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混沌学园
咨询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混沌学园  ·  为什么DeepSeek没有诞生在科技大厂? ·  昨天  
人生研究所  ·  戴上这个耳机,终于睡了一个好觉! ·  昨天  
印象笔记  ·  节后复工“丧”到不行?3招让你满血复活! ·  2 天前  
混沌学园  ·  疯狂的幻方:一家隐形AI巨头的大模型之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混沌学园

弃医从文,一把搞了100亿!饺子:生命为一件大事而来

混沌学园  · 公众号  · 学习  · 2025-02-07 19:28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描述了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及其导演饺子的经历,并探讨了关于人生意义和使命的话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和导演饺子的经历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中国电影票房总榜榜首,导演饺子凭借此电影成为100亿票房缔造者。饺子导演对动画的痴迷使其从医学转向动画创作,其追求极致的力量和倾注全力的态度使得电影制作精良。

关键观点2: 人生意义与使命的探索

文章探讨了人生意义与使命的话题,引用了李善友教授的内容,强调了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使命,成为真正的自己。文章还讨论了如何找到并击穿自己的使命,包括从自己喜欢、擅长的事情入手,以及放下恐惧、释放爱等步骤。


正文


昨日,据网络平台数据,《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总榜榜首。 导演饺子凭借《哪吒1:魔童降世》《哪吒2:魔童闹海》成为100亿票房缔造者。


很多人都知道导演饺子跨界的勇气与执着。因为对动画的痴迷,尽管考入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他却在医学与动画的抉择中选择了后者,甚至辞职后靠母亲微薄退休金生活,将人生目标聚焦于“动画创作”这一核心领域。


他在采访中说:“我没想过退休,因为如果不干这事儿,生命就会衰败得很快。 我希望能一直做动画,哪怕到生命最后的那一刻。”“把每一部作品,都当成最后一部去创作。”


同时,在电影的制作中,我们看到了追求极致的力量。在《哪吒2》制作中,团队多次因技术难题陷入瓶颈,面对一些场景,“分镜师是蒙的,特效也是蒙的,不知道该怎么样入手。” 但全员以倾其所有的态度协作。

“所有难做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 我们也有这个潜力可以慢慢‘死磕’。

最终,饺子团队耗时五年,将90%以上资源投入特效与剧情打磨。例如,电影中的“铁锁链”特效镜头耗时一年完成。而两军对战的“三维鸟群式”战斗设计更耗费一年半时间。这是对资源的重度投入,通过突破技术击穿阈值,最终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奇观。



当我们迷茫,在日复一日的倦怠中,好像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了?


当我们焦虑,在AI能力将超越人类的时代,我们还剩下些什么?


电影《哪吒》,我们看到了人类最有力量的部分正是热爱、专注。人生皆有意义,使命终将降临。

以下是内容选自李善友教授 2021年和 2022 年《理念世界》大课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


为什么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应该越早找到自己的使命,越早成为自己?




1. 我们经常处于眼前的苟且和远方的诗的二元对立里,怀疑我们此时此刻正在做的事情有什么意义?这总是令我们陷入焦虑。我非常尊敬的90多岁的历史学家许倬云老先生说,现在全世界都处于一个意义危机的时代。人找不到目的,也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2. 我们原以为当生活条件变好了,有事业、有家庭、有各种便捷的高科技的时候我们就会快乐。但突然全世界几乎同时发现,当我们获得生活的富足之后, 必须借由某种虚无缥渺的东西才能活下去,那个东西叫做“意义”。


3. 米开朗基罗说,我要创造一幅不朽的作品,即使我不在了,还有我的作品在世上闪闪发光,如果我的作品在这个世上是不朽的,相当于我本人在世上一直存在。 注入生命,从而浇灌出来的作品,才能是不朽的。


我们从米开朗基罗的故事里再次看到了这样的句式: 一个人的人生意义并不是虚无飘渺地去追随,而是从自己有限的人生里创造了无限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抵达某种境界,成为自己,找到意义。


4. 用爱创造灵魂级美好作品,对内成为真正的自己,对外共创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我想这可能就是人之为人的意义。


5.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来创造,我称之为X。X其实就是你所做的一件事。找到一个X,倾尽一生去击穿这个X,创造出自己的美好作品。


6. 作品有深浅,角色无高低,任何角色的人,都有创作美好作品的DNA。 早一点笃定地找到自己的X,即使它像针尖一样小都没关系。因为你的一生将要用大量的时间聚焦你的意识与能量来击穿它, 这就是人生最简洁、最美好的范式。


7. 美好作品是我献给这个世界的独一无二的小礼物,它有三个条件:我喜欢、我擅长、很美好。


8. 过去我们创业是为什么?大众有什么痛点?资本有什么风口?什么容易融资?什么容易上市?我们总是被外在某个目标牵引着做事情,但我想也许我们可以停下来,做另外一种方向的选择—— 由内出发,选择我喜欢、我擅长、天命所归的事,把它做到极致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会迷失自我,我们会找到自己,并实现生命的意义。


9. 在商业化的世界里创作出来的东西,如果你仅视它为商品,那你干的活就变成了功利性的动作,它本身变成了实现另外一个目的的工具。并不是说作品不能卖钱,但一定要先把“作品”这个词立起来。


