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壹
锋芒影视舆情研究智库官方平台之一。“内容+”生态瞭望者,全景呈现国内外电影、电视剧产业传播图景,解码现象级内容产品的指数级估值,重构影视产业跨界连接符号,致力成为影视行业话语空间观察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一念行者  ·  非度非不度 ·  4 天前  
加措上师语录  ·  美国纽约耶鲁演讲邀请 联合国哈佛系列演讲 ... ·  5 天前  
一念行者  ·  修行的红杏 ·  5 天前  
一念行者  ·  时间、路和法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壹

国产片占比不到40%,中国影市仍在拐点

深壹  · 公众号  ·  · 2017-07-10 21:40

正文

锋芒智库

品牌立论 | 口碑行销 | 舆情数据 | 策略咨询


文|云飞


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依旧呈现出“最好的时代与最坏的时代”并存的特点。但无论如何,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影市,面临着复杂而艰难的转身语境,也在内生性的成长中寻找突破方向,其前途将是“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经历了“黄金十年”的中国影市,依旧处在震荡的调整期。延续2016年“快速增长”转向“慢速成长”的逻辑惯性,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依旧呈现出“最好的时代与最坏的时代”并存的特点:银幕总数超过北美,跃居全球第一,单银幕产出却陷入新低;票房稳中有增,上半年票房达272亿,国产片却败退不足四成;电影类型片走向多元创作,工业化指标却仍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观众观影成熟度日益提高,文艺小片依旧备受重工业产品碾压,市场包容性仍显不足……


站在2017年的下半局的开端,对中国影市的“期中考”做出总结,颇有整装再出发的意味。野蛮生长的草莽时代亟需行业规范,《中国电影产业法》让裸奔多年的中国影市,有了法治红线;IP价值重估与大众审美的升级,呼吁内容产业回归到内容为王;票补退潮和资本挤泡沫,则是市场的自我修正与理性挣扎——无论如何,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影市,面临着复杂而艰难的转身语境,也在内生性的成长中寻找突破方向,其前途将是“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1

大盘分析:爆发式票房一去不复返

高投入低产出迷局依旧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专资办的数据,截至2017年6月30日,上半年票房为271.75亿元,同比去年同期的245.94亿元,增长10.49%;城市观影人次为7.81亿,相比去年同期的7.23亿,增长7.92%;放映场次达到4461万,同期增长28.89%,场均观影人次为18人。


把2017年上半年的票房增幅,与2016年全年的做出对比,会有有趣的发现:2016年高开低走,从上半年爆发到下半年放缓甚至减速,最终年增长率为11.83%,2017上半年的增幅与此几乎持平;此外,第一个黄金五年63.9%和第二个黄金五年的48.6%爆炸性增长已不再重现,稳中有增成为内地影市的新常态,放在影院建设放缓的大背景下,依靠硬件投资、银幕增长的增长模式也难以为继。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电影业准入门槛较低,具有商业地产和文化投资双重属性的影院建设备受资本青睐,2017上半年新增影院460家,新增银幕2584块,日均新增银幕14块,中国电影银幕数量已超过4.5万块,超越北美(美国+加拿大)成为全球电影银幕最多的国家。与2016年的日均增长26张银幕的热潮相比,院线基建已经明显放缓,但动辄超过30%的银幕增长率,与仅有10%的票房增长率不成正比,投资高热与市场低效率悖论依旧。

 

2

中美对比:好莱坞冲击达到顶峰

国产片缺乏“文化自信”


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共上映影片221部,国产片共计169部,同期增长17.36%,进口片则有52部,同期增长26.83%。虽然国产片数量远高于进口片,但票房数据却呈反比,进口片以167.43亿元的票房远超国产片的103.94亿元。从票房占比看,国产片仅有39%,进口片则达到了61%。


近年国产片往往能在大盘中占比过半,“攻守之势异也”出现在进一步放开外片引进的大环境之下。在北美上半年影片票房的TOP10中,只有排名靠后的《逃出绝命镇》和《宝贝老板》未能在中国引进,《美女与野兽》《银河护卫队2》《神奇女侠》《金刚狼3:殊死一战》等8部均在内地上映。而“国产影片放映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二”,被业内看做是保护本土电影产业的最后一道屏障。



