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研小助手
科研总是太无聊,文献天书亦乏味,实验也不要不要,paper之路总遥遥。科研小助手旨在解救广大同胞于此困扰。我们会每天分享实验心得,传递最新科研资讯,解读各类专业文献,总结各类科研方法与思路,希望我们能成为各位给力的科研小助手,科研助动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生研究所  ·  “建议周三设为永久节假日” ·  昨天  
每天60秒知天下  ·  厌学的孩子有救了!北大专家揭秘厌学症的“大脑 ... ·  2 天前  
每天60秒知天下  ·  厌学的孩子有救了!北大专家揭秘厌学症的“大脑 ... ·  2 天前  
印象笔记  ·  无畏少年与破产国家|一周收藏排行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研小助手

师范大学,发Science!

科研小助手  · 公众号  ·  · 2024-07-08 23:32

正文

文来源:上海师范大学

7月5日,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学辉教授团队在《科学》发表论文 《通过"混血杂交"群体的组学研究揭示水稻性状的遗传构架》(Genomic investigation of 18,421 lines reveals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rice)。该研究创制了大规模的水稻“混血杂交”群体,开创了一系列遗传学大数据分析新方法,大幅提升了农艺性状遗传解析的效率,为水稻新品种的设计培育提供了基因信息和理论支持。


各类复杂农艺性状由哪些基因决定、如何高效解析、基因之间有何联系,一直以来都是水稻等作物遗传研究的基本问题,也是实现水稻智能化育种的重要理论基础。2017年初,生命科学学院组建植物数量遗传学科研团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目标,锚定该项研究课题。在八年的研究过程中,团队攻克了多个难题,最终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

这项研究涉及农学、生物学、信息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为研究的顺利推进注入了重要的创新力量,更推动了优质创新资源的跨学科聚拢功效。

针对各类水稻育种性状,该研究鉴定到了1207个基因位点,每个性状平均可以检测出27.5个基因位点,并在此基础上系统解析了水稻基因的遗传互作网络。较以往工作,这项研究大幅提升了遗传定位的功效和分辨率,也大大加深了对水稻育种性状形成的了解。

该项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项、国家杰青项目、国家优青项目及上海市植物分子科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植物种质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的资助。

各位读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