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大纵横
每日一案例,天天有新知。创始人王璞携千位咨询师随时恭候,与您零距离答疑解惑各种管理问题、疑惑与纠结,速来互动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妈妈  ·  宝宝湿疹反复不好,一招快速问医生 ·  2 天前  
廣告狂人  ·  冷门IP成联名新宠! ·  2 天前  
创意社  ·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 ·  3 天前  
创意社  ·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大纵横

靠卖电池“边角料”成百亿富豪,这对宁波兄弟藏不住了

北大纵横  · 公众号  ·  · 2025-01-04 07:59

正文

作者 | 华人作者团

来源 | 最华人

3844字 阅读时间7 分钟


宁波有一对兄弟,靠着卖“电池边角料”,把生意版图扩展到了全球。


这对兄弟,正是‌科达利的董事长是励建立和他的弟弟励建炬。

科达利的董事长是励建立和励建炬

二人白手起家,以小小的模具厂起航,一次次力争上游、不断创新,先后拿下比亚迪、松下等客户的订单,成功完成上市,并拿到了锂电池结构件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的好成绩。


这些成就和财富,足以让励氏兄弟在国内众多的企业家中跻身前列。但高瞻远瞩的励建立又瞄准时机,布局海外市场。


励建立

包括瑞典、匈牙利、德国和美国等 在内 ,截至2024年,科达利在全球已拥有16个生产基地。


这对家境普通的宁波兄弟,究竟是如何从“电池边角料”中崛起?他们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01

靠技术和头脑改变命运


励建立算是起点比较低的创业选手,但绝对是一个草根逆袭的典型。


1972年,励建立出生于“模具之乡”浙江宁波,耳濡目染之下,他对模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上了中专,就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模具专业。


毕业、上班,看似一切都在按部就班。但在励建立的心中,早就有了大展宏图的野心。


年轻时的 励建立

因为他发现,制作模具的厂子似乎都不是什么大型工厂,说不定努努力自己也能干。


在模具厂里,励建立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外,还买了许多管理方面的书籍学习企业管理。


上世纪90年代,许多年轻人涌向深圳,“下海”潮就是从那个时候兴起的。励建立也随着这股浪潮来到深圳,进入了一家‌港资的模具厂‌做模具设计。


怀揣着梦想的种子,励建立认真工作、努力攒钱,直到攒够两万块时,他便与同样渴望创业的弟弟励建炬,携手创办了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科达利园区

那时的励建立不过24岁,而他的科达利公司,也就是一个只有15平米的制作五金模具的小作坊。

1996年的深圳,大大小小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励建立那小作坊毫无优势可言。 好在,兄弟俩身上都有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

没钱买设备就租设备,设备的租金每月需要3000块,他们愣是租了一整年,才勉强买了一台;没有高端技术人才,就想各种办法同其他小厂子“抢人”。


励建立更是身兼数职,在厂子运营期间,他要参与研发、负责经营管理,还得找模具的销售渠道。


模具设计工厂

工作强度很大,常常劳心费神,但模具的销量却不尽如人意,因为他们的小公司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所以订单总是时有时无。


科达利的转机,发生在与比亚迪合作之后。


那时的比亚迪,还是一家专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的企业。在励建立的百般努力下,科达利终于同比亚迪搭上了线。而刚开始,他们只为比亚迪生产电池的封口板模具。


别看科达利规模虽小,但生产的模具质量很好,所以给比亚迪公司的领导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他们之间的合作也进行得有条不紊。


90年代的中国,正值手机行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因此便携式锂电池在国内的需求量非常大。


励建炬

在合作的过程中,洞察力敏锐的励建立发现,比亚迪所用的锂电池结构件,如锂离子电池铝壳、盖板、连接片等,全部是从日本进口的。跨国进口这些东西,价格贵,等待时间长,还容易出现残次品。


励建立想着,倘若自己的公司能生产出这些电池结构件,不仅可以拿到更多的订单让企业壮大起来,还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说干就干,他立马带领科研团队投身到了锂电池结构件的研发当中。基于对科达利的信任,比亚迪也全力支持他们搞这项研发。