你做的事情无论大和小,离钱远还是近,从今天开始换一个角度去看它,它就是作品。


10. 真正的意义是垂直下来,不在于你所做的事,而是你做事的状态。击穿阈值后,从源头流经你的东西叫意义,它超越你做的事情,超越思想,甚至超越你的人生。


所以,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要把自己做的事当回事。


“Being is far more important than doing”,我们从“doing”中获得的都不会产生意义,是我们如何“doing”那个状态,也就是“being”能够产生意义。


11. 过去有很多培训都在讲时间管理,我年轻的时候也上过,这些时间管理的课程大多都在传达类似这样的东西——优化我们的时间管理,同时多线程地运作,可以极大提高我们的效率。


我觉得这种观点简直就是在胡扯,从效率上我们可以同时做很多事情,但从效果上毫无意义。试想一下,我们意识能量已经很少很少了,很多人连看纸质书都看不进去了,你甚至不敢独处。


试想一下,你有没有经常觉得你的生命好像被一个塑料泡裹住了,浑身不舒服,生命也不舒展。如果我们把它击穿,我们就能呼吸到真正的空气,看到真正的世界。


12. 什么是把一件事情击穿?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达到人剑合一的状态。 你成为你正在做的那件事,与你正在做的那件事合一的状态就叫击穿。


当我砍柴的时候,我就是刀;

当我担水的时候,我就是担;

当我讲课的时候,我就是故事;

当我演戏的时候,我就是角色。


13. 临在当下的最小切口是“一次只做一件事”,临在当下的最深切口是“一生只做一件事”。


14. “活在当下”已经变成一句鸡汤式的话了,变成一种好好享受人生的鸡汤式的话,劝告人们什么都要去体验、去享受。


而我想表示的临在当下,与所谓的享受人生恰恰相反。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你要找到最适合你的路,在你内心喜悦的指导之下,去找到那个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只有你才能给这个世界带来礼物的那件事儿,找到它,击穿它,就是最完美的人生。


我经常鼓励同学们, 要在针尖大小的领域,努力做到天下第一 尽全力去击穿。 你有没有尝试在某件颗粒度极小的事情上,做到极致?


15. 在你的生活里,如果去掉睡觉的时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我们该如何在工作中践行“临在当下”呢?


稻盛和夫讲的一句话特别棒: “工作就是修行,如果你用超越的视野来看待工作,工作就是修行。”


与其把工作跟你的生活二分,不如打破二元对立,把它当做你修行的路。


16. 你要集中于此时、此地、此事,忘掉过去,忘掉未来,怕的就是你在工作的时候,想着通过这份工作赚一笔钱,然后退休去享受生活。工作时心在别的地方,既做不好工作,又不是修行的状态。


17. 《新世界》这本书里有句话说: 任何与他所做之事合一的人,就是在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这些人对于其他人的影响,远超过他们提供的功能所带来的影响。如果我和我做的事情同频共振,这个频率会加强,会吸引更多的人过来。


18.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胜过你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庸。


19. 《新世界》里有句话特别棒:享受你的工作的同时,加上一个大目标。有一天,他们突然就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通常与他们正在做的,或是喜欢做的事情有一定关系,但规模要宏大得多。


与其胡思乱想你的使命,不如就临在当下,使命自己就会出来。使命来到的那一刻,你就知道这就是我的使命了,因为你有极大的笃定感、确定感、力量感。


20. 真正美好的就是《人类群星闪耀时》中的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此生的使命。


使命也是本自具足,每个人都有。比如我经常讲的“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用一生守护莫高窟的樊锦诗等等,都是在自己领域里做到了极致,发现了毕生的使命。


21. 我们来到世间,会对生命赋予某些概念、角色、意义、标签、面具等,一层一层地把生命覆盖。请大家切记,这些根本不是目的,借由体验它们跟生命直接产生连接才是目的。


22. 如果因为我们扮演了某个角色,就认为自己是那个角色,我们就会忘了自己是谁,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恐惧、角色、时间,就像乌云一样遮住了天空,使得我们看不到阳光,不知道我是谁。


我们总是乞求别人给我们带来光,别人照亮我的人生,其实那个光就是我们自己 ,就是我们那个Being,但我们自己和自己之间树立了很多屏障。发现我是谁的过程不是做加法,而是做减法。当我们彻底放下一切,找到真正重要的那个东西,才能回答我是谁。


在你知道自己是谁的那一刻,就是所谓的觉醒。


23. 一英里跑,曾经有一个公认的人类极限速度是4分钟,没有谁能在4分钟之内跑进一英里,这也曾被认为是人类身体的极限。


1954年,英国大学生班尼斯特,在一次比赛当中居然跑进了4分钟,到今天大家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但接下来奇迹发生了,一个月之内,就有运动员又跑进了4分钟,当年有十几个运动员跑进了4分钟。


人类总会被一些无形的屏障给挡住,很多屏障都是自我设限,一旦有一个人能够跨过,整个人类都会跨进新的篇章。


24. 我尝试给使命下一个论断:使命,不是我脑子里的使命,而是我灵魂里的使命。


人生为某一件大事而来。你要理解你最终的使命,就是给这个世界奉献一份独一无二的“伟大礼物”,它比生命还重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