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方寸邮缘
集邮知识,每日推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艾邦高分子  ·  耐克新获3D打印专利,可将鞋底直接打印在鞋面上 ·  10 小时前  
高分子科技  ·  广西大学林宝凤教授团队 CEJ: ... ·  2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西南大学李楠楠课题组 Nat. ... ·  3 天前  
鲁中晨报  ·  每人144元、110元!淄博发布最新通告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方寸邮缘

兰州2018中华全国航天专题邮展实习评审琐记

方寸邮缘  · 公众号  ·  · 2019-10-07 00:00

正文


兰州2018中华全国航天专题邮展实习评审琐记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


2018-10-08


前言:兰州2018中华全国航天•专题邮展期间,实习评审员赵忠威通过全程参与评审工作,现场翻译集邮讲座,对竞赛性邮集的编排方式,特别是专题邮集制作技巧有了一些独特感悟,或许对集邮者和参展者是一种启示,与大家分享。


2018年9月15日到17日,中华全国航天•专题集邮展览在兰州市甘肃科技馆顺利举行,作为实习评审员,我被分配在专题C组(科技),本组共有11部5框和21部1框邮集。


准备充分参与实习评审


实习评审前其实是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的,在本次邮展之前,我就登陆国际集邮联(FIP)的官方网站,下载了FIP的邮展总规则(GREX)、FIP竞赛性展品评审总规则(GREV)和FIP各类竞赛性展品评审规则(GREVs),尤其是认真学习了专题邮集的特别规则。同时也登陆了中华全国集邮联的官方网站,详细阅读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ACPF)集邮展览总规则》和《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ACPF)集邮展览评审总规则》,以及网页中对国际集邮联和亚洲集邮联等相关集邮知识的介绍,这些学习不仅仅是用在实习评审员考试中,在我的集邮道路上也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到达评审员办公室例行点名后,评审委员会主任李曙光布置工作任务并宣布评审纪律,由此评审工作正式开始。进入展场后,评审员们首先开始集中讨论本次邮展的评审方针和工作方法,大家畅谈思路,各抒己见,经过热烈的讨论后,逐渐统一思想,随即分组开始评审邮集。9月15日下午,ACPF(全国集邮联)评审员考核小组开始对实习评审员进行面试考核,其实在此之前,实习评审员们已经在现场独立完成三部自己类别邮集的评审考核,打分结果现场交给本组组长并上交考核小组,这个打分成绩会与正式评审小组的集体评审结果相对比。口试内容比较多,有FIP规则和相关知识、专题集邮评审规则,集邮素材适用等,具体涉及现代类、邮政用品类、邮政历史类等方面的邮品,我们三位实习评审员按要求回答了所有的问题,经过考核,在之后两天的评审会议中被宣布通过实习评审。在接过李曙光主任颁发的评审奖牌一刻我的心情十分激动,觉得自己没有辜负集邮联和省协会的信任和推荐(图1)。


图1王宏伟拍摄.JPG

通过努力可以做好专题邮集


本次邮展某些邮品得分较低确实有点可惜,因为它们中间很多不是因为邮品不足或者制作设备和材料不好,换句话说,不是差在硬件上(或者说不是差在钱上),而是差在软件上(是差在编排技巧和制作水平上)。有些是题目的原因,现在国内专题集邮有这样一个趋势,就是作者热衷于为专题邮集取一个夺人眼球的的题目,以此占得先机,这种做法不能说不对,因为我们手机上和网络中很多文章就是靠这种“标题”来博得点击率,但是专题邮集讲究的是题目—纲要—拓展三者相统一,如果仅仅是题目标新立异,而题纲和内容还是老三样,差别特别明显,足以影响到评审打分。例如有的邮集从题目上看反映是银行业发展的历史和进程,很新颖有创意,但题纲和拓展仍然讲的是银行业务的分类和日常操作,没有看到银行渐进和发展的过程。还有些邮集,主观想象邮票和邮品内容,不顾这些图案本来的含义,直接“强行”按自己的专题套用,这样也就有些过度发挥了。


