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有超级福利
著名剧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在他的成名作《骂观众》中,写过这样的一段话:「在这里,你们不会听到任何你们未曾听过的东西。在这里,你们不会看到任何你们未曾看过的东西。在这里,你们不会看到任何你们在这里总会看到的东西。在这里,你们不会听到任何你们在这里总会听到的东西。」
借这段文字比喻东欧现当代的戏剧发展情况,可能再为合适不过。如果说戏剧的迷人之处,存在于无法避免的稍纵即逝之中,那么东欧的戏剧,或许还因社会经历的巨大变革,被卷入了更为跌宕起伏的浪潮之下。
昔日的东欧,凭“质朴戏剧”的大众吸引力以及得天独厚的补贴制度,在世界剧场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当年涌现出的一大批剧作家和剧场导演,也在纷扰与争论之外,成为了东欧文化史上公认的“明星”。
剧变之后,东欧诸国的戏剧和表演艺术领域也随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然而,共享的记忆却无法被轻易抹去。戏剧作品不像文物,可以在防潮的博物馆架子上得以流传。不过那些失足于星辰之间,又停留在铁幕后面的创作,却能够通过考据式的笔触,在书本中得以燎原。
说到这里,诚意为各位推荐一套由后浪出版公司出品的系列丛书《东欧戏剧史》。丛书共七卷,长达八十万字。作者多有东欧诸国留学经验,精通当地语言,撰写时亦曾赴相关国家考察调研、搜集资料。此次修订再版,特邀部分作者做了内容上的增订,殊为不易。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评介东欧各国戏剧发展的著作,它不仅是全面系统了解东欧剧变前诸国戏剧文化的珍贵资料,也是间接了解东欧民族传统、社会生活的重要参照。
东欧,既是个地理概念,在“冷战”时期,又是个社会政治概念。在《东欧戏剧史》开始撰写的1987年,书中所写的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皆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各国戏剧在世界戏剧史上也都有着可圈可点的成绩,还出现了格罗托夫斯基、博达沃斯等戏剧名家。如今,东欧剧变已约三十年,南斯拉夫已不复存在,捷克和斯洛伐克也由合而分,因而,书中所记录的特定历史时期的戏剧风貌愈加有其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
《东欧戏剧史》
再版前言
撰文 | 主编:杨敏
本书的撰写开始于1987年。当时,我所在的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正式将《东欧戏剧史》列为院科研项目,由我任课题负责人,林洪亮、蒋承俊、郑恩波、冯志臣、陈九瑛等同志为课题组成员和撰稿人,并拨付了一笔科研经费。经课题组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五年后课题按计划顺利结项,最终于1996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全书58万字。
其实,本书的渊源大约可以追溯到1985年左右。其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正在筹划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辑事宜,并聘请我担任戏剧卷“俄、苏、东欧”分支副主编,主要负责“东欧戏剧”部分的编辑工作。在编辑过程中,我与林洪亮、蒋承俊、郑恩波、冯志臣、陈九瑛等同志有了比较密切的合作。他们于20世纪50年代都在东欧诸国留学,精通诸国语言,归国后长期从事相关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对诸国的文学艺术有深入的了解。其所撰写的诸国戏剧条目,颇具准确性和权威性。
在大百科戏剧卷的工作结束后,我们共同决定撰写一部完整的东欧戏剧史,并商定了每人负责撰写的内容。大体上,本书按国别划分为波兰戏剧、捷克和斯洛伐克戏剧、匈牙利戏剧、南斯拉夫戏剧、罗马尼亚戏剧、保加利亚戏剧、阿尔巴尼亚戏剧七个部分,分别由林洪亮、蒋承俊、杨敏、郑恩波、冯志臣、陈九瑛、夏镇七人各自完成,卷首绪论由杨敏撰写。之后,大部分撰稿人曾赴相关国家考察、收集资料,并得到某些中国驻东欧使馆文化处的协助。
《东欧戏剧史》实拍图(下同)
本书为国内第一部包括东欧诸国在内的戏剧通史。其绝大部分的参考文献,均出于来自各国语言的权威资料。少量文献出自俄文、英文和中文,但所占比例较小。由于全体撰稿人多年来的学术积累,以及对相关领域的长期关注,其在填补学术空白的同时,也会对那些试图了解东欧戏剧的读者颇有益处。此外,本书的另一大特色在于:有关剧场艺术的部分占有重要位置,这与国内许多只介绍戏剧文学的戏剧史有很大的不同,更接近戏剧作为舞台艺术的本质特征。
当本书第一版面世的时候,苏联已经解体,东欧国家在诸多方面也不再受前者的操控。但在“冷战”时期,这些国家在戏剧方面乃至文学艺术方面,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同苏联一样。如果把历史上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下文简称二战)前乃至20世纪以前,某些东欧国家的戏剧仍然可圈可点。而即便南斯拉夫已不复存在,许多东欧国家加入了欧盟和北约,但政治、经济、军事的变化,并不能改变戏剧和文艺的历史或者影响力。因而那些东欧戏剧名家的创作,对于我们的今天,仍然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本书出版后,引发了一些戏剧同行的关注。中央戏剧学院院刊《戏剧》全文刊登了本书两万多字的“绪论”,而时任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的田文教授,也给予了一些较高的评价。
从本书第一版至今,乃至从编写大百科戏剧卷至今,二三十年的光阴匆匆如弹指之间。蒋承俊、夏镇先生已经仙逝,而吾等在世者也早已满头白发。不过本书却仍然未改其容貌,唯愿其永远年青。
假艺术节
东欧内容回顾
Jiří Kovanda
|
Janez Janš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