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学术中国
“见证学术力量 锻造学术精神”——关注“学术中国”,即时获取最新学术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研之成理  ·  制冷材料,再发Science! ·  2 天前  
募格学术  ·  又一本中科院1区期刊,编委集体辞职!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学术中国

大学老师晋升之痛:搞科研、发论文究竟有多难?

学术中国  · 公众号  · 科研  · 2017-09-26 12:10

正文

来源 | 麦可思研究(ID:MyCOS_Research)

编辑:学妹


学术不端事件屡见不鲜,虽然教育部三令五申发文规范管理,但仍有诸多造假行为曝光,见诸媒体。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自然不禁发问:“在其位,谋其职”,你们就是干这行的,不就是发表几篇论文,有这么难吗?


1


搞科研、发论文,对老师来说并不陌生。高校老师基本都有博士研究生的学历,求学期间就兢兢业业做研究、投稿发文的不在少数。回想当年,在浓厚的学术环境下,当身边已有同学在SCI发表论文,自己还纹丝未动时,内心不免有些煎熬。

 

工作后,为何还要重操旧业,为发论文抠脑袋呢?道理很简单。谁不想评职称时多加几分更有胜算呢?谁不想简历多书几笔,好看点呢?

 

从共青团北京市委对北京高校的16738名专任青年教师的调查来看,按照专业技术职务来划分,正高级199人,占1.2%;副高级2363人,占14.1%;中级10360人,占61.9%;初级2321人,占13.9%;未定职级1495人,占8.9%。整体情况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状,职称晋升的拥堵现象严重。

 

在省级重点刊物、大学学报、核心期刊,甚至是在SCI上发表论文,是晋升讲师、副教授、教授的必经之路。发表文章的数量,具体到各个高校有所不同,原来评个中级职称,有一两篇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就可以了,然而现在高校门槛高了,评的人多了,水涨船高,两篇完全不占优势,至少得有四到五篇才算稳妥。

 

申请到国家课题,也是职称晋升中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最近几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立项率大约在15%左右,这意味着每十个申请者中只有一两个人可以入选,而自然科学基金的立项率更低。与此同时,和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挂钩的论文比一般的论文也更容易在核心期刊上通过。

 

有些老师科研和教学双丰收,达到了学校评定职称的标准,可由于处在排队阶段的优秀者太多,也只好着急地安静等待。因而,在核心期刊上发文,可以说是越多越好,正所谓“技多不压身”。

 

众所周知,论文的优劣程度直接关系到能否最终出版印刷。想要产出一篇优秀论文,必然耗费巨大的心血,无论是风雨无阻地做田野调查,还是通宵达旦地做实验,老师们为了能写出漂亮的论文,都在经年累月地倾心付出。

 

但是,一篇论文从选题构思到顺利成文实属不易,除了对研究对象有深刻的领悟,还要有大量的文献积累和实际研究,妄想“多快好省”地产出高质量文章也不大可能。



2


对所有需要靠论文来实现晋升的老师,特别是“青椒”来说,过程都是艰辛的。

 

你是否有过,半夜一个惊醒,尚未完工的论文突然来了灵感,翻身起床奋笔疾书的经历?

 

你是否有过,春节期间,海外的reviewer突然邮来了一封论文修改意见,赶紧打开电脑接收邮件的回忆?

 

在攀登科学高峰的路程中,科研者往往汗也流了、苦也咽了、该投入的精力没少投入一分,但最后却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辛辛苦苦做课题、做实验、写论文,满怀期待投稿后要么杳无音信,要么残酷被拒,要么几位reviewer提出修改意见,编辑返回意见后反复大改,过程相当曲折。

 

作为人文社科老师,要找到新颖的、有研究价值的选题其实也不比做实验简单多少。

 

除了缺乏资金强有力的支持,随着计算机网络、激光打印的发展,论文数量急速膨胀,想找热点来写,思来想去终究觉得少了亮点,泯然众人矣;想剑走偏锋,发现能深入挖掘的东西太少,写到一半逻辑出错、思路不清,只好作罢。

 

眼看着职称评定的时限不多,该发的论文一篇还没发,面对“非升即走”、考核不达标扣工资这些制度,愁的茶饭也不思了。



究其原因,毕竟期刊数量有限,僧多粥少。而且,当你以为你要做的只是保障论文质量,残酷的现实会教你重新做人。

 

发表论文也存在许多的小细节,稍不注意,又会实实在在坑自己一把,凡是经历过这件事的人,都有着不为他人所知的心累,就举几个常见的问题来说:


 1. 论文错过了发表时间


发表的论文从正式发表的日期开始生效,评定材料上交后才刊登出的论文,不仅本次职称评定用不上,对下次更高一轮职称评定也无效,对为了晋升而发文的老师来说,就产生了一次资源的浪费。


 2.上当受骗,遇上假期刊

 

