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绣以其色泽富丽、形象传神的艺术效果而文明,近年来,广绣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项目。
广绣始于2000年前的南海,是一种以布代纸,用针作笔,把彩色蚕丝当颜料的绝美艺术。而广绣和潮绣两大绣派组成粤绣,粤绣与苏、湘、蜀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广绣”曾在明清两朝的四大名绣中独领风骚,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给西方的礼物”。它曾率先打响中国绣品的名号,首开中国绣品传唱欧美、风行海外的先河。
由DV现场携手天草丹参保心茶共同发起的“暖心2017·心传粤文化”活动依然在继续中。这一次,苏志丹老师将要带我们去探寻广绣。
今天我们专门来到位于广州市敦和路的广绣大厦,拜访广绣大师许炽光。1932年出生于广绣世家的许炽光,是家族百年刺绣史的第四代传人。从6岁开始,他就跟随父亲学习刺绣,接触广绣到现在,已经走过将近80个年头。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广绣的历史也已经有两千年了,这当中经历过兴衰与荣辱。但更有趣的是,广绣行业曾经有过一个“只传男不传女”的“规定”。
旧时,人们就将广绣行内的这些男工,称为“花佬”。晚清鼎盛时期,光是在状元坊一带,就有五六十家绣坊,“花佬”多达二三千人。当时许炽光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熟练的针法,不到二十岁就被评为行业最高的八级工,是当时最年轻的一位。但随着时代发展,许炽光却变成仅剩一位还留在绣案前的“花佬”。
作为最后的“花佬”,许炽光的名气之大,并不仅仅是因为占了年龄与性别的优势,而是他熟谙广绣30多种针法,当中还有好几种是创自他手。正因为对不同针法的熟练运用,从许炽光手中出来的作品全都栩栩如生,更有不少登上了国家级的殿堂。
2012年10月,北京人民大会堂内改扩建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投入使用,厅内用中国四大名绣的代表性作品。当时广绣大厦受政府委托,制作了26.25平方米的巨型广绣——《夏日海风》。在这一次,许炽光再次创出新的“Y型针”。直到现在,年过八旬的许炽光穿针引线依然轻松利落、游刃有余。
一幅广绣作品,大概就需要花上一百多天的时间,而这也是在现今浮躁的社会中,越来越少人愿意接触广绣的原因之一。为了不让广绣艺术失传,2003年,许炽光在退休多年后,决定重返工艺厂,手把手地将一身技艺传授给一代代学徒们。迄今为止,许炽光在工艺厂已经先后指导了1000多人学习广绣技艺。令人欣慰的是,其中不乏有80后的身影。
除此之外,许炽光还协助广绣厂出书,将广绣的历史、技巧、针法,全都系统性地收录书中,让新一代年轻人可以薪火相传。
2006年,广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而许炽光则成为了“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绣(广绣)的代表性传承人。
随着机械化大生产,手工刺绣逐渐式微,广绣也一度消沉。如今,人们虽然不再靠刺绣吃饭,但广绣早已融入广府历史文化当中。唤醒沉睡的广绣,将精美的刺绣文化传承下去,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戳链接看节目视频▼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Zan
小编工资涨两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