孩是男孩及欠发达地区的群体影响更大。另外,我们基于2023年开展的第四期“湖北百县生育调查”数据,初步验证了生育补贴对人们二孩生育行为的积极影响。
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第一,采用田野实验方法,为我国生育补贴政策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有关生育补贴影响生育意愿的文献大多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且并未得出一致的研究结论。本文与原湖北省卫计委合作,在湖北省21个县(市、区)开展了大型田野实验,通过随机、外生的政策设计,检验了中国实施生育补贴的政策效应,为生育支持政策的顶层设计和实施成效评估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第二,刻画了更切合现实的、渐进的生育决策过程。在现实中,人们生育决策的变动是一种分阶段、渐进式的转变。当享受到生育补贴时,一部分不想生育的人群开始会进入到犹豫、没想好的阶段;而转变为明确想生育的大多数来自之前没想好的人群。从不想生育转变为明确想生育,这两个决策转变的可能性和所需要的刺激力度并不相同。本文识别了生育补贴的激励效应和托底效应,这一研究思路对新家庭经济学和生育研究的相关文献做出了重要补充。
第三,论证了政策执行策略是影响生育补贴效果的关键因素,这为我国生育支持政策实践提供了参考和启示。以往讨论生育支持政策时,关注点集中在政策体系的构建或是政策内容的设计上,忽略了政策实施环节。本文研究发现,当主管部门迫于财政压力、部门协同障碍等困境,执行策略可能弱化生育补贴的实施效果。要想生育支持政策发挥良好的生育激励作用,必须兼顾政策落实与政策宣传,营造出鼓励生育的社会舆论氛围。本文研究结论对完善生育支持配套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
政策启示和建议


第一,将生育补贴政策纳入到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中。研究发现,作为一种直接的经济激励措施,生育补贴显著地促进了居民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该积极作用凸显了生育补贴在构建人口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然而,生育补贴政策不能简单的一补了之,还需秉承全周期的人口服务理念,建设从婚前、备孕、孕期、分娩到婴幼儿成长发育全周期的生育补贴机制。在具体操作上,建议积极拓展生育补贴政策的内涵和外延,细致考虑育龄家庭在生育、养育各个阶段的实际需求,全方位降低生育、养育及教育成本,从而更有效地激发育龄家庭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第二,生育补贴要谨防“一刀切”,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分人群、精准化地制定生育补贴的实施方案与补贴标准。研究发现,生育补贴需要达到一定额度才能发挥积极作用,但如果补贴额度太高,又会大幅增加地方财政负担。因此,各地方政府需要综合考察地方财力与补贴标准的适配性,确保补贴政策既能切实减轻民众生育负担,又不影响地方财政稳健运行。值得注意的是,本文还发现生育补贴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生活在欠发达地区的弱势群体效果更显著。为此,应该基于政策对象的实际情况强化生育补贴的瞄准性,着重发挥其对生育困难群众的支撑作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