网页搜索“期刊论文”,会出现众多广告,鱼龙混杂,混淆视线,一些粗心的老师会因缺乏经验而受骗。正规期刊首先是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查询系统里可以查询到,但凡查不到的都是“赝品”。


 3.混淆正刊和增刊

 

增刊是指逢纪念日或有某种需要时增加的篇幅或另出的册子,即使是很多权威期刊的增刊在评职称时也是不被学校承认的,在质量上远不如正刊。


 4.版面浪费

 

许多期刊都要收价格不菲的版面费,一般杂志一个版面字符数在2400~2800字符间,如果文章字符不控制,版面费就可能很不划算。比如某期刊一个版面要求2500字符,而文章3000字符,多了500字符,但版面费用却要多加一倍,需要付2个版面的费用,太冤了。



3


近日,浙江大学发布《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其中规定如果学术文章在“两微一端”影响力传播力巨大,比如在环球时报发文微信阅读10万+,头条号刊发的作品阅读量不少于40万,即可定为在一级学术期刊刊发。有媒体立即敏锐的察觉到,如果各大高校都按这一办法施行,靠收版面费发文的期刊岂不是哭晕在厕所了?老师们是不是也可以少费周折了?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研究性很强的论文大众接纳度能高吗?

 

不可否认,当前高校教师及科研队伍在评定职称方面,需要依赖少而精的专业权威与核心期刊,供需矛盾特别突出。学术界迫切需要新的标准来客观评价学生和教师的科研教学水准。

 

可毕竟网络传播有它自己的一套规律,更大程度取决于内容是否吸引读者,阳春白雪或许会面临曲高和寡的境遇,用阅读量评判学术价值高低可能欠妥。这一方案具体实施效果如何,还将进一步论证。

 

说到头来,搞科研、发论文到底有多难?有的人说不难。一些有名的大学老师会接到核心期刊撰写文章的邀请,而因为工作繁忙,有时会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写作,最后发表文章时,期刊往往也会愿意署上老师的名字,因为老师名气更具影响力。对这些已经功成名就的老师来说,发十篇、百篇也是不难的。

 

搞科研、发论文到底有多难?有的人说并不简单。有老师自诉,年都还没怎么过完,周围的同事就已经在紧锣密鼓开始筹划写论文、申基金了,自己自然也赶紧调整状态忙碌起来。不仅过年不能放飞自我,寒暑假同样不行,心里牵挂的是还没成型的实验和论文。


“没有论文,就像是在后宫中没有子嗣,博士生没法毕业,青年教师没法晋升。”一位青年教师“皮皮博士”如是说。



受上海市社联委托进行的一项取名为《工蜂》的调查报告显示,职称低的老师完成的教学量相对更多。受访者平均每周要完成9.36学时的教学工作量(每学时45分钟),职称越低,每周的教学工作量越大。相比较而言,教授平均授课时数为8.52,副教授为9.09,讲师为9.91,助教为12.03。

 

调查还显示,如果将完成课时工作量及在国外核心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前10%的青年社科工作者进行比较,课时工作量排名前10%的收入在10万以下占六成五,收入在12万以上为一成五(其中18万以上近1.9%);而国外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排名前10%的收入在10万以下不到四成,收入在12万以上近四成(其中18万以上20.5%);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前10%的收入在10万以下占五成,收入在12万以上近三成(其中18万以上7.8%)。


这也说明了职称越低的老师承担了更多地来自科研和教学的压力,而科研成果越多、成果层次越高的老师,收入就越多。


4


每每有新闻爆料老师论文作假、抄袭学生成果时,总有批评的声音立马响起:就这点水平还当老师?大学老师频繁造假,有什么资格为人师表?然而不知他们有没有想过,全国共有近3000所高校,每所学校又有上千名老师,高校教师队伍庞大,学术不端的占多大比例呢?多数还是在工作岗位上潜心钻研、默默耕耘的老师。

 

虽然国家出台了要求下放高校职称评审权的制度,但也没法立马打破以“论文”定英雄的旧例。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些老师已经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剩下的那群还在路上的老师,仍然在永不言败地继续“斩妖除魔”。

 

最后,还是衷心祝愿所有老师能如愿以偿,评上梦寐以求的职称,一抒胸中块垒,一享快意人生!



参考资料:

(1)“北京高校青年教师调查:晋升现‘职称拥堵’”,《北京青年报》,2015-05-11.

(2)文军,吴同:“上海青年社科工作者基本状况调查——在生存与发展之间”,《社会科学报》,2015-03-21.



推荐



Stata软件从入门到进阶工作坊 | 第2季


理解Stata的工作原理

熟练使用Stata的交互界面及各种帮助资源,

学会利用Stata的交互界面来编写程序

能够通过编写do文件来分析数据和管理数据,

实现数据分析和管理的可复制性

我们重点推荐这门课

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