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EBVaGC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需行手术切除,术式同一般胃癌,术后化疗也尚无特异敏感药。早期EBVaGC淋巴结转移率低,EBVaGC倾向于在黏膜下层形成良好分界的结节性病变, 与非EBVaGC相比具有较少的纤维化,故手术范围可能可以适当缩小,可在内镜下行电凝切除或剥离切除术。对于晚期EBVaGC患者,除了传统治疗方法,应用新的抗病毒药、基因、免疫、靶向分子治疗等方法也为EBVaGC提供了新的机遇。
1. 上调病毒抗原表达——诱导EBV病毒基因裂解疗法
EBV在潜伏感染期间,表达病毒基因十分有限,当转换为裂解复制阶段时,数十种病毒蛋白的表达可引起免疫识别和癌细胞的破坏。故诱导裂解疗法是促进被感染肿瘤细胞破坏的理想手段。现在有不同类型的诱导方法:放射治疗联合选择性药物可诱导裂解病毒基因表达, 增强外源蛋白的免疫识别力。短链脂肪酸如丁酸盐也是具有合理安全性的诱导剂。最近的研究发现诱导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积累的药物也是诱导裂解疗法的良好候选药物。
除此以外,此前作为单一药物使用无效的药物目前正在被考虑联合使用。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是能催化组蛋白氨基末端特定的赖氨酸残基上乙酰基移除,使得染色质致密,基因转录受到抑制的一组蛋白酶。目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是活性病毒复制的最有效的诱导剂,它能增加EBV相关淋巴瘤细胞对抗疱疹病毒药物的敏感性。目前有11种亚型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被广泛用于诱导EBV裂解周期。有研究发现I类HDAC,特别是HDAC-1,-2和-3型抑制剂在体外和体内能够充分诱导鼻咽癌和胃癌中EBV裂解周期。其中,FDA批准的HDACI罗米地辛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裂解诱导剂,罗米地辛联用更昔洛韦可增加细胞死亡。
EBV感染的肿瘤细胞中EBV的存活和复制需要无数病毒蛋白的作用来操控宿主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以实现逃避免疫监视、破坏细胞周期调控和抑制细胞凋亡。蛋白酶体抑制剂如硼替佐米可以阻挡这些病毒功能,因此是针对EBV相关癌症治疗中的新兴药物。硼替佐米和HDACI联用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案,可以协同作用诱导杀死EBV相关肿瘤细胞。
抗病毒药物丙氧鸟苷是一种可通过DNA聚合酶进入DNA链中的嘌呤类似物,可以在溶解诱导治疗时增强细胞死亡。病毒早期裂解基因BXLF1编码的胸苷激酶和BGLF4编码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磷酸转移酶可以磷酸化丙氧鸟苷,然后停止DNA合成并触发细胞凋亡,磷酸化丙氧鸟苷的细胞内转移可导致相邻细胞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