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杭州突然刮起了大风,伴随着星星点点的雨滴,
很多行人不禁缩起了脑袋
。
而我
则浑然不顾地走着,似乎周围的一切与我没有任何关系。我戴着耳机,耳机里传来一个很绵软又很笃定的声音,这个声音在讲述着我们生命里经常遇到的很多事情,争吵、焦虑、慌乱、爱
……等等,等等。
渐渐地我被他说服了,随着他的讲述一点点展开,我的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浮现出生活中的种种场景,我经历过的人和事,那些让我抓狂、让我困扰、让我无助的时刻,一一浮现出来。我颇有些气愤地想:要是这家伙能早点说这些,我的生活可以舒坦很多哩。
我念头里的
“这家伙”,就是我正在听的声音的主人,也是一个事实上我很熟悉的一个人。我跟他当面交谈的时间远远多于我通过
4G
网络和耳机线与他隔空相会的时间。他比我年长一点,有着更多的人生阅历和更沉稳持重的性格;他跟我一样学了很多年的心理学,但他本质上更像一个哲人;他心底里保守的其他人的秘密,比绝大多数人都多;他从事着一个很多人渴望接近又害怕接近的职业……
他就是安居在杭州的心理学咨询师,我的朋友,陈海贤。
海贤读初中的时候就对心理学感兴趣,可当时他的心理学知识少得可怜,只听说过一个模糊的心理学概念,叫
“动机”,于是他把他的
QQ
昵称起做“动机”,有段时间,他住在杭州,所以在
QQ
上更新了状态“在杭州”,但有可能操作不当,这几个字连在了一起,就成了“动机在杭州”。
于是当他在知乎上以一个心理学者的面目出现时,也沿用了少年时那个表露初心的名字。而那时,他早已梦想成真,真的成了一名心理咨询师。
今年他跟我聊天时,与过去几年比已经有很大的变化。我发现他自信了很多,他对他的这份职业有了一种笃定,我知道心理咨询,是他一辈子都想做好的一件事,而今天,他正在往一个很难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他会兴高采烈地跟我讲从一位在世的顶尖心理咨询大师那里得到的启发和指点,他会跟我讨论他心心念念地要一直开出来的改变课,他也会说很多心理问题的药方就是不去改变那些你无法改变的事物,而聚焦在那些你可以把控的事物上。
而这些思考,都像一滴一滴的蜜一样,凝聚起来,变成了我正在听的这一系列的声音。它们有一个显得有些学术化的名字(因为他特别讨厌那些夸大其词的营销套路)叫《控制力幻想——焦虑感背后的心理觉察》,作为豆瓣时间的一门最新课程,出现在豆瓣的
App
上。
我一口气听完了这组小课,最后一节课,也就是第十三节课,讲的是人生中的
“无常”,在这节课里他把他对人生中最深刻的感悟融汇在了里面,而且在我听来尤为亲切,因为里面讲的在杭州佛学院赏鱼后来又吃大餐的故事,我也是同行者之一。
我听着他一句一句特别安稳地说出那些本身就带着疗愈感的声音,我的心里会感到特别安宁。这是一种特别真诚又特别成熟又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声音。
在这些小课里,海贤条分缕析地解释了困扰着很多人的问题,比如情侣间的争吵,比如行动中的拖延,比如父母子女间的纠缠,比如理想和现实见的落差,等等。
而这些问题又被他用一套理论全部地说清了。海贤说,我们人生中的种种问题,大多数是因为我们妄图去控制那些我们无法控制的东西,当控制的欲求没有满足时,我们会焦虑。
比如我们想控制别人对我们的评价,但发现别人的评价总是跟自我的评价有偏差,所以会焦虑;又比如,我们总是想试着去改变身边亲密的人,但是又屡屡挫败,所以我们会焦虑;又比如,我们总是会想着未来自己能不能到达心心念念的那个理想目标,但是又担心达不到,所以我们会焦虑
……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把那些你可以控制的事物和你无法控制的事物分离开来。你无法控制别人,但是你可以控制自己;你无法控制未来,但是你可以控制当下;你无法消除心中非理性的执念,但是你可以让自己的理性声音更强,来跟非理性的声音平等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