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地说,“辱母杀人案”的一些事实尚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但在这个案件中,我们看到公检法的声音几乎同时刷屏,而在声音传递的同时,行动已经在开展,已经在寻找真相的道路上迈开了步子。
3月26日,关于山东“辱母杀人案”五条官方消息相继传出。
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及时转发了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此案进程的通报。
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赴山东对该案事实、证据进行全面审查,对媒体反映的警察渎职等行为进行调查。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被告人于欢对一审判决不服已经提起上诉,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于3月24日受理此案,合议庭现正在全面审查案卷。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成立由反渎、公诉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调查组,对媒体反映的警察在此案执法过程中存在的失职渎职行为等问题,依法调查处理。
山东省公安厅:已派出工作组,对民警处警和案件办理情况进行核查。
舆论的关切得到了官方回应。互联网专家方兴东这样说:这个话题得到诸多权威部门积极而理性的回应,必须点赞!中国发展至今,应该有信心,有胸怀,开放地面对民意,积极面对网络舆论,给国家的进步和改善提供正能量。越开放越有力量,就是为当今中国而诠释的。希望,一个真正的新常态就这样开始。
在社会转型期,中国的发展从没有如此期待过法治的进步,然而法治进步从来不仅仅是司法机关的事,更需要每个人的参与。网络给了群众更广阔空间,让大家不仅去见证去期待,更是直接参与到法治进程中去,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面对不同的声音时,司法机关没有端出“权威部门”的架子,而是直面问题,倾听各方面的意见,“没有想到”的胸怀中是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出发点和归宿都是法治的进步,中国司法没有理由拒绝群众的呼声,没有理由拒绝推动法治前行的任何力量,没有辜负每一个为此发声的人。
首先报道山东“辱母杀人案”的媒体是《南方周末》。在经历了3月25日舆论的不断升温之后,一位南方周末的记者表示,“没有想到官方媒体的反应如此之‘正’”。
对“爆料者”“揭短者”,“压制”这个词早已成为了被时代淘汰的老古董。不仅是这次事件,前不久发生的“西安地铁电缆事件”中,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大家印象中的“官媒”都是在第一时间为“爆料者”点赞。敢于把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来,这是富有责任感的媒体的“天然属性”,带着“爆表”的正能量和责任感,无论是媒体还是个人,理应成为推动法治前行社会进步的助推器和同盟军。
客观地说,“辱母杀人案”的一些事实尚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但在这个案件中,我们看到司法机关没有把自己的圈子封闭起来自娱自乐,没有把任何一家媒体推到自己的对立面,而是积极地在回应在沟通在融合,在向越来越多的人群伸出手来。司法需要“诤友”,需要敢于“爆料”和“揭短”的同盟军,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在法治发展的道路上没有谁能够独自前行。这次,中国司法没有辜负“诤友”。
公检法的声音几乎同时刷屏,而在声音传递的同时,行动已经在开展——最高检调查案件的检察官正在南下山东的路途中,二审合议庭的法官已经在全面阅卷,公安部门的核查工作组已经在开展工作。公检法没有在懈怠,没有在观望,没有做无谓地争吵,没有“等子弹再飞一会”,而是已经在寻找真相的道路上迈开了步子。
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我们听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说:“冤假错案的发生,让正义蒙羞,教训十分深刻。”我们听见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说:“直面问题,有错必究。”话音犹在耳旁,我们就看见了司法机关实实在在的行动,无论最终的调查和审理结果如何,司法机关已经用行动表明了态度:不放过任何纠错的可能。此次事件的回应,给“两高”报告创历史的高得票率,写下了又一个有力的注脚——中国司法没有辜负人民的期许。
同时,这无疑也给我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让我们因为害怕正义迟到而焦虑的情绪得到了舒缓。法律从来不是冷冰冰的,也不可能超越社会一般认识。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机关不仅在追求三段论完美的逻辑,更是在追求社会公众的认可,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这让我们对司法机关的进一步行动也有了更高的期待,事实会进一步通过实实在在的证据得到还原,艰深的刑法学理论会得到深入的解读,我们不仅是在见证、不仅是在推动,更是在法槌声声中提高着法律素养。
我们在推动法治发展,法治发展也在反哺着我们,让我们有着更多的获得感:面对群众的声音,中国司法在倾听、在改变,同时没有慌乱,没有退缩,没有冒进,她在你我的助推下健步前行——不会辜负国家与社会,也不会辜负在法治事件中发声的你。(王文睿)
尽管人们对于一些略显生僻的概念还存在一些争议,但“依法审判”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法治和公正成为共识。
这两天,山东聊城的“辱母杀人案”引起大家关注。尽管于欢是因故意伤害致一人死亡、二人重伤、一人轻伤而被判处无期徒刑,但由于该案涉及现代法治与传统伦理、规则与亲情义愤的冲突,不少人纷纷对相关的法律概念和司法理念进行争论。诸多媒体竞相表态,无数网民参与讨论。
然而,透过喧嚣我们不难看出,该案已经成为一次关于法治思维的思想辩论和碰撞。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探讨围绕法治和公正的标准,比以往更为专业和理性: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故意伤害还是故意杀人、侮辱还是强制猥亵妇女,乃至激情犯罪、非法拘禁、民间借贷最高利率等法律概念成为热词,人们在争论中不断加深对相关法律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尽管人们对于一些略显生僻的概念还存在一些争议,但“依法审判”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法治和公正成为共识,人们更期待用法律解决争议,期待该案在现有法律的框架下得出一个满意的结果。
同时,面对关注,舆论监督与司法机关良性互动。“辱母杀人案”最先由媒体披露,引发公众关注,并得到司法机关的积极回应。媒体对该案争议没有回避和禁言,保证了公众畅所欲言和理性表达,原汁原味地将公众的意见呈现和反馈;司法机关没有回避和懈怠,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检方、公安等积极迅速发声,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该案已按照诉讼程序进入二审阶段,合议庭成员对外公示,正全面审查案卷。司法机关的积极作为是对舆论监督最诚挚的接纳和回馈,该案成为司法与传媒良性互动的生动典范。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案目前已进入二审阶段。二审程序的设置就是让裁判更加符合公平与正义的标准,让各方当事人的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这是现有法律框架下最有效的救济渠道,让我们耐心静候“辱母杀人案”的二审结果,相信人民法院一定能兑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庄重承诺!(李晓梅)
来源: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