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早就说过
杨早相关的一切文字,介读观影论世衡文,总括一句“有思想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8000亿“大礼包”来了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当我迫不得已带孩子去“拒绝上学门诊” ·  4 天前  
新周刊  ·  火爆魔都的Jellycat,被国产文创平替了 ·  4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做到这10件事的中年人,才是真的为自己而活 ·  5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能一起吃肥肠的,都是好朋友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早就说过

杨早: 把读出来的毛病读回去

早就说过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6-15 20:50

正文

6月13日晚上19:00,早叔做客第304期「松社我来讲」,与河南美术出版社副编审任瑜老师(早叔的中大小师妹,头回见),带领大家共同探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怎样通过阅读把这些“毛病”读回去。

对于阅读,我们并不陌生,但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每天不仅要应对工作上的挑战,还要处理生活中的琐事,真正留给自己的时间剩下多少呢?在所剩不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里又能分给阅读多少呢?

因此,能否坚持阅读是个问题,怎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个问题。

在这里,早叔或许提供了一种可能。


早叔在中山大学读书时,听学长讲过这样一个说法:大一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是“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是“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是“知道自己知道”,大致上这也算是杨早老师的读书历程。在杨早老师看来,某些方面,书和药的作用是一样的,一方面我们需要药来治病,一方面“是药三分毒”,所以我们阅读的过程也是一边服毒一边解毒。苏轼有句诗是“人生识字忧患始”, 到底哪些是读出来的毛病,又要怎么读回去,这是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


早叔发现,由浅入深来看,读书的毛病有以下四种。

一是知道读书好但读不下去;

二是读下去了但止步于“跟踪阅读”,有的人在选书时只看排行榜前十位的书,而这就让读书这件事变得单一了,偏离了“阅读丰富人生”的初衷;

三是有一定的想法和阅读范围,但是总待在自己所谓的舒适区,就丧失了读书的意义和趣味,也就更提不上进步和提高,因为读书在很大程度上要博览,通过读书来获得更加丰富的世界;

四是怎么把不同领域的书读通,怎样才能读出自己的阅读谱系。

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针对问题一到三,早叔的方法都是:

通过有效的方式办读书会。


一次奇特的机遇,早叔在小区里遇到了新开的书店“读易洞”,后来发现书店老板是自己的老乡兼发小,他和书店老板的另一个邻居绿茶也经常来书店,基于“阅读需要分享”这个共同理念,“我们不如搞个读书会”的想法应运而生,“阅读邻居”读书会就这样办起来了。

“阅读邻居”有以下两个“规矩”:

一是参与的人数最多不超过15人,这样可以保证在三个小时内,每个人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是每月至少办一次读书会。

在分享办读书会的经验时,早叔给出了三条建议:

一是一定要有领读者,领读者很重要,这是必要条件。领读者应该是能够覆盖所有人的阅读经验,对阅读有敏锐的直觉,对选书有独到的见识。

二是要有四到五个核心成员,就是所谓的“脑残粉”,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很广泛,且有毅力,每场读书活动都要坚持参加,他们是把这项活动当成事业来做的忠实伙伴。

三是读书会一定要坚持下来,坚持做才能达到预设的效果。

同时,早叔更倾向于把阅读定义为“对话”,阅读水平比较高的人,会在读书的过程中与作者进行对谈,而读书会则是参与活动的人相互之间的对话,可以对作者想告诉我们的、以及他不想告诉我们但我们自己感知到的东西进行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对话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交,我们常常说“书香社会”,其实是指整个社会弥漫着由书带来的共识,表达了我们对智慧的追求和“爱智”的心态,通过读书会这种形式的对话与社交,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人和书的关系,我们借由读书寻找知音,寻找思想上的同伴。


我们日常的读书可能仅仅是“读过”,所以才会经常出现“读完就忘”的现象。早叔认为,只有经过“阅读、思考、表达、写作这个闭环,你对事物的认识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如何才能做到提笔写并且可以坚持做下去”?早叔说:

“首先要学会延伸阅读,读一本书,读完后读相关主题的书,搭建读书的地图和系统。

其次是怎么去写,开始写的时候建议用札记的方式,想到一条写一条,把大的、宏观的事物碎片化。

根据我的经验,有的人特别害怕在读书会上发言,一发言又会控制不住。

我就教他们:永远只说三点。

因为不管你说几点,大家其实只记得三点。”

现场交流中,早叔和任瑜小师妹就欧美畅销书的“套路”、我国当代文学的现状、如何评价我国长篇历史小说、如何选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我们俩共同呼吁,尽量不要依赖畅销书排行榜或者国内好书评奖结果进行选择,而是从个人的痛点出发来选书阅读,选择跟自己趣味相似的,努力改变自己阅读方式。


早叔还有个很有趣的观点:

这个世界上只有书不在乎我的颜值、智慧、阶层等“现实条件”,

人与事都很难说,

但书从来不“欺负”我。

所以,让我们和书做一辈子的朋友吧


读者问答:

@约箴美爸:去现场听了,可叹讲阅读共和国的部分太少,大部分都转到了讲座主持人熟悉的话题上。

我觉得书店在做此类讲座时,也可以提前收集一下读者的问题,也能预留出至少20分钟的时间,把来到现场的读者分成5-7个人的讨论小组,书店的人员可以参与进来,讲座嘉宾可以来回走动。

也可以不必一次就做完,一次讲座可以做成三期,每次有不同的侧重点。

当然了,这样做,观看的效果就不那么好了,也不像是讲座。

既然杨早老师特别不喜欢把读书会做成讲座式的,那么,讲座式的书店分享方式是不是也要改一改?

@杨早:我确实打算并提议,下次去开个阅读邻居外场,去主持人化,去精英化,完全按阅读邻居的流程来。



介读


杨早

苹果用户专用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