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木君
清华人的视角,剖析人间万象,我是水木君。关注免费领取14天VIP读书俱乐部会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服饰丨当超现实主义与新浪漫主义融合,颠覆传统 ... ·  4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资讯丨2025年春节假期国内出游5.01亿人次 ·  5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范迪安:戏虽落幕,台还敞开 ·  4 天前  
植物星球  ·  山谷里的铃兰来了,今年还有粉色和重瓣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水木君

石家庄爆发300多名新冠感染者,行踪曝光后,全网扎心了……

水木君  · 公众号  ·  · 2021-01-11 21:30

正文


文/Kyle

来源/ Kyle(ID:Kylehello)


截止到1月9日10时,河北全省累计确诊139例,无症状患者197例。


石家庄的第一轮检测结果也出来了:
据河北日报称,截至昨晚24时,石家庄核酸检测工作全部结束,共检测1025万余人,累计检出354阳性人员。
三天时间,72小时,1100万人检测完成。
基因序列测定表明,这次疫情系由国外毒株引起,具体感染来源正在调查排查中。
早在1月5日,石家庄市藁城区增村镇小果庄村调整为高风险地区。石家庄市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有高风险地区的城市。
1月6日,石家庄迎来第一个不眠之夜。
全市开始接受检测。
(1月6日,河北石家庄长九花园小区,防疫人员为该小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仅仅24小时后,高风险地区就由一个村庄扩展到整个藁城区。石家庄市新增19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确诊病例中多人曾参加婚宴,其中一病例4天参加3场婚宴。
1月7日,石家庄新闻发布会称,严控人员流动,全市所有车辆及人员均不出市,高风险地区藁城区人员均不离开本区域。
一瞬间,石家庄像是被按了暂停键。
距离武汉封城一周年不到半个月,这个熟悉的举措再度出现,难免让人担心。
担心过了头,不免就有人不耐烦,我身边开始有很多人抱怨,“今年又不能过年了,好烦啊,什么时候是个头?”
疫情多点散发,防控压力升级,中国多地倡导“本地过年”。
有些人过分起来,把矛头直指石家庄,认为“石家庄这是挡住我回家的路。”
寒冬,最忌受害者有害论。
当然,也理解不知情群众在经历了一年抗疫中憋坏了的心情,好不容易年中得到了控制,年末又像是回到了原点。
所以我认为,如今每个人都应该在今年对病毒有新一层的认知和态度。



为什么突然暴增?

先了解清楚石家庄的数据暴增原因。
1月8日,河北省首场疫情发布会召开,公布了确诊病例的行动轨迹,信息量很大。

(部分确诊者行动轨迹 图源|红星新闻)

在公布出来的确诊病例中,有三个特点:

1、确诊病例集中在农村地区,多个村庄毗邻机场
2、确诊病例高频“场景”:婚宴、葬礼、会议、考试……
3、确诊病例高频词:自行服药、村诊所……

1月9日,数据全部采集完后,河北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再次通报疫情特点:
一是集中度高。

检测发现的阳性人员分布在石家庄市12个县市区,但主要集中在藁城区,藁城区一共有298人,占到了阳性人数的87%,新乐高新区、正定、桥西区、无极县、益华区、长安区、新华区、鹿泉区、行唐县、赵县等11个区一共有46人,占到了总量的13%。
二是关联性极强。

除行唐县一例阳性病例以外,其他10个县阳性人员均与藁城区有关,特别与藁城区的增村镇有关,我们对核酸检测的结果下一步还要组织专家,再进行分析和研究,争取从中发现更多的规律性的资料。
由此可见,过去我们的抗疫重点都放在了城市,认为城市会比农村严重。但从本次藁城疫情开始,我们的抗疫进入了新挑战。
村民觉察到不舒服后,第一时间去的并非医院,而是私人诊所居多,这和抗疫意识、信息接受度都有关系。



抗疫工作人员面临着什么问题?

