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帝都小五妈
学霸不可怕,就怕学霸生了娃。从衡水中学到北京大学,从文学硕士到西城妈妈,分享学习经验和养娃日常,让自己和下一代越来越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架构师之路  ·  我抢跑了,跟顶级专家学DeepSeek去... ·  2 天前  
架构师之路  ·  神了!最大化deepseek潜能 - ... ·  3 天前  
高可用架构  ·  一次线上生产库的全流程切换完整方案 ·  3 天前  
太格有物  ·  新品快讯|Birkenstock推出穆勒鞋新 ... ·  4 天前  
太格有物  ·  品牌故事|UNITED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帝都小五妈

孩子这项迷之喜好,藏着鸡娃的大道理

帝都小五妈  · 公众号  ·  · 2020-12-13 21:00

正文



上周,我发了带小五去北京动物园的图片后,引起很多妈妈的共鸣。


孩子对动物的兴趣,有时真是超出我们的想象。


动物园里,长颈鹿冬天是养在带暖气的房子里,里边骚臭难闻,小五却看得不肯出来。


看了环尾狐猴,就记住了这四个汉字,回来就能在杂志上指出来。


还有里边的爬行两栖动物馆,各种让人看了起鸡皮疙瘩的蜥蜴、蛇,小五却看得手舞足蹈。其他孩子也一样,冲着那一卷猪大肠似的蟒蛇,大声喊着:“好漂亮啊!”



当天看完动物园以后,我晚上又陪孩子看了纪录片 《我们诞生在中国》 ,里边讲了金丝猴、藏羚羊、雪豹、熊猫等动物的故事,要不是为了保护眼睛而强行让她休息,估计她能把整部电影看完。



就连学英语,她读得最熟的那几册RAZ,也都是动物主题的。


袋鼠kangaroo、鳄鱼crocodile、章鱼 octopus这种比较长的单词能记住,笔pen、书book、书包bag等简单的单词却记不住。



从大家的留言里可以看出,这不是我家娃独有的特质,而是很多孩子共同的“迷之喜好”。



昨天又从一个公众号里看到关于孩子养动物的话题,留言区更是让我大开眼界,物种之丰富已经远超我的认知范围,想着将来如果要在家里给小五这份狂野,真是脑阔疼啊!



图片来源:公众号海淀壮壮爸



其实仔细想,也不难理解,现在的孩子大都在城市里长大,接触动物的机会太少了。


我小时候在农村,蚂蚱、毛毛虫、蟋蟀、壁虎、蛇、青蛙、蝙蝠等各种低级动物都是从小就玩滥了的,真正懂事的时候已经从鸟类玩起了。


房梁上掏燕子,冬天逮麻雀,春天养小鸡小鸭,都是常事。它们的羽毛软软的,小嘴啄在手上有点疼又有点痒,让人心神荡漾。


猪牛羊狗猫等家畜就更不用提了。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只波斯猫,睡觉都搂着,过年时还给它的猫窝贴上对联: 蓝眼睛白皮肤貌似天仙,短耳朵长胡子胆小如鼠。


其实,我们人类一直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动物也是人类生活的一份子,只是在现代社会,彼此渐行渐远了。


你看《诗经》里,光是马的名称就有几十种,纯黑的马叫“骊”, 青黑的马叫“駽”,黑马白鬃的叫 “雒”……这样精细的划分,足见人们对马的喜爱。


说到这里,不禁想起最近爆火的康巴小伙丁真,他那俊朗立体的五官、纯净天然的气质,着实让人感到像天空和湖水一样美好。而跟他一起走红的,还有他的小马珍珠。



在他心目中,珍珠是他亲密的伙伴,跟家里其他马不一样。尽管网友们嘲笑珍珠腿短、外八字,被主人打扮得花里胡哨的,干啥啥不行,干饭第一名,但丁真却舍不得累着它,舍不得打它。



这跟我小时候对待家里的小驴一样。我不把它当牲畜,只把它当伙伴。不给它拴缰绳,弄最好的饲料给它吃,每天把它的毛刷得干干净净。


秋天的田野里,它放开四蹄恣意奔跑,那矫健的姿态让人心旷神怡。


后来小驴被爸妈卖掉了,我哭得肝肠寸断。



为什么孩子们普遍都喜欢动物呢?


原因很简单,却很深刻: 因为它们是“动”物啊!


这里的“动”,不是简单地会移动、会发声。这种“动”,来自大自然,来自人类最早的世界, 它们的魅力,是任何玩具都无法替代的。


昨天我带小五去公园玩,有一群鸽子在吃孩子们撒的面包屑,小五也上去凑热闹。那些鸽子看上去很普通,灰扑扑的,一点都不好看。


但是当我凑近一看,却发现,鸽子脖子上的羽毛是墨绿色的。


它们在阳光下发出奇异的光彩,随着鸽子的动作,不断发生或明或暗的变换。那种灵动的颜色,根本没法用语言描述,没法画出来,甚至没法用相机拍出来。


同样带给我这种震撼的,还有上周去动物园时遇到的狮子。


冬天的狮山光秃秃的,只有角落里照到一点阳光,一公一母两只狮子趴在那里休息,跟身边的枯草颜色融为一体。


我难以相信,这就是那威风凛凛的百兽之王。


当我盯着它们看时,那只母狮子突然抬起头来,它的眼神,正好跟我对视。


这简直是一双人的眼睛啊。


它充满了沧桑,充满了困惑,充满了绝望,欲说还休。



我一下子想到自己以前养的小猫、小驴,它们的眼神,也是这样丰富,让人充满探究的欲望。


它带给人的心灵洗礼,抵得过最优秀的文学作品。



其实,我在以前文章里写过很多次,希望孩子多多接触大自然。( 《你以为的鸡娃,仅仅是在房间做题?》


我们想一下现在孩子日常生活里接触的东西,画册、积木、拼图、小音箱、洋娃娃、玩具汽车……这些东西,色彩、质感、声音都很丰富,孩子也很喜欢,对提高孩子的智力也都有好处。


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 都是人造的。


“人造的”这个说法有点土,我有位做儿童教育的朋友,有更科学的说法。她把孩子在思维成长中接触的信息刺激分为两类,我所谓的“人造的”东西,带给孩子的刺激叫 “机械类信息” ,而另一类信息,叫 “生动类信息”。


机械类信息,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严谨感、秩序感,可以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现代世界的知识和规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