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十点电影
十点电影,分享电影圈里那些有趣好玩的精彩影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Sir电影  ·  嘲上热搜的国产爱情,你在高贵什么 ·  4 天前  
张小北  ·  //@宋方金:功德无量//@贺奕:谢谢费心整 ... ·  4 天前  
张小北  ·  -20240916002039 ·  6 天前  
张小北  ·  -20240915144705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十点电影

幸好,这部片子打了码

十点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5-26 21:48

正文



十点君看片不多,但也可以算是阅尽千帆了。


但是这部片,纵使是老司机都有点扛不住。

作者: 社长

来源:电影社长(ID:dydy365)

经作者授权发布


前两天,我大晚上看了一部波兰电影——


《沃伦》



看这海报,是不是特别文艺特别严肃特别岁月静好?


我当初也是抱着这童话般的幻想,点开了片子,看它就为个助眠的。


结果看完以后,彻底没睡成觉……


想给这部电影改个名啊!


别叫《沃伦》了叫《沃槽》吧!



总之,今天赶紧把这片子安利给众姥姥姥爷们。


独憋屈,不如众憋屈嘛!


这又㕛叒叒是由真实惨案改编的电影。


二战以前,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个小村庄,这里的居民淳朴善良,乐观正直 :



小村庄在沃伦州地界内,地处乌克兰西北部,西邻波兰,北接白俄罗斯。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所以在二战以前,沃伦州混居着乌克兰人、波兰人、犹太人、俄罗斯人等多民族的居民,族与族之间关系非常微妙。


女主Zofia,是这个村庄中一员平凡的村姑,她是个波兰人



而她的初恋对象,是个乌克兰小哥:



这种恋情,在当时是蛮不被待见的——


因为当时波兰的经济,属于私有的领主庄园,有明显的阶级划分。上层是波兰贵族领主统筹,中层是犹太人作为庄园管家,而下层则由乌克兰人作为农奴。


也就是说,作为贵族的Zofia,与她作为“农奴 ”的恋人之间,存在一道非常扎实的阶级鸿沟。


长期以来,乌克兰人都处在压迫和歧视之中——


买瓶酒都需要通过波兰人的许可:



动不动就取缔乌克兰人的学校:



还强迫民众改变信仰,不得信东正教,得信天主教:



不过,虽然民族矛盾日益加剧,但在这个远离尘嚣的小村庄里,却不那么明显。


比如影片一开始,在一场婚礼上,所有波兰人、乌克兰人、犹太人依旧可以欢聚一堂,嬉乐狂欢:



Zofia的姐姐还嫁给了一个乌克兰人,好一派民族大团结哟:



可Zofia就没那么幸运了——


她和乌克兰小哥的事,没有抓好摊牌的时机,家里人为了小赚一笔,把她许配给村里有钱的波兰老鳏夫(妻子死亡未再结婚的男人)。



Zofia能怎么办!Zofia也很绝望啊!



无奈之下,她只能离开男友,嫁为人妻。


随后,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波兰遭到德国、斯洛伐克、苏联的集体围攻,这就相当于打盘斗地主,只有你一个地主,却整来了仨农民!


惨败是必然的。


在这轮战役中,地位卑贱的乌克兰人被送往战场,负责当炮灰:



但没有减缓波兰败落的速度不说,民族矛盾还更加严峻了。


整场战役只持续了一个月零六天,就全面结束了。


此后,处在阶级顶点的波兰人,被彻底掏空。



而大环境的动荡,显然也影响到了这个小村庄——


此时,Zofia的乌克兰小男友已经去了战场,归期无望,她也嫁给老男人,一家几口过着还算安稳的生活。



波兰战败,波兰遭到德国与苏联的瓜分,苏联布尔什维克党控制了沃伦地区,共产主义之光笼罩在这片土地上:



波兰一垮,受其压迫多年的乌克兰人就雄起了。


他们借这个时机,企图在苏联的帮助下,彻底夺回属于自己的土地和主权,建立独立自由的祖国:



果然,无论人类进化到什么程度,虽然很多东西会改变,但唯有一件事不变的,就是爱痛打落水狗。


沃伦阶级形势颠倒,波兰人成为受迫害那一方,教堂被关闭,Zosia的丈夫被视作波兰“富农 ”,遭到无产阶级的抄家,全家还被无情流放:



Zofia此时怀了身孕,原本也在流放之列,不过所幸的是,她远赴战场的乌克兰小男友回来了。


他贿赂了士兵,把爱人救了下来,还带回了自己家进行接生:



可这件事却遭到告发,小男友被苏联军官当街爆头。



而后,过去两年,Zofia的孩子诞生,她和男友的家人生活在一起。



可这种安稳的日子没过多久,德国侵略者又来了:



他们替代苏联侵略者,占领了波兰,开放了教堂,还帮助乌克兰成立独立政府。


这一时段的乌克兰人,原本是既反苏联又反纳粹的,但两向较之,他们更加不满于苏联占领时期,搞出来的农业集体化政策。


所以本着“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原则,乌克兰人决定跟纳粹当朋友,帮着纳粹大肆屠杀境内的犹太人:



屠杀犹太人的间隙,还顺便杀几个波兰人以泄愤。


又过了一两年,德国败退撤离,这地儿又重新交还到波兰人与乌克兰人手上。



家园经历过严重的侵略浩劫,严格来讲,波兰与乌克兰都属于受害者,好不容易外人都跑来,眼下咱是不是应该摒弃历史残留仇恨,握手言和继往开来地奔向新生活呢?


