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史砍柴
纵横古今,出入文史。十年砍柴,只做原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日报  ·  警方通报:王某丽(女,37岁),已被拘! ·  2 天前  
北京日报  ·  警方通报:王某丽(女,37岁),已被拘! ·  2 天前  
法治复兴号  ·  “自媒体”摆拍造假之风,该管管了! ·  3 天前  
法治复兴号  ·  “自媒体”摆拍造假之风,该管管了! ·  3 天前  
群学书院  ·  历史的明暗:雍正的污名从何而来? ·  3 天前  
央广网  ·  倒计时1天! ·  3 天前  
央广网  ·  倒计时1天!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史砍柴

《亭长小武》:小人物在大漩涡中的挣扎

文史砍柴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8-08 07:23

正文


这是我2005年写的一篇书评。《亭长小武》应该是天涯ID“梁惠王”出版的第一部小说。当时天涯社区的风气是意气相投者互相推荐作品,甚至不无溢美之词。梁惠王不爱混圈子,但在BBS时代“网缘”似乎不错,有一大批美女拥趸。


后来有了微博,梁惠王在微博上好议论时事,臧否人物,性格有点像章太炎和刘文典。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不管是认识还是不认识的,他一旦感觉不好,就不吝以刻薄的语言骂之,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而且,如今毕竟不是民国。


▲当时出版商以“70后新学者小说”的噱头营销


初读《亭长小武》,乃是在天涯社区的《舞文弄墨》,当时并不认识ID为“梁惠王”的作者。


梁惠王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历史人物,贵为一国之主的他,对远来推销王道的知名仁政学者孟轲先生,根本不假惺惺地和后世的领导人那样,先夸赞对方道德学问如雷贯耳,然后介绍一番具有梁国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而是开门见山地说:老头,你不远千里而来,究竟对俺们国家有什么好处呀。——你看看,多率直,无利不起早,孟老头如果不是有所图,干吗坐着车周游列国呢?而孟老头的主张如果对自己没什么好处,日理万机的国王干吗听他瞎白话呢?  


这样的领导人,活得真实,他明明白白谈自己和本国的利益,而不是说为了世界人民的团结和解放。 

 

因为喜欢彼梁惠王,便对此“梁惠王”的作品感兴趣。老实说《亭长小武》的开头并不吸引我,随着情节的发展,到了小武初试啼声,侦破了卫家婢女被伤害一案后,故事变得好看起来,也让我一路读了下去。 

 

后来和“梁惠王”的肉身史杰鹏结识,书折腾很久一阵终于付梓后,承蒙他馈赠一本。翻卷油墨飘香的书籍和盯着电脑屏幕看的感觉是很不一样的。 

 

其实这位汉代的“神探”破的第一案并未水落石出,其中九曲回肠被小武刻意隐瞒了。小武一出场就扮演了《红楼梦》中那个原是僧人的门子的角色。这个小案子为小武的悲剧预设了基调:在真相为利益让步,公正服膺于权势的时代,小人物走进名利场这个大漩涡,很难逃脱被吞噬的命运。  


在豫章县一个不富裕的农家长大的小武无疑是个小人物,没有钱,没有靠山,却有一番拏云心事,不甘心穷乡陋巷度一生,相信王侯将相本无种。为了出人头地,他做了充足的准备,他也具备出人头地的潜质。他自小拜老吏李顺为师,把《汉律》及其经典判例背得滚瓜烂熟,却没有一丝的书呆子气,为人机敏沉静而知权变,紧要关头又有孤举一掷的赌性,而且机会又满好,连破疑难案件,接着还被翁主刘丽都垂青。从一个地位卑微的亭长,不两年擢升为银青之贵的郡守、京兆尹,并持天子符节,奉旨做手掌地方官吏生杀大权的皇帝绣衣使者。


一个底层精英飞黄腾达所需要一切的条件:宏大的志向、坚韧的性格、出众的才具、难得的机缘,沈武都具有了。天之予武可谓厚矣。

  

