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德外5号
CTR媒体融合研究院官方账号。作为中国第一家专注于媒体融合的研究院,集结国内外一线专家学者,媒体、互联网操盘手,为传统媒体探求破冰之路,解决之道;为互联网企业找寻与媒体基因的融合之法,跨界之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发现新西兰  ·  奥克兰房价开年大跌!挂牌量猛增 ·  4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35岁熬进大厂但Leader比我小10岁,要 ... ·  4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热议 | ... ·  6 天前  
发现新西兰  ·  新西兰骑行者索赔$1.2万,引发争议!“这个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德外5号

【观点】央视如何打造新闻客户端?

德外5号  · 公众号  ·  · 2017-05-05 19:56

正文

导  语

媒体融合已进入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央视作为中央主流媒体,着力打造“央视新闻”和“央视新闻移动网”两个新闻客户端,并以此为依托整合资源力量,再造采编发流程,创新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助推央视深度融合,从相“加”迈向相“融”。如何打造新闻客户端,央视的探索启示多多。


一、新闻客户端影响力位居主流媒体前列


“央视新闻”自2013年就采取了台网融合的联动机制,台网双方以客户端为中心,由新闻中心负责内容的制作和审核,央视网负责客户端的技术开发和日常运营、推广营销。截至2017年3月20日,央视新闻客户端下载量已达到4552万人次,月平均活跃人数96万。“央视新闻移动网”以新闻生产云平台为支撑,拥有多平台共享的媒资系统、采编一体化的生产系统,能够对文稿、图片、视频等多形态进行多终端采集、传输、分发。同时吸纳机构账号入驻,形成平台化传播矩阵。


二、立足新闻资源优势,推动深度融合


1、央视新闻客户端:以台网联动推动机制建设与人员转型

央视新闻中心下设新媒体新闻部,与央视网一体化运营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网为央视新闻客户端日常运营提供全天候技术运维保障,重大报道中协调专门团队进行技术支持。建立新闻共享平台和专业化、标准化通稿制度,改“播后共享”为“播前共享”,建立新媒体首发机制,将新媒体发稿纳入新闻采编、制作、评价全流程,明确要求新闻中心本部、驻国内记者站、各海外分台、中心站近千名记者变身全媒体记者,优先为新媒体平台供稿,实现新闻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全媒体呈现。


2、央视新闻移动网:以技术升级、流程再造实现一体化融合

央视新闻移动网业务流程以通稿为核心环节,建立融媒体媒资通稿制作管理系统,实现从采访到采集、从播出到分发、从编辑到集纳、从存储到媒资、从复用到垂直运营的全面升级。新闻采集阶段,记者可通过手机APP回传直播信号,并自由接入无人飞行器、手持云台等各种信号源,为移动直播的内容创新和画面质量提升提供有力技术支持。新闻制作阶段,平台实现了新闻自动分类、关键词提取、新闻标签挖掘、相似新闻分析等功能。编辑可根据智能化分析结果对新闻素材进行审核、选用,并完成信息架构、内容、页面搭建的制作,实现对电视端、移动端、社交平台的多渠道发布。



三、统筹协同发力,创新工作机制


1、发挥重大宣传报道一体化统筹机制

央视围绕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打通内容、频道、台网平台,新媒体报道与电视报道一体化统筹、一体化运作,实现多终端分发、全媒体立体传播。建立“融媒体编辑部”,专门负责台网对接。搭建全球记者即时发稿平台,实现文稿、图片、视频等素材集中收集、统一生产、统一分发。如2016年G20杭州峰会报道,首次在大型活动报道中设置前方新媒体演播室,引入46路信号源,首次推出48小时不间断移动端交互直播,观看人数逾1.01亿。


2、建立重点节目融合制播模式

以重点节目为切入点,打通各个部门,把融合传播贯穿融入到节目创作、制作、播出全过程。如2017年春晚,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全媒体直播特别节目《我要看春晚》,实现全媒体采集、集成处理、推送、交互,带动三场融媒体直播最高在线人数近460万,累计触达用户超过5000万。围绕2017全国两会,央视新闻移动网矩阵号每日发稿量超过1000条,制作短视频663条;央视新闻频道与“央视新闻”新媒体合作打造高品质节目《部长之声》,引入扫码互动、大数据分析、可视化处理等技术,通过网络征集、视频连线等方式,让普通网友与部长实现“时空对话”。


3、整合内部力量,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

充分发挥央视在全国、全球建设的记者站力量,保证新闻突发事件现场到达能力、热点地区持续报道能力、获取独家报道能力,并在新媒体发展中得到了进一步释放。目前,记者给新媒体平台供稿总数平均每月达到1000条左右,这些原创自制内容成为新媒体平台在用户中不断提升影响力的重要保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