首先是人口量。
论存在感,石家庄可能是中国最没关注度的省会市之一,但论人口,排在全国第四,仅次于成都、广州、武汉。
人口量大,就意味着人力成本的巨大。
按照检测时间1人1分钟来算,完成1100万人口的检测,也得需要两三千检测人员,不眠不休干上三天三夜。
当然,这还不算排查、动员、组织需要花费的人力。
巨大的工程量面前,没有人工智能,没有神仙,没有大侠,只有凡人肉体。大数据的采集,靠的不是高科技,而是一个又一个平凡的基层员工。
当然,“举国战疫”面前,中国人总是会表现出难以想象的韧性和速度,古往今来,从来如是。
公安局裕华分局的民警白玉静,6号凌晨接到槐底街道办事处的通知,第一时间到达社区。
“刚开始检测一人得20多秒,后来摸索着优化流程,6、7秒就能检测一个人了。”
社区检测是我们多数人能看到的画面,看不到的还有更多。
当检测样本收集完成,它们的目的地就是公共检测实验室。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国家公共检测实验室紧急集结了70多名专业检测人员。
医院检验中心副主任孙静娜告诉记者:“我们24小时人不停、设备不停,单日可实现20多万人份检测,有的人两天只睡了2个小时,只为尽快完成全员检测,尽早把报告发到大家手上。”


其次是天气。
今年的天气好像在和我们开玩笑。
跨年之际,我们就迎来世纪寒潮,全球冻哭预警图出现:

东环派出所辅警郭彦珍说到检测中的“突发情况”。一名男同志忍不住吐了,两次采集样本都没有成功。天气寒冷,后边排队人有些着急。
见此情形,她当即将这位同志劝离,按顺序让后面的居民先采集。随着队伍有序前进,那名男同志的情绪缓和后也成功采集了样本。
“鼻尖、双手和脚都冻麻了。”郭彦珍说,“采集样本的这五个小时里,我收到了五个暖宝宝贴和三瓶热水,还有一群小朋友的敬礼。”
1月7日,朋友圈刷起来一张“馒头照”,惹人泪目:
过去的72小时,石家庄的最低气温是-15摄氏度,一名核酸检测工作人员的手,冻成了馒头。
信息滞后。
一名组织检测的工作人员称,那些没有微信的人怎么组织起来检测?
他们是采用最原始的方式 —— 用大喇叭。
裕华区金马腾达园的居民以老年人居多,在进行核酸检测的时候,很多老年人就不会使用手机扫河北健康码。
我们的社区志愿者怎么办呢?
主动自带电脑、打印机等设备,收集居民信息,保障核酸检测顺利进行。

不是画中人,难懂个中难。
人间悲欢不相通,只求多分理解,少分指责。



我们有多幸福?

不过春节,没得过年,感觉不爽、难受,但认真想想,我们有失去什么吗?
来看一张图:


(图源|央视新闻)
1月6日,石家庄正式拉开了全市检测大幕,大连海洋大学师生志愿者顶风冒雪运送物资。
而在这个星球的另一面,华盛顿在抗议。
国会示威者闯入,场面混乱得像看电影。
美国新闻的图片,一张张看得像谣言,却真实的发生在那片天空下。
而大连海大师生1.3万人禁足在校,有张图悄悄刷屏:
1月6日凌晨大连开始持续降雪,该校教师王海鹏和学生纪杨拍下了当日下午学校师生志愿者推车给同学们送防疫物资的照片和视频。
我们总是被这群人守护得很好,隔着屏幕,给他们说一声谢谢。
石家庄封城后,这样的故事一样存在。
藁城区南董镇北高庄村村民王晓茹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刚开始一听说要封村,不少村民急着去买米面油,后来大家觉得没必要了,因为村里开通了网络和电话订购新渠道,如果缺水少粮,在微信群里报个名或者直接打个电话,村里志愿者便会将物品送货到家,价格和往常差不多。”
我们从来没有失去任何东西。
反而有一些人,失去了某些东西,却还在守护大众的安全和幸福。
石家庄钟南路社区中,一名社区工作者坚守岗位,而身旁6岁的儿子正在熟睡。

在支援石家庄核酸检测工作中,辛集市中医院护士张丽芳突然接到母亲去世的噩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