梁惠王最出彩的一笔,是在结尾让沈武尾随太子刘据一起死去(卷入巫蛊之祸),如果让小武活下来,可能会给许多读者一点安慰——普通人总愿意看到和自己一样普通的“平民人杰”有个好结局。但小武活下来会怎样?即使皇帝赦免他,重新起用他,在这个大酱缸里,他只会变得越来越阴毒、功利,如江充那样。  


从做吏开始,小武就进了一个永远没有安全感的漩涡。在这个漩涡里,要生存必须时刻察言观色、审时度势,时刻提防明枪暗箭,连睡觉也得睁一只眼睛。要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就得不断地揣摩上意,不断地迫害政敌,不断地用别人的血来给自己上保险。可这种行为恰恰是金庸小说中的“七伤拳”,杀人的功夫越高,自伤也越严重。不但是江充、公孙贺这些居官很久的人。小武若能继续在官场上走下去,也只能采取这种饮鸩止渴的自保方法。笔者在拙作《闲看水浒》中有一篇的题目是,《几人是干净的,几人是安全的》。《水浒》中的人物是如此,《亭长小武》中的众人何尝不是这样呢?无论是太子、公主、诸侯王,还是丞相、都尉、郡守,抑或是县令、县丞、亭长这些小官吏。 

 

小武进入了大汉王朝最大的一个名利场。各大门派都在争夺皇帝屁股下的那个座位。赔率越高的赌博当然更有惊涛骇浪、凶险万分。但也有可能获利更大更快,也更容易血本无归,输掉脑袋。小武的快速擢升和悲惨结局都是因为他卷进了天下第一大漩涡。  


进了这个漩涡,小武没法回头,必须挣扎着在里面沉浮,在里面博命,如险滩上的一叶飞舟,穿过峡谷或在暗礁上撞得粉身碎骨在电光火石中决定。——这是千年帝制社会中小武们的宿命。 

 

应当说,比起贵族和庶人分野明显的周代以及科举制日趋完善的隋唐以后的王朝,汉代选拔干部基本上算不拘一格,技术干部、基层干部比较吃香。从小吏干到三公,并不是件稀奇事,这和汉高祖刘邦开国班底的状况很有关系,从皇帝到功臣大臣,一水的基层官吏出身。后代的唐宋和明清,科举出身的文官队伍治国更强调教化,汉代这样的干部队伍构成,大约更重技术、经验,那么熟悉律例就格外重要了。  


▲让官员和宗室闻之色变的绣衣直指


汉律确实很精严,几乎穷尽了王朝这个庞大机器运转的各个方面,比起后世靠圣谕或红头文件治国,我们得为中国政治制度的早熟而自豪。但是,律法再完备,执法再严明,小人物把这个敲门砖应用得再顺手,都改变不了王朝由皇帝乾纲独断的本质。这根本的政治制度是独裁,皇帝可以踢开外朝,用内廷的亲信来行政,可以赋予绣衣使者以及名义上管理园林的水衡都尉无限的权力。


只要有一个人不受律法的约束,哪怕他是皇帝,这个律法就变成了上司整治下属、官吏整治百姓的工具,是杀人之刀而非护民之盾。因此所有的人希望掌握更大的权力,才能使律法限制自己更弱而整治别人更有力。但只要自己的上面还有人拿着三尺法候在那儿看着你,就活得不踏实。那么只有当了皇帝,基本上可以说三尺法尽为我所用而无人能用三尺法套我,除非采取非常手段——兵变。同一个皇帝老爷所生的儿子,当不当皇帝便是天壤之别。王也罢,侯也罢,封国广也罢、狭也罢,只要当不上皇帝,和草民没什么本质区别,昨日朱紫贵,今日阶下囚。这就是为什么在争皇位这个大漩涡中,无亲情、道德可言。


人治下的律治本质上就是治人,这是小人物被漩涡吞噬的悲剧之源。 

 

在小武身上,我隐约看到许多人的影子。从梁惠王这本书中,我也看到好些王朝的影子。


【十年砍柴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往期精彩文章


为王珉叹息:卿本学人 奈何做官

十年砍柴:我推荐《穿越历史聊经济》

由李文星悲剧说起: 如何熬过毕业后前两年的难关

连载 | 明帝国的末路风景(4):要办大事先扩权


苹果手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