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禅语心苑
中国第一禅语佛学传播平台,温暖人心,净化心灵。我们的信念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人文道德素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一念行者  ·  抵达语言的边界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禅语心苑

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好,当作理所当然

禅语心苑  · 公众号  · 佛学  · 2017-06-10 20:03

正文

请点上面蓝色字    免费订阅!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手指上方的蓝色字体“禅语心苑”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来源: 综合自网络   编辑:禅语心苑

时常有这样一种现象:

生活中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的爱或者理解,当做理所方然。

因为习惯了别人的好,很容易把这份好视作理所当然,不再懂得感激对方,把所做的一切当成顺理成章,甚至习惯了这种获得,有时候做得不好还要被责怪。


其实,我们都忘了,谁对谁好本来就不是义务性的存在。


不要将别人的给予,当作理所当然,不要以为别人对你的好是取之不尽,我们要明白:再浓的感情也禁不起挥霍浪费。


人生,薄凉苦涩;光阴,四季冷暖,能腾出手来温暖你人,多么难得。以真对真,以心换心,才能永远。


所以说,不要在习惯了得到之后,便忘记了感恩。

还有一种现象:


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把最差的脾气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给了最亲近和最爱的人,却把耐心和宽容给了陌生人。


当我们接受了陌生人的善意,接受了觉得本来没有设定为必须的东西,便极为容易感动。反而慢慢怠慢了身边最亲近的人。


生命中那些习以为常的好,如父母的用心,爱人的陪伴,朋友的理解,因为在长期的接受当中,我们习惯了他们不断的输出,便在潜意识里将此认定为理所当然。


在外面和风细雨,在家里大发雷霆;在外面舌吐莲花,在家里粗口横飞。


杨澜曾经问过周国平:为什么我们都把好脾气留给外人,却把坏脾气留给最爱的人?


连这位一向儒雅的哲学家也说:这个错误,我也常常犯。


平常在外面要彬彬有礼,不这样做容易吃不了兜着走。回到家里,家人成为宣泄的渠道太方便了,不用担责,也不必避讳,就像没有副作用一样。


《弟子规》里说的“兄道友,弟道恭”,在古代和现代都难做到。哪一家的兄弟姐妹,没有在小时候打过架扯过头发,乃至互相在背后互相伤害过。


孔子说“色难”,意思是对家人和颜悦色是很难做到的。习惯了互相不谦让,长大了自然也没有客气的道理。

有时在外受气是暂时的,挑剔所爱之人却积累成为了心底的纠结。


对最亲的人总是给不了好脸色,多半是自己的束缚,或许是对方的希望落空。所以说家庭关系经常如此:心底有疙瘩,不容易说出口;日积月累,心结也只能越打越重。


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


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


史铁生双腿瘫痪之后,脾气变得喜怒无常,经常对母亲发脾气,倔强地对抗。母亲即使身患肝病,口吐鲜血,心里口里记挂着的还是自己的儿子。后来母亲去世后,史铁生才突然醒悟: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


“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