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聊正在被反垄断调查的美团,先看个视频:
这是北京卫视搞的一档名叫《我为群众办实事之局处长走流程》,这期主要讲的是人社局的一位副处长体验当美团小哥的一天,连续跑了12个小时,但因为业务不熟练最后只赚了41元的悲催故事。
节目最后的落点在美团该不该给骑手们上社保,给他们类似海底捞一样的组织生活。
说个有意思的事儿:
这两年舆论都觉得外卖小哥是弱势群体,他们活在美团的算法系统里,被要求像机器一样干活。
但之前大家对外卖骑手的印象普遍不咋滴,所以美团和饿了么一直在努力用各种手段提升骑手们的公关形象,比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小哥中有各种高人、推动他们上节目、联合媒体挖掘骑手群体身上的正能量、70年国庆小哥们参加了花车巡游等等...
一番操作之下,骑手从负面形象终于变成了充满正能量,自带奋斗底色的无产者。美团反倒成了那个坏人——盘剥几百万骑手、美团税让餐饮行业苦不堪言、以及各种食品安全问题。
得,好话赖话我一人都说了吧!
餐饮行业作为最典型的一种服务业、第三产业,它提供了数以千万计的工作岗位。放到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商业模式解决了几亿从农村进城的工作问题。
更别提美团在疫情期间为保就业做了多少贡献,保下了疫情中最脆弱的餐饮行业和底层人群。
●
只要分析下餐饮行业,就会发现大家都不太舒服——
餐馆老板抱怨美团高抽佣,很多店都在盈亏线上挣扎,餐馆换手率超高。
行业最头部公司海底捞西贝在人工房租原料都涨价的情况下,上调菜品价格结果被舆论硬生生骂了回去。
外卖员原来月入上万,现在普遍也就几千,而且在效率方面被极限压榨。上社保是不可能的,那意味着每个月几十亿的硬成本,美团去年总营收也才千亿。
美团也没从外卖身上赚到足够高的利润,美团税的83%都给了骑手,自己净利润率4%,每单只赚几毛钱。
这局怎么破?发挥下想象力,后续真的可以期待下美团无人配送车大规模铺开后的样子。
我想到时候外卖小哥分成两种:
一种是专门对接用户,具体流程是在「取货点」从无人车里把外卖取出来,再送货上门。
另一种专门对接商家,从店里拿到外卖后送到「送货点」,再装进无人车里。
而无人车来负责所有点→点的配送。
这样的好处是:外卖小哥只负责最后几百米的履约,效率极高,且路程极度缩短,安全性大大提高。
届时,我们或许能看到20分钟即可完成配送、更低的美团税、更高的净利润率、以及大量失业的外卖小哥。
那么,这套新的配送流程能否被饿了么照搬,同时掀起新一轮价格战呢?
都不说定,商业就是这么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