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制造最主要的核心是精度,那中国肯定是三流,比不过日本和韩国。
很多日本高精密加工用的制造设备都是德国货,没有高精度加工的设备就没有高精度的能力,但问题是这不是这个产业的主流,因为很多的产品精度不需要这么精确。
比如,日本生产过一次性雨伞,故意不强调精度,用一次就扔了,太耐用还不好处理。那什么最重要?是对接创新。
真正赚钱的产品往往不是把传统产品的质量做得更好,而是让一个新产品的新性能超过它。
这也是为什么苹果从来不做经久耐用产品的原因,可能还有日本人用十年前的诺基亚,但没有人用十年前的苹果,因为它一定已经坏了,产品太禁用大家就不换了,那还怎么让先进科技迭代加上去。
当技术叠加、速度加快的时候,这个时候难题就来了,制造业要真正解决的问题是,要对创新有强大支持,尤其是对体外创新的支持。
前段时间有人说德国4.0也是好意,把他们的一套标准开放,使外面的创业公司能够对接工业4.0制造,让他的东西能被我制造。但是这有一个前提,就是让这个创新者被迫学习如何对接工业4.0,他要懂你才能对接你。
但什么叫积木式创新?就是长板与长板对接,若非要让一个长板再去花时间努力发展另一个长板,那个板可能就把他害死了。
这个时代有一个长板就很难了,两个长板可能也有,但凤毛麟角,不可能量产。工业4.0最大的错误在于不是创新导向。
我们一直讲中国依然能够保有自己的工业制造地位,价格是一个原因,但是是相对次要的原因。
另外两个更重要的原因,一个是产业集群能力,零部件在周围全部能采购到,所以成本就低。第二个是与创新对接的能力,你定规则我给你造,这是优势。
但是其中一个优势快没有了,就是产业集群能力。因为零部件逐渐都可以用增材制造,用3D打印出来,很多材料都是商用的材料,而且打印速度也越来越快,可以形成一定批量的打印能力。
这个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金属3D打印,这个一出来中国真的就不容易了。比如我生产一个打火机,上面的铁皮和下面的弹簧是两家厂供应,可能一百个弹簧就赚两分钱,但是靠量也能赚,但是未来这些东西都被3D打印替代了就很可怕。
所以我们一直在讲中国的产业优势真的还有十年而已,这十年对接上我们就继续发展,对接不上就很麻烦。
人家的先进制造所有的目标就是针对中国的,因为中国是制造大国,这个我们要格外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