春节档后,国产片去哪儿了?业内的诘问,正是国产片的尴尬处境。票房TOP10的国产影片中,有四部出自春节档。此后的141天中,好莱坞大片几乎完全称霸单日票房宝座,国产片只有6日夺得日票房冠军。由于缺乏内容自信,又依赖节假日消费,国产片的“档期依赖症”在2017愈发明显。中等成本以上影片,扎堆聚集春节档、清明档、五一档、端午档等大小档期,同室操戈之下难以共赢。


3

类型分析:爱情退潮动作奇幻坚挺

观众审美口味趋“硬”


从单部影片的票房表现来看,2017上半年TOP10的《速度与激情8》《功夫瑜伽》《西游伏妖篇》《摔跤吧!爸爸》《加勒比海盗5》《金刚:骷髅岛》《极限特工:终极回归》《生化危机:终章》等,都有鲜明的动作属性。而奇幻、魔幻、科幻等幻想类类型,也是众多卖座影片的一大特点。



与动作+幻想的硬风格相比,以爱情主打的软路线则在上半年不再受追捧。金城武与周冬雨主演的《喜欢你》,口碑不俗,是上半年爱情类型片里的冠军,却只有2.1亿入账;彭浩翔《春娇救志明》也备受好评,票房也最终报收1.62亿。对动作、幻想、喜剧等类型的偏爱,对大银幕视觉奇观的追捧,显示出内地观众审美口味的变迁。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观众耳熟能详的商业类型片外,2017上半年尚有不少文艺佳片入市,刮来一股清新之风。如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的《八月》;第六代导演张杨新作《冈仁波齐》在《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泰山压顶之下一路奏凯,成为档期评分最高电影;黄进的《一念无明》、刘紫微的《我心雀跃》、相国强的《少年巴比伦》等等,也都有鲜明的导演表达与艺术特色。


4

黑马频现:质量口碑大于花式营销

电影内容价值被重估


在“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当中的中国影市,在2017年出现了多匹票房黑马。春节档期间,《功夫瑜伽》逆袭《西游伏妖篇》,周星驰的电影作品首次被反超,最终主打全家欢的《功夫瑜伽》成为“期中考”的华语片冠军;《一条狗的使命》在《金刚狼3:殊死一战》的贴身肉搏中杀出血路,成为阿里影业的翻身一仗;《摔跤吧!爸爸》依靠难以想象的票房走势,逆袭了漫威《银河护卫队2》,最终斩获12.8亿票房,成为国产电影的印度宝莱坞镜鉴。



整体梳理来看,质量在同档期影片中优质,表达成长、欢乐、友谊、亲情等普世情感,契合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与主控思潮,提供足够强度的逃避式娱乐,依靠口碑发酵从跟随者到领跑者的位置转换等等,是影市黑马的共性。事实上,在市场化较早、商业化程度较高的中国影市,一直存在重营销轻创作、重炒作轻内容等痼疾,《富春山居图》的“差评营销”就曾红极一时;如今,口碑对票房的影响越来越立竿见影,“差评营销”也再难复制。


对艺术创作而言,黑马的涌现,是对高质量作品的商业嘉奖和口碑回报,是电影内容价值被重估,艺术属性被强调的回潮。对电影创作者而言,这无疑会起到正面的导向作用。


5

产业新政:文化产业第一法问世 

合拍片搭上“一带一路”顺风车


由于有着鲜明的文化产业属性,宏观政策的一举一动,自然而然关系到电影产业的发展。3月1日,《电影产业促进法》历经《草案》三审,终于得到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继而全国施行。在电影分级制上所作的探索,把虚报瞒报票房被等行为定性为“违法”,倡导电影人“应德艺双馨”,规范“电影评价体系”等具体措施,是近几年来电影产业在国家层面最重要的法治红线和规定,其影响无远弗届。


《长城》等具有示范和标本意义的合拍片票房不尽如人意之时,合拍片未如往年火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的备案、立项公示,2017上半年共备案合拍片39部,同期下降17.02%。但涉及“一带一路”的合拍片陡然增多,成为中国对外交流、文化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前少有合作的俄罗斯、新西兰、哈萨克斯坦、比利时、西班牙、马来西亚等国出现在合拍立项上。



此外,出台点播影院规范,则被业内解读为规范私人影院的重要政策,其保护正版版权、拓展电影产业链的作用,将随着时间推移而释放。


出品 | 锋芒影视舆情研究智库


主  编 | 百  年          责  编 | 树   人

视  觉 | 成  辰          校  对 | 木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