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二十四帧
电影的每一秒,都有二十四帧。 最新最热门的电影,最酷最有趣的影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方海南  ·  免票!半价! ·  17 小时前  
北方海南  ·  免票!半价! ·  17 小时前  
深焦DeepFocus  ·  在柏林,已经看了23部电影… ·  4 天前  
电影工厂  ·  早晚出事的15个毛病。 1、管不住嘴。 2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二十四帧

《天才枪手》:校园就是乐园?明明就不是!

二十四帧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10-16 15:32

正文

1


2010年左右的时候,在《萌芽》上连载过一本很有意思的小说——《尾巴》。

这本书的作者是王若虚,现在是《零》的杂志主编。

这本小说讲的是:男主角林博恪作为高中里面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想要获取大学提前录取考试的资格,而被学校委以“尾巴”的任务。

所谓尾巴,就是间谍,每天晚上蹲守有早恋嫌疑的学生,收集证据并上报学校。

虽然是一本校园小说,但这本小说实际上说是一本谍战小说也不过分。权谋、算计、跟踪与反跟踪、怀疑与被怀疑,都写得很有意思。

最有意思的是,这件事其实确有其事,一切都来自于王若虚当年对一个人的访谈,而这个人,真的做过“尾巴”。

想起《尾巴》,是因为今天去看了《天才枪手》。和《尾巴》一样,这个校园小说里爱情与邂逅若有若无,有的只有算计和背叛,阴谋与谎言。

和《尾巴》类似,《天才枪手》也是根据真实的作弊事件改编。


作弊和利益交换这件事情,在导演的编排下拍的有声有色——长镜头加主角面部表情的特写,恰到好处的配乐和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都让这部电影非常好看。

在主角最后参加考试的场景里,和考场人员的你追我赶配合上配乐相当刺激,在电影院的我看完电影以后才发现自己拳头攥的紧紧的——已经出了一身汗。


就像豆瓣上人说的:这简直不是青春片,而是悬疑片。很明显,导演是一个把控叙事节奏的高手,在紧张的考场作弊和校园情愫一明一暗,一快一慢地相互交叉下,电影的观感非常舒服。


这部电影在泰国的票房也相当不错,拿下了泰国年度票房冠军的头衔。在电影里,导演制造出的“燃”的感觉,甚至比大多数商业片导演都要出色的多,甚至有几分《社交网络》的影子。


可这部电影更迷人的部分在于男女主角小琳和班克的挣扎处。利益与欺骗、计谋与算计,男女主角因为家庭和教育制度本身的问题,在生活里相互煎熬。很明显,导演并不是仅仅只是想拍一部商业片,更有巨大的野心。


小琳自然是拥有理想的,父亲是她的精神偶像,可是现实的重压却让她不得不选择另一端的事情。可这本就无可厚非,就像她在电影里咆哮的那样:我又没有抄别人的东西,我没有错。


得天独厚的人可能就是仅仅拥有好的出身就可以获得别人梦寐以求的机会,这就是社会骨感的现实。在电影里,小琳和班克的举动则更像是被逼入绝境后所做的苦苦挣扎。


在看完电影之后,我问自己:如果我是男女主角,我会如何做选择?


我想了半个小时,没有找到解答。


不是所有问题和考试答案一样,都有正确解答。


2


利用时差作弊并不算什么新闻。在知乎“你最意想不到的收入是怎么来的?”问题下面,就有一名匿名用户坦荡承认自己曾经做过这种事。


“一般是另一个人负责机票和住宿,以及招徕客户(需要作弊的学生),我就负责去考试,前前后后赚了大概二十多万。”(大意如此)

这位匿名用户很坦然,他说这已经是大家都知道的秘密了。不过,是否和电影里拍的一样惊心动魄就无人知晓了。


事实上,关于“作弊”和“反作弊”,我也依然有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分享给你们:


上高中的时候,我成绩并不是很好,虽然是上的重点中学,但高三一度堕落,成绩曾经一度跌到谷底。


但是自己不想就此认输,就马力全开开始学习,中午学晚上学,所有娱乐活动全部不管了。


还好我基础不错,最后高考我最烂的数学也简单。高考我成了我们那一届里最胖的一匹黑马。


真正的惊心动魄故事出现在高考出成绩后半个月。


那天我接到电话,是班主任打来的:


“有人举报你高考作弊,来一趟教育局。”

去了教育局和电影有点像,单独的办公室,一个老师坐在桌子那头,开始问我问题,例如:

考试里面有没有什么特殊的举动?

