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10月
24
日的暴跌引发了全球的恐慌,美股历史上牛转熊的行情来看,牛市几乎都是死于极度的疯狂和不理智,而目前的美股市场真有这么疯狂吗?
A
股目前政策底初现,美股的暴跌是否会帮助
A
股寻找到真正的市场底?美股牛市的终结是否意味着
A
股二次寻底正式开始?
10月
24
日,美国三大股指全面重挫,道琼斯跌逾
600
点,跌幅
2.41%
,纳斯达克下跌
4.43%
,创
7
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标普
500
跌逾
3%
。受美股恐慌情绪影响,全球市场普遍跟跌。
在美联储加息、国债收益率上升、全球经济不景气、欧债危机阴霾等多重因素下,美股市场自
10
月以来的持续下跌引起全球市场的关注。
投研大
V
任泽平甚至表示美国经济见顶,特朗普景气终结,全球资产价格回调近在咫尺。
众所周知,美股历史上经历过许多熊市和暴跌,以史为鉴,可知兴替,那么当下的市场环境下,历史是否会重演呢?
A
股又是否会被迫开启二次寻底,并将上周录得的“众所周知”的
2
500
点
“政策底”打爆呢?
美股为什么大跌?
从分析人士的观点综合,本轮美股牛市为延续
2
008
年以来货币超低利率与页岩气革命的复苏大背景下,美国新政府上任之后减税,扩大基建的承诺。而由于特朗普政府
“只叫唤不做事儿”,导致美国经济复苏大大不及预期。
在美国宏观经济层面,
就业参与率连年下滑,就业市场接近饱和,而依靠消费拉动的美国经济复苏,在消费者信心指数高位震荡之中摇摇欲坠,贸易逆差不降反升,通胀慢慢上升,滞胀风险逐步增加。
与此同时,
美国
2
012
年之后以科技互联网经济推动发展的效果,被证明为
“伪命题”。科技企业经济利润远不及预期,传统制造业在减税措施的哺育下尚无实质性的抬头迹象,这让面临着“十年之痒”的美股牛市,开始摇摇欲坠。
而在市场走势上的表现是,美国道琼斯指数近半个月时间中,抹去了过去一年录得的上涨,走势上画出了一个非常难看的
“双顶”;股票估值处在
1
0
年高位。
现在的问题是,美股会不会上演十年一遇的熊市?
A
股会不会受其影响?
美股崩盘历史
1929年美股崩盘
1929年
9
月,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股市崩盘,被形容为屠杀百万富翁的日子,据悉,股灾曾导致上千人自杀。
在那个时代,美国人民已被一战后的繁荣冲昏了头脑,汽车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消费和股市。
1927
年
8
月
,为了帮助欧洲走出货币贬值的阴影,同时也为了给本国出口贸易带来好处,美联储降低了美元的再贴现利率,从
4%
降至
3.5%
。
此举过后,原本就处与过热状态下的股市,更是走向了高潮。1927年
12
月
3
日,股票交易量再创历史新高。此时的美国,无论是繁荣的大都市还是偏僻的小乡村,股民比比皆是,茶余饭后无不在谈论股市。
1927
全年,所有的证券经纪人贷出的贷款从年初的
28.18
亿美元上升到年末的
35.58
亿美元,增长逾
26%
。
和股价一路飙升情况相反的是,1927年下半年商业活动的情景则是一落千丈,各行业开始出现危机,贸易疲软,信用欧冠膨胀,美国的失业率达到了战后的最高点。于是,股评家们和分析人士开始向股民发出警告,并表示股票价格已经远远的高估了。
但是这种警告并未引起重视,到了1928年
3
月,通用汽车股票开始领涨市场,股价高度几乎每天都会被刷新。受其影响,美国钢铁公司、美国收音机公司、蒙哥马利·沃德公司纷纷跟涨,到了
3
月
9
日,通用汽车的股价突然猛涨了
9.25
美元,让股评家们无不大跌眼镜。更疯狂的是,不久后,美国无线又创造了新的单日上涨幅度,风头甚至盖过了通用汽车。
此时大跌眼镜的还有美联储,为了抑制股市的火热,早在2月美联储就重新把贴现率从
3.5%
上调回了
4%
,市场不但没有降温,还越来越疯狂。同年
5
月,美联储再度提高贴现率至
4.5%
,之后市场出现了短暂的回调,但是很快又继续高歌猛进。直到
6
月,市场终于出现了大跌,于是,善良的资本家和分析师开始发出更强烈的警告,认为牛市终于到尽头了。
然而分析师又一次看走了眼,6月的抛售超过后,从胡佛赢得竞选提名到当选总统,股市重新回到上涨轨道,甚至升得更高。这种情况只能逼迫美联储再度提高贴现率,可是超过
5%
的贴现率却让投资热度不退反升,完全违背经济学原理。
1929年
2
月,美联储终于发出大招,禁止美联储会员银行把联邦储备的银行资金放贷给证券经纪人,通过这种截断资金的方式,终于拽住了牛鼻子。股价随即大跌,不过同年
6
月,倔强的牛市又再度上涨,直到
9
月,才到达了顶点。
1987
年股灾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虽然时代在变,游戏规则也在变,但人性不会变。
从
1986
年至
1987
年
,美股重回牛市,在
1987
年
10
月
19
日股灾到来之前,
美国股市市场价值高达
10
万亿美元,远远超过了支撑其活动的实际资本
,投机已明显过热。与
1929
年情况相似的是,股价的叠创新高,并未让市场感到恐高,相反,基金经理们还在疯狂买进。
灾难前夕,大多数人
都还
认为美股
的
下跌
和以往的波动一样
,
只是一个短暂的调整,虽然指数已经很高,但是还会更高,
投资者习惯了大成交量
,市场气氛并未出现焦虑,甚至还有人预言道琼斯工业指数能涨到
3600
点。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包括A股
2007
年的
6124
点,
2015
年的
5178
点,在历史高点附近,市场情绪无不热情高涨,盲目自信,甚至极度疯狂。
从目前美股市场看,在三大指数创出新高之前,市场的恐高情绪就已经开始蔓延甚至加剧。
8
月
2
日,苹果公司市值突破
1
万亿美元,成为美股历史上第一家市值超万亿美元的公司。
如果美股保持上涨,
到
2018
年
8
月
22
日,美股牛市将刷新纪录。
就在指数不断推高之时,
上涨的公司家数越来越少,这
被不少人认为
是动能衰竭的信号
,市场恐高情绪开始蔓延。
数据显示,即便到了
9
月
21
日,纳斯达克和标普
500
先后冲过最高点后,
美股情绪指标也只是停留在
“贪婪”区间,尚未进入极度贪婪的区间。这和历史上顶部区域人们极度疯狂,失去理性的行为相背离。
美股“助攻”
A
股寻市场底?
与美股市场何时见顶产生的争论相反,A股市场似乎更关心何时见底。
近日,
A
股市场各方政策相继来到拐点,政策底已逐渐显现。从历史数据看,
市场的政策底往往不是市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