其实我们很鼓励用邮品来讲故事,但要符合基本的逻辑和常理,如果邮品明明讲的是东,而作者非要说成西,这样就很牵强,甚至是错误的。一个正面的例子是《一个理工科学生的金工实习报告》(1框)这部邮集故事性就非常强,作者将比较专业、甚至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感觉有些枯燥的金工工作用实习报告这种形式表现出来,前有老师的讲解,后有同学的呼应,还看到生动的外出参观,通篇都是在用邮品讲故事,那为什么这部邮集讲得就非常好呢?—那是因为它的邮品信息运用的恰到好处,比如说讲到学习焊接,邮票的图案就是焊接场面,至少你不能认为它讲的不对,事实上还非常好。所以,专题邮集中的讲故事,并不是天马行空,不受约束,它是基于所展示邮品来讲述,不能脱离邮品,否则就不是邮集,变成文学故事了。


其实作为全国邮展,每部邮集的作者都是煞费苦心,精心制作,融入了个人很多情感和心血,质量都较高,作品真实的反映了集邮者的热情和水平。比如江苏代双节的《从自然到非凡-我是羽毛》(图2)和北京罗贻声的《铁路轨道》都是经过多年历练,无论是从处理还是研究都非常老道,品相和珍罕性的得分也是相当的高,外观获得大家一致好评。其他很多邮集也是外观制作精美,令人赏心悦目,比如1框邮集《女人头饰》,这部讲述女性之美的邮集恰如其题目,整框看上去让人感受到艳丽天香,充满动人之美,而且专题和集邮知识等信息打印标准规范,每个贴片布局合理,且不论邮集具体内容,仅从外观上一看,就能感觉出作者的投入与用心。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很困难,只要是细心些,在制作的过程中停顿一下,远观一下每个贴片和每框的整体效果,就会有灵感和思路的。


图2


现场翻译国际专家讲座


为了促进国内集邮与国际的尽快接轨,学习到的最新专业知识,同时也是为了让国际集邮专家了解中国集邮的发展,最近这些年几乎每次全国邮展中都会请到世界级的专家来到现场授课。本次邮展专题方面请到的是FIP专题集邮主席,斯洛文尼亚的Peter Suhadolc(彼得•苏哈多)先生,可能是为了锻炼国内的年轻评审员,集邮联指定我担任这次专题集邮讲座的现场翻译,面对作为经验丰富的专题集邮专家,一开始我真是有点发怵,怕翻译不好,但众位评审老师不断地鼓励我,加上我的专题邮集《从出生到幼儿园》在2017年印尼万隆世界展的时候Peter作为评审组长曾经当面对我点评过,我们交流得很流畅。基于这些原因,我愉快的接受了这项任务。


彼得不仅专题知识渊博而且准备也很充分的讲课Peter,他的课件长达87页,内容很多,在这里我只简单概括归纳下面几点,与邮友们分享。


1.专题集邮有许多重要的方面,第一项就是标题,要讲好一个故事。


2.参展者常说,参加集邮展览规则太多,其实以我(彼得的本人)来看,只有五条规则。首先是概念,这对参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讲好一个故事,而且要创新。第二点是素材的选择,一定是邮政用品,没有私人加印和标记。第三点是专题的规范性,素材要关联到主题和拓展。第四点是集邮素材选择的多样性和质量,一定要选择那些宽泛的、不同的和最好质量的素材。最后一点是邮集的外观,要有很好的外表,清晰的展示和非常好的安排。


3.素材尽可能地多样性,不仅反映在整部邮集里,还要反映在每一页贴片里。在类型方面要有邮票、戳记、邮资封片、印样等等。在空间上要包括全世界的,在时间上要包括所有的时期,从史前到现在。


4.专题集邮的支柱是传统集邮(TR)、邮政史集邮(PH)和邮政用品集邮(PS)三大基础,这些支柱都是FIP的标准(图3)。

(图3)图3 王健(石油)拍摄


5.对于边缘邮品,除非你有足够的理由,在特别恰当的时候才能使用,否则不要用。


讲座后,彼得还回答了与会人员的现场提问:


1. 对于画稿的使用,他说要从两个方面来判定,第一是适用,你的画稿一定要适合你的专题;第二是看画稿是从哪个国家来的,英国、美国、中国的画稿是比较好的,当然,汤加等国的也挺好,只要是适用的就好。但是一定要均衡,再好的东西都是一个国家来的也不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