考试的时候你上过一次厕所,在什么时候?

考试如果有作弊行为,就赶紧交代,要是查出来结果很严重。


因为我压根儿没作弊,所以其实根本一点不慌。


后来大概问了半个小时,我就出来了。


出来就看见我们那一场的监考和巡考老师也在。他们也已经被问过一轮了。


监考老师和我说,因为我考试特别紧张,浑身都在抖,因此特别注意我了。所以,也知道我压根没作弊,安慰我放宽心。


后来这件事也没有影响我的高考志愿投递,就不了了之。


但是后来想想,越来越不对。


第一,这封举报信是在我考试之后寄出的,加上受理时间其实卡得准的话,如果在那个时候突然接受调查,是可以影响我志愿投递的。这也就意味着: 这个人根本不在乎我是否作弊,他也可能知道我根本没作弊。他要做的,就只是影响我的高考志愿投递。


第二,举报信里其实说的很详细:包括我的身份证号码和准考证号。这两个信息,应该只有我们班的同学能拿到。举报信是打印的,投递时间是考试成绩出来后不久。 而真正知道我考试成绩的,思前想后也不过几个好朋友。


你看,事情是不是不寒而栗?


3


说完电影里的故事和生活中的真事,我们会发现,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好看而已。导演想讲述的电影之外的东西,或许更有意思。


名校的赞助费,校园里基于成绩与考试的利益交换,家境贫寒的学生和家境优渥学生所获得的资源差距,在电影里都有所提及。


电影里说的是泰国,但是你说在应试教育这么大的中国,校园里是一片其乐融融的净土。


不好意思,我不相信。大家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电影里反应的应试教育的现状和学校里暗流涌动的利益交换,在中国只会有增无减。


之前就有北京的一所小学的老师和家长说:我们班里没有一位家长是卖菜的。


这句话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在说这个老师行为违背师德,更是把不正之风带到了校园里。


我却觉得,这个老师这么说,肯定是有家长表达了类似的疑虑。


校园从来就不是什么乐园 教育往往就是阶级固化的起点。


在中国,一个一二线城市的私立学校的一年学费少则十四五万,多则大几十万,这还仅仅只是学费,住宿费和学杂费都得另算。


很明显,正常的工薪阶层是给不起这个钱的。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县城,高中母校是县城的重点。大家开的都是无双模式——和《三年高考五年模拟》跟《王后雄教辅资料》一决雌雄的日子。


高中三年的日子基本就是不停地刷题,来来去去刷题。最夸张的一次就是学校一周里考了15次,一天考三次。 考完基本就和开二档的路飞一样,浑身发烫发红。


当然也没有什么怨言——除了几个家里有资源的同学能够高中就出国,其他同学都是这么过。


后来,见识多了,开始接触一些在一二线城市的高中里上学的朋友,知道了原来高中不只是我们当时的那样,是有社团和各种比赛的。


对对对,不只是数理化的比赛,还有管弦乐比赛,文学比赛也有机器人大赛,社团更是琳琅满目有电影、有戏剧,甚至还有昆虫社。之前更是在报纸上看到了整整一个版面的介绍——一位高中生获得了外国某知名戏剧学院的offer。


可是我们高中的时候,像我这样偷偷啃课外书的已经是属于不务正业的典型——老师就当堂撕过我的《红拂夜奔》,就因为我在他上课的时候把这本书没放进抽屉里。


这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世界。


4


我们几乎可以做一个结论了:


学校和社会上其他地方几乎一样。有利益、有交换也有阶层。有公平的一面,大家可以凭成绩说话,当然也有不公平的一面。


我写这么多只是因为,和《天才枪手》里不同,中国的青春剧提到校园生活就是明媚阳光,就是无忧无虑的学校生活,就是俊男美女的情愫暗生。很多青春剧导演能够想到的最大尺度也无非就是早恋、劈腿和堕胎。



但实际呢?通过上面我们不难发现,所谓在社会里纠结于成年人的烦恼实际上在校园里一样不少——无论是阴谋,还是阶层,亦或者是随处可见的校园暴力、早恋与性……


对于这些我们不能眼睛一蒙和糖牛一样告诉自己全都是幻觉。自欺欺人和讳莫如深的结果往往就是这些问题得不到真正的关注。


我知道我的关注者里有很多学生,他们之中有很多人关于学校有很多问题来问我。


事实上,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学校之内和学校的生活除了学校里追求成绩和绩点,社会上追求职位和金钱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差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