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神经时间
丁香园旗下资讯平台,注重临床思维养成,注重精彩病例解析,注重最新指南发布。神经时间,注重神经科医生的需求。
51好读  ›  专栏  ›  神经时间

脑出血做完 CT 还有必要做核磁吗?

神经时间  · 公众号  · 医学  · 2021-05-12 19:58

正文

有时候在想,明明 CT 看出血那么清楚明白,为什么还要用核磁这么烧脑的影像工具呢?

直到有一天,一个患者出现了,CT 上的出血如此清晰,如此简单,如此小 case。

哎慢着慢着,这个出血好奇怪……
不像是高血压性脑出血……
难道有畸形……
还是做个核磁吧……

那么,核磁上血管畸形导致的脑出血又有什么特点呢?





各种血管畸形的示意图



A:动静脉畸形伴丛状小巢(小箭):黑线示供血动脉,小点区为引流静脉,空白箭头示引流静脉区的静脉曲张;
B:大脑大静脉畸形:巨大的大脑大静脉(大箭)通过永存镰状窦引流(小箭);
C:软脑膜动静脉瘘:可见不规则的动脉(实黑线)引流入一扩张的皮层静脉(小点状区);
D:脑桥血管畸形; 
E:静脉畸形:小箭示一伞状扩张的髓质静脉团,大箭示扩张的引流静脉;弯箭示另一类型的静脉畸形;
F:海绵状血管瘤:箭头所示为含铁血黄素沉积。





动静脉畸形(AVM)



AVM 是颅内血管畸形中最多见的,病变由一团紧密连接在一起的粗细不均匀的异常血管组成。多发于大脑半球,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最为多见。


CT 上 AVM 常为混杂密度影,供血及引流血管呈迂曲的条样等密度或高密度,病灶内可见条样或点状钙化,边界不清。


约 2/3 患者可发生出血,其出血表现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相似。


当脑出血患者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时,要考虑 AVM:


(1)血肿位于大脑表浅部位;

(2)CT 平扫时血肿中可能有相对低密度的畸形血管,或者钙化的血管影;

(3)MR 检查时显示血肿内或附近有血管流空影,T1 及 T2 像上均为无信号暗区;



72 岁男性,左侧额顶叶 AVM 伴出血。A:平扫 CT 示出血灶,病灶内密度不均匀;B:左侧顶叶可见血管流空影,提示 AVM;C-D:DSA 显示 AVM,供血动脉为左侧 MCA,引流静脉为皮层静脉 [1]


Spetzler-Martin AVM 分级 [2]






海绵状血管瘤(CMs)



CMs 壁薄,发育不良,缺乏弹性,所以容易出血,且常为少量、多次、反复出血,病灶内常见钙化沉积,如果没有出血及钙化,在 CT 上很难发现,特别是<1 cm 的病灶。

MRI 对显示 CMs 优于 CT,能够发现 CT 不能发现的病灶。

CMs 的 MRI 表现总结如下:


(1)病灶境界清楚,一般无占位效应,病灶内无流空血管影;


(2)表现为网状、多分叶状病灶;


(3)T1 加权上呈等或低高信号,有时因高铁血红蛋白沉积,呈现混杂高信号;


(4)T2 加权呈高低混杂信号,由于反复出血导致病灶周围含铁血黄素沉积,T2 加权上呈低信号环。


由于 CMs 为一缓流病变,无供血及引流的粗大动静脉,因此脑血管造影常为阴性。偶尔会显示淡的血引流静脉或造影剂呈「池」或「湖」样聚集。



右侧颞叶海绵状血管瘤。
a:T1 像上较难分辨,表现为小的点状高信号;
b:T2 像上呈现「桑葚」样改变,内部可见高信号的网状结构,周围为低信号环;
c:SWI 示晕状伪影;增强核磁示中心强化(d)及线样强化(e),后者向内连接侧脑室室管膜,此为静脉畸形,也是海绵状血管瘤的特点之一;f:MRA 上未见畸形血管 [3]

上图为 3T 核磁,可以更清楚的显示 CMs 的特点(桑葚样/网状结构、无供血及引流动静脉、外被以低信号环)[3]





发育性静脉异常(DVAs)



DVAs 在颅内血管畸形中也非常常见。多数为单发、无症状的病变,为影像学检查的偶然发现。肉眼上看,DVAs 由放射状排列的扩张的髓质静脉组成,包括增大的穿皮质或室管膜下引流静脉。

CT 及核磁均能显示 DVAs 的典型表现,但 DSA 仍是诊断的金标准。DSA 动脉期是正常的,虽然毛细血管晚期染色仍可存在,但具有诊断特征性的表现仍出现在静脉期。表现为一个楔形或伞状扩张的髓静脉聚集,及所谓的「海蛇头」样表现。

非增强 CT 上,引流静脉呈现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若静脉内有急性血栓形成,则呈现明显高密度。

DVAs 在 MRI 上的显像优于 CT,T1 及 T2 像上均可显示引流静脉流空影,以及扎根于大静脉上的「海蛇头」样表现。


16 岁女性,左额颞叶出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