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土”讲的是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特”讲的是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产”讲的是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
为更广泛地展现“土特产”的三个世界(历史人文世界、绿色生态世界、品质美味世界),即日起,农参原“地标日历”栏目改版升级,“土特产趣闻”系列全新开启。本栏目聚焦名著、影视等素材中提及的土特产,拆解特色农产品的前世今生,带领读者感受土特产独特的历史文化与风味魅力。
《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写到:各人房中丫鬟都添送衣服来,袭人也遣人送了半旧的狐腋褂来。李纨命人将那蒸的大芋头盛了一盘,又将朱橘、黄橙、橄榄等盛了两盘,命人带与袭人去。
芋头在中国拥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人们常以芋头、芋奶、芋艿等名称呼之,而它还有一个颇为有趣的别称——蹲鸱。这里,“鸱”指的是一种鸟类。《汉书》中记载有“岷山脚下的肥沃土地上生长着蹲鸱”,《史记》亦提及“岷山脚下,野外长着蹲鸱,吃了它甚至能让人忘却饥饿,注释说这就是芋头。大概是因为芋头的块茎外形酷似蹲坐着的鸱鸟,故而得此名。”
清朝时期,芋头成为皇家贡品,备受乾隆皇帝与慈禧太后的喜爱。乾隆赞其“滑而不腻,香而微甘”,慈禧更将其列为御膳必备,芋头因此在清朝饮食文化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现在,我们很少见到芋头出现在餐桌上了,而是逐渐出现在各种深加工领域,例如椰奶香芋、芋圆等产品。那么,哪里的芋头最出名、最好吃呢?
在《宰相刘罗锅》电视剧中有这么个镜头:乾隆吃午饭,看到桌上有盘菜没见过,喊太监夹给自己吃,吃了几口,感觉甚是美味,想多吃,一旁的太监说:“这广西荔浦芋头确实好吃,但万岁爷也不能只吃芋头啊!”
乾隆吃的正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市特产—荔浦芋,2005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荔浦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荔浦芋是荔浦市名特优传统农产品,在荔浦栽培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上千年,孕育了底蕴深厚的荔浦芋文化,具有香、酥、粉、糯等“荔浦”特色。
近年来,荔浦芋已经为桂林荔浦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不断延伸深加工,已形成从种植到流通、贮藏、加工的完整产业链。芋块、芋圆、芋泥、荔浦芋扣肉、荔浦芋米饼等系列芋头产品逐步走出小镇,触达更广阔的市场。
2024年荔浦芋年种植面积5万多亩,年产量达10万余吨。现有荔浦芋加工企业29家,其中深加工企业10家,获得荔浦芋地理标志授权合作社、企业等101家,覆盖流通、加工、电商销售、商超、批发等电商企业和网点800多家。电商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农村电商服务网点100多个。2024年5月,荔浦芋品牌价值评价为26.2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