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夏日已悄然到来,周围环境也换了景色。小区的池塘,一丛丛荷花开始蹁跹绽放,空气里飘浮着淡淡的荷香。走在小区的花坛间,星星点点的野花开得正好,身边的不知名的树木上也爬满了或紫或红或白的花朵,树叶不再是春天的翠绿,逐渐转为成熟的深绿色。
“春赏桃花夏赏荷,秋看菊黄冬望雪”是被人们所熟知的。夏日的荷花是都市生活的一道靓丽风景,然而最让我怀念的记忆,还是儿时老家的荷田。
说是荷田,叫荷塘也不为过。荷田不大,大约只有二亩。一到盛夏,荷叶滋满了塘面,遮住了塘中的绿水清波。翠绿的荷田丛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葱绿的荷叶,托出朵朵芙蓉,盛开得红白争艳,莲蕊色黄如金,空中暗香浮动。一阵微风掠过,荷叶翻起绿色的波浪,荷花摇曳婀娜的身姿,仿佛是凌波仙子摆动绿裙舞蹈。王昌龄的《采莲曲》写到:“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就如同这般风景。
六一儿童节这天,乡野长大的小孩往往收不到大人的礼物,但他们有自己的“乐子”。邀上儿时的好友,往荷田里面一钻,开始探寻其中的“宝藏”。荷田的水并不太深,刚好没过小腿。头顶的荷叶遮天蔽日,只在缝隙之间漏出些许阳光。踏着荷田软软的青泥,足尖享受着大自然温柔的包裹。尖尖的小荷是我们“主攻”的对象,顺着嫩荷的主茎往下轻轻探索,手一直摸到荷叶埋在泥下的根系。嫩荷的根茎,一头连着给它供给养份的老荷,一头连着脆嫩的藕带,方言也叫“藕钻”。藕带被誉为“水中八仙”之一,初夏正是时令的时候,生长在鱼米水乡的人们,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珍馐。
我们这群小孩年纪虽然不大,却已经是个顶个的采藕带好手。经验丰富的小伙伴自然明白,需得全神贯注、胆大心细,先找到泥下嫩藕带的一头,双手轻轻地拽着藕带往回抽。力度必须把握得恰到好处,力气太大,藕带将会折断在泥中。力度太轻,藕带依然纹丝不动。必要的时候,要耐心地把藕带上层淤泥一点点扒开,让抽取的过程更加轻松。当整个藕带都顺利抽出,整株小荷要一齐拔出水面,再将嫩藕带的一头掐断,这样能避免藕带的孔隙灌进泥沙,影响口感。最后,还有一个环节不可漏下,将取完藕带的小荷送回泥里,让它继续生长。
不到一个小时,动作快的伙伴已经采集数斤藕带,稍显落后的也基本够吃。这时就不宜再采,需给荷田留下生长的时间,过十天半个月可以再来。不出意外,各家今晚的餐桌会多上一道清炒藕带。
荷田的“宝藏”不止于此,里面喂养了不少野生鲫鱼,还有不请自来肆意“泛滥”的小龙虾,时常出没在岸边的浅草区。动作敏捷的孩子,在抓鱼抓虾也是一流,一边采着藕带,一边手忙脚乱地抓鱼虾,有时脚步不稳的,扑通一声栽倒水里,惊起大伙的哄笑,满身狼狈地爬起来“再战”。
晚上则趁着夜色来抓黄鳝、泥鳅,夜间正是它们活跃的时候。晴月的天,满塘的月色打在荷叶上,如同倾斜下来的银色瀑布流向黯淡处,沾湿到荷花上,又溅起了点点水光。轻鸣的飞虫,温柔的凉风,舞动的流萤,像极了梦中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