02

成功转型,始终走在行业前列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锂电池结构件的工艺十分复杂,开发难度很大,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很多。


据励建立后来回忆: 当年,单是为了制造出一个合格的拉伸壳子,科研人员就需要反复尝试,不断精进,一年内做了20多次实验。


好在大家都没有放弃,经历了许多次失败之后,这支精益求精的团队最终研究并生产出了品质一流、完全可以替代日本进口结构件的产品。


科达利的结构件产品

这一次的研究成果,不仅促成了和比亚迪的进一步合作,还吸引了更多的手机生产企业下达了订单。


尽管当时公司的承载力有限,满足不了更多企业的需求,但这一次的成功转型,绝对算得上科达利公司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乘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东风,我国的电子产品行业蒸蒸日上。彼时的比亚迪,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都是他们的客户。


比亚迪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对锂电池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他们的首选合作对象科达利的营收规模自然是水涨船高。


科达利生产研发的移动 电池铝壳 。图片来源:科达利官网

而在经历了几年的磨砺和更迭后,科达利生产锂电池结构件的技术越发的精湛了,不过价格依然优惠。


因为这些优势的存在,科达利不仅稳固了和比亚迪的合作,还吸引了更多有实力的手机生产商前来洽谈。

最戏剧性的一幕是,当初向我国出口结构件的日本,也有个别企业更青睐科达利生产的锂电池结构件,从而舍近求远成了科达利的客户。


此时的科达利,也从成立初期的几十名员工,发展到了200多名员工。当然,这一路走来,离不开他们优质的产品和卓越的服务。



2003年,科达利营收过亿元,励建立的身家也突破了1亿元。


但几年后,就在手机市场前景一片大好时,励建立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转型研制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件。


不得不说,对于做生意,励建立绝对是具有长远眼光的。


因为当时苹果手机已经问世,而苹果手机是不需要锂电池结构件的,如果其他手机也借鉴苹果手机那种软包装方式的锂电池,那么许多年后锂电池结构件将完全没有市场。


与其将来被时代淘汰,不如主动趁早转型。

刚好那时候新能源市场一片空白,而汽车所用电池的体量是手机的许多倍。励建立再次设想,如果能将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研发成功,未来将有无限的潜力。


可虽说都是结构件,但汽车电池结构件跟手机电池结构件完全不是一个规模,所以想要投入研发,消耗的人力财力也可想而知。


为了研发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励建立将在手机锂电池结构件上赚的一大部分钱投了进去,还请了最专业的技术团队,又买了全世界最好的设备。


科达利生产研发的汽车 零部件。图片来源:科达利官网

经过一次次的试错,终于在2011年,科达利公司成功研制出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件,这项技术轰动了世界。

而这一次的成功,也预示着科达利再次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公司的营收一路飙升。2016年,科达利总收入9.3亿元;2017年,公司更是成功上市,成为首家上市的锂电池结构件企业。


高瞻远瞩,方可纵横捭阖。


2017年,科达利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科达利第二次成功转型,不仅让这个打拼了20年的公司载入了史册,也让励建立个人迎来了最高光的时刻——成功跻身胡润富豪排行榜。


03

布局全球,遍地开花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扩张,科达利的前途也越发的不可限量。


有人说,科达利手握比亚迪这张友情牌,倘若他们想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一定比其他人更占优势。


但励建立说,他并没有考虑过做汽车。其实在成长和壮大的道路上,充满了太多的诱惑,但他始终明白,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定位和使命。目前而言,科达利的定位就是一心一意做好电池结构件。

把“一米宽的市场做到百米深”,说的正是励建立。


励建立

但不涉足其他行业,并不代表停滞不前。


科达利每年都会拿出一半以上的利润,去投入研发,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让产品去更新迭代,适应客户的需求,跟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脚步。


据说,当海外同行劳心费神研究出3个版本时,科达利早就做出来10个版本来取代他们的专利,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