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天平
权威发布浙江法院审判执行信息、重大司法政策,提供诉讼服务,普及法律知识。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天平

村里新来的小郑同志,会讲阿拉土话

浙江天平  · 公众号  ·  · 2025-02-17 16:42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郑钟涛作为舟山市定海区人民法院的选调生,在舟山市定海区金塘镇沥平村的挂职经历。他通过用方言进行政策宣讲、解决纠纷、关注老年人和儿童等方式,融入乡村生活,成为村民们的‘法律明白人’。文章主要概述了他的工作经历和心得。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郑钟涛的挂职经历及融入乡村的方式

通过方言宣讲、解决纠纷、关注老年人和儿童等方式融入乡村生活,成为了村民眼中的‘法律明白人’。”

关键观点2: 郑钟涛的工作内容和成果

担任法官助理,帮助解决村里的大小事务,包括房屋漏水索赔纠纷、集体经济利益分配等问题。通过实地走访、沟通交流、总结复盘,提升了专业素养和调解水平。

关键观点3: 海岛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海岛生活虽然朴素无华,但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理解了使命与担当的含义,即把乡亲们的日常生活需求放在心上,并付诸实践。


正文


三百多个日夜,我与村干部们并肩奔走,在方言俗语中读懂民生,在家长里短里淬炼担当。接下来,我将继续“沉浸式”感知,“深扎根”感悟,让乡间地头鲜活的经验沉淀成“如我在诉”的为民底色。

文字|舟山市定海区人民法院 郑钟涛

郑钟涛

定海法院2023届选调生

驻村于舟山市 定海区金塘镇沥平村


0 1
“小伙子,侬也会讲阿拉土话啊”

2023年9月,根据组织安排,我来到金塘镇沥平村挂职锻炼。村书记领我去村里的大礼堂,乡间空气中有丰收时节特有的甜香,小楼在青山绿水中显得格外质朴。拾级而上至三楼,过道尽头是我此行的第一课——一场政策宣讲。

“这是新来的小郑同志。”村书记一口地道的方言。我一惊,背得烂熟的普通话宣讲稿突然烫手,心想:“倒灶了,没有准备‘双语版’。”

为了宣讲效果,我咬咬牙翻开讲稿,以方言为主、普通话为辅,现场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改成“看病皮夹子”,把“反诈APP”改成“手机防盗门”。

这场“半生不熟”的方言首秀意外拉近了我与村民的距离。宣讲结束,几位热情的叔叔婶婶来加我微信,其中有个大嗓门的婶婶笑得特外爽朗,“小伙子,侬也会讲阿拉土话啊!”“讲得蛮好,大家都听得明白!”

大家的肯定和鼓励给了我更多动力,就这样,我不断学着把“文绉绉”“专业化”的政策条文“翻译”成“接地气”“冒热气”的方言俗语,我的方言备忘录上也记满了带着“泥土味”的词汇。有次走访,主家是个抲鱼的老阿伯,临别时手机弹出一条雷电预警,我顺口提醒:“‘龙光闪’要来了,记得收衣裳。”老阿伯拍着腿笑,“年轻人不得了,老一辈的说法都晓得。”

再后来,我跟着乡亲们去田间摘李子,去海边捆缆绳,听他们唱《金塘谣》《海山谣》《舟山渔场蛮蛮长》,愈发明白,想让政策扎根,得先听懂浪涛里的歌谣。

郑钟涛在船头开展主题 宣讲。



0 2

“人情味儿,实现案结事了的关键一招”


法官助理的身份,让我成了村里的“灭火队员”。那句看过太多次的“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在我驻村努力当好村书记的小跟班、小助手的日子里,渐渐有了沉甸甸的实感。
海岛虽小,事却不少。从张家漏水到李家争地界,“大事小情”落在纸上,结结实实摞了好几本。为了让“驻”村更“助”村,我根据自身法律专业的优势,试着帮村里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走访涉诉居民,召集相关主体顺利解决房屋漏水索赔纠纷;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集体经济利益分配上提供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方案,为村集体班子决策提供参考意见;通过调研,探索网格化管理赋能乡村治理的困境和出路;用选调生服务群众经费在岁末年初看望村里的五保户、低保人员,为他们送去新春慰问和节日祝福……
我遇到的第一个纠纷当事人,是一位做螺杆的老伯。经过调解,我们为他讨回了足额的工资,赶去送钱那天,正好是重阳,老人早早地等在了路口,见我们过去,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线,在秋日暖阳中连连道谢。
每一起纠纷的背后,都是像老人这样血肉鲜活的个体,要真正贴近群众、了解群众、关心群众才能条分缕析找到问题的最优解。于是我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调解水平,在一次又一次的实地走访、沟通交流、总结复盘后,终于成了乡亲们眼中的“法律明白人”。
解的纠纷多了,我发现多数纠纷就像海边岩石上层叠生长的贝壳,看着疙疙瘩瘩,无从下手,但要是用巧劲撬,也没有那么难。就像乡亲们常说的,“人心都是肉长的”,都有股热乎劲。冷冰冰的法条到人间烟火腾腾的悲欢离合里走过一遭,调解方案自然就有了温度。人,才是调解纠纷的要义;有人情味儿,便是实现案结事了的关键一招。

郑钟涛与村干部在金塘元宵游园会和村民们“对灯谜”。


0 3

“法护‘一老一小’,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金塘镇沥港中心小学是我“任教”的第一所学校。开学第一课,我带着孩子们重新认识了“法”字,希望这个水汽旺盛的字眼,能如活动主题“法润春苗”一样,滋养大家健康成长。

课堂上,我讲解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等与未成年人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主持了多场主题游戏。每次搭起模拟法庭,为大家穿上法袍,戴上法徽,孩子们稚气未脱的脸庞总带着期待与兴奋。我想,法治的种子,要种在生活的土壤上,也要种在兴趣的土壤上。

关爱“一老一小”,守护“朝夕美好”,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不少年轻人因为工作等原因,不能时常陪在父母身边,村书记就常带我往村里跑。在沥港小公园,老人们总会围坐成一圈,我们凑上去,听一听需求,解一解烦恼。一次,我照例叮嘱大家要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一位老奶奶指着宣传册朝我笑,“不会被他骗去的,上次你在老年活动室讲过这个,我都记得。”

郑钟涛走访居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