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年多的搜集、整理与分析,2016年12月27日,保监会发布了我国保险业第三套生命表——《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10-2013)》。与我们密切相关,又令人倍感新鲜的“生命表”全新亮相。保监会相关负责人透露,新发布的《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10-2013)》,在2017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您可能要问了,
究竟什么是“生命表”呢?
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小编来给您科普一下!
探究:生命表是什么?
所谓生命表,是对相当数量的人口自出生(或一定年龄)开始,直至这些人口全都去世为止的生存与死亡记录,用于描述某人口群体死亡规律的概率分布。
这个略显晦涩和专业的词语,却是人身保险业正常运作的关键。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袁序成介绍,生命表不仅反映了当前中国人均寿命状况,而且为人身保险产品的定价尤其是长期寿险产品的定价提供了基础参考。
生命表是国际通行做法,在我国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此前我国人身险是借鉴日本的生命表开展寿险业务,但由于日本经验死亡率水平与中国被保险人群死亡率水平存在差异,中国寿险业不能准确、合理地制定保险费率和提留寿险责任准备金。
1982年第2次全国人口普查得到了完整的生命表资料,直到1995年末才制定出了中国人寿保险业第一张经验生命表。而目前国内人身保险业使用的第二套生命表发布于2005年底。10多年来,中国人口死亡率发生了明显变化,预期寿命明显提高。与此同时,保险产品类型也日益多元,原有的养老和非养老两张表难以满足产品精细化定价的需要。第三套生命表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编制完成。
揭秘:生命表有何作用?
生命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保险精算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广泛用于产品定价、准备金评估、现金价值计算等各个方面。
人身险的决定因素之一
一份人身险究竟是如何定价的呢?除了预定利率和公司的经营管理费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生命表。
袁序成介绍称:“生命表是根据保险人群死亡赔案数据编制的死亡发生率表,广泛用于产品定价、现金价值计算、准备金评估、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编制生命表是保险业的一件大事。生命表是人身保险行业的基石和核心的基础设施,可以说,没有生命表就没有现代人身保险业。”
侧面反映人口寿命
“样本来自2010年1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期间出险的3.4亿张保单、185万条赔案,覆盖了1.8亿人口。编表样本数据量位居世界第一,为生命表编制打下了坚实基础。根据调查数据,我国投保人群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是79.5岁,女性是84.6岁,比第二套生命表提高2.8岁和3.7岁。”
分析:第三代生命表大揭秘?
亮 点
首先,样本数据量巨大。共计收集3.4亿张保单、185万条赔案数据,覆盖1.8亿人口,样本数据量位居世界第一;
其次,技术水平较高。运用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利用自主开发的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了全部理赔数据中95%的清洗工作,并且准确率高于97%;
最后,成果上有多处创新。首次编制出真正意义上的养老表,针对不同保险人群的特点编制出三张表。
内 容
第三套生命表包括非养老类业务一表两张,非养老类业务二表两张,养老类业务表两张。
例如,定期寿险、终身寿险、健康保险应该采用非养老类业务一表;
保险期间内(不含满期)没有生存金给付责任的两全保险或含有生存金给付责任但生存责任较低的两全保险、长寿风险较低的年金保险应该采用非养老类业务二表;
保险期间内(不含满期)含有生存金给付责任且生存责任较高的两全保险、长寿风险较高的年金保险应该采用养老类业务表;
保险公司应该根据产品特征综合分析,按照精算原理和审慎性原则判断生存责任和长寿风险的高低。”
意 义
第三套生命表的出炉对人身险定价、对准备金评估等均有重要意义。保监会人身险部主任袁序成举例说:“保险公司在计提责任准备金时,评估死亡率应采用第三套生命表所提供的数据;在厘定保险费时,可以参考第三套生命表所提供的数据作为确定预定死亡率的依据。”
袁序成表示:“对其他不属于上述产品形态或产品形态认定存在歧义的产品,保险公司应该根据产品特征及保险人群死亡率特点,按照精算原理和审慎性原则,选择适用的生命表。”
评 价
整体而言,袁序成认为,第三套生命表的出炉,有利于贯彻“保险业姓保”的战略举措。“风险保障是保险行业的主业和安身立命所在,具体到人身保险领域就是要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生老病死残等保障服务,而这些保障功能的定价均有赖于生命表、疾病发生率表等保险发生率表的编制。”
据悉,中国精算师协会还应进一步加强保险业经验生命表与国民人口死亡率数据的对比分析,加强死亡率趋势研究,为人身保险产品科学审慎定价提供技术支撑。
看完是不是又涨知识了?
来源:新华网辽宁频道综合央广网、经济参考报及网络
编辑:赵辉、李静 于晴(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