于是,波兰人派出了代表,主动向乌克兰民族组织谈判求和:



乌克兰那边对此的态度也是相当明朗:我就不!


拒绝求和以后,他们还绑了手无寸铁的波兰密使,将其两马分尸



因为此时的乌克兰已经独立,长期遭受波兰压迫的他们,排外心理格外高亢。


所以,乌克兰人做了一个并不艰难决定——


消灭乌克兰境内一切波兰人,净化乌克兰的土地。



而此时的沃伦,经过前述一系列洗礼,已经被划入乌克兰的地界。


理所当然,当初小村庄中所生活的波兰人,也被划定到了“被消灭”的范畴。

此后,影片进入长达半个小时的屠宰狂欢环节——


有人被割喉:



有人被挖眼:



小孩子被困在草垛中进行焚烧:



还有人被剖腹,内脏都被挖了出来(截图我就不放了……)。


Zofia逃了一整夜,幸好靠装死逃过一劫。



而当她回到村里时,这里已经无人生还了……



我看的《沃伦》,是无修版,看完整个人都不好了,膈应得我吃三斤麻小才稍微缓过来。


这部片子所展示的光景非常可怕——


谁会想到,在片头,一起庆祝婚礼,一起欢声笑语的街坊邻居:



到了片尾,会相互举刀,彼此戕害:



关键这些乌克兰村民杀人时,他们脸上是带着笑的!



影片记述的,是发生在二战时期的真实事件。


当时的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好不容易获得独立主权,他们恐惧自己的土地上,存在任何与波兰有关的东西,怕有一天波兰会有借口把领土再次夺走。


所以他们决定,清除乌克兰领土中,一切非乌克兰裔居民的痕迹。



起初,他们还只命令屠杀壮年男子。


可等屠杀真正发生后,妇女、孕妇、婴儿、老人……亦不得幸免。


在这起惨案中,乌克兰民族主义者至少屠杀了10万波兰人。



而更加可悲,不是惨案本身,而是后人对此的态度——


这起惨案的始作俑者,是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的领袖班德拉:



为了实现乌克兰独立,他为纳粹效力,先帮着德国杀犹太人,后又帮着自己人杀波兰人。


而讽刺的是,他去世以后,依然受到民族主义者的尊重,更是在2010年1月,被乌克兰总统追授为“乌克兰英雄”——


一个手上沾着十多万波兰人、十多万犹太人鲜血的英雄。


此事以后,虽然波兰强烈抗议,深表不满,却在西方政客媒体的默许之下,被不了了之。


这起惨案一直没得到足够的关注,直到去年7月,波兰议会才公开呼吁确认,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者对居住在沃伦地区波兰人的灭种性屠杀,并将每年7月11日定为沃伦大屠杀纪念日


两个月后,这部还原惨案的电影《沃伦》,才在格丁尼亚电影节公映。



那一时期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的罪行,至此才算名正言顺地公诸于众。


这种憋屈劲儿简直别提了,所以在影片开场,导演才会写下这样一段话:



斧子抹杀的是肉体,而沉默,却能抹杀存在与尊严。


不过,看完《沃伦》以后,有件事我一直没有答案——


压迫生仇恨,仇恨生反抗,反抗生暴行,暴行生复仇,仇恨再生新的仇恨……


可这样的循环,是正确的吗?


无论是卢旺达大屠杀、亚美尼亚大屠杀、红色高棉大屠杀,还是发生在我们这片国土的南京大屠杀……



每当谈及关乎这类惨案的历史时,我们似乎总是很容易把“不忘记”去仇视”的界限给混淆掉。


明明所有人都知道,仇恨是不对的,需要被遏制。


但奇怪的是,所有人都想当然觉得,反正仇恨绝不该在我这里被遏制。


所以,假若这部《沃伦》不似现在的冷门,而是大火,等那段被尘封的残酷记忆,被再次摊在阳光下之后,会不会煽动起波兰民众舆论声潮,挑动新的仇恨,从而形成类似“波兰民族主义”的东西呢?


毕竟,过去的乌克兰人,长期处在波兰的统治与压迫之下,就作为“受害者”活着的。


所以当权力更迭后,“受害者”这一身份,就顺理成章的,成了他们施暴时的通行证与保护牌。



与极端宗教分子一样,在极端民族主义心里,一切残暴行为,都可以被冠以一个正义的名分。


不仅局限于二战,不仅限于乌克兰。


关于

的天赋,是属于全人类的天赋。


比如此时,此地,此身的我们,不也可以为了贯彻所谓的“正义”,去不择手段地做一些事吗?



想看的,b站有打码版。


▼点击图片,看更多好戏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十点电影

欢迎把十点电影推荐给你的好朋友哦

☟点击阅读原文

看更多前女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