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研小助手
科研总是太无聊,文献天书亦乏味,实验也不要不要,paper之路总遥遥。科研小助手旨在解救广大同胞于此困扰。我们会每天分享实验心得,传递最新科研资讯,解读各类专业文献,总结各类科研方法与思路,希望我们能成为各位给力的科研小助手,科研助动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汉大学学生会  ·  青春本就是一片液态的疆域 ·  4 小时前  
浙江大学  ·  浙大病理AI助手,3秒锁定癌症病灶 ·  昨天  
武汉大学学生会  ·  珞珈青年社交观察局|当代青年的“聊缩力”困境 ... ·  3 天前  
武汉大学学生会  ·  图集|愿除旧妄生新意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研小助手

北大博士夫妇8年恋爱,4篇顶刊,为科研他们“吵了无数次”!

科研小助手  · 公众号  ·  · 2024-06-15 23:48

正文

本文来源:科学网、PaperRss、生信技能树

北大夫妇,在Nature上又撒狗粮了!

前不久,来自北京大学的张冲和薛瑞栋夫妇, 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 揭示了中国人群肝细胞癌的全基因组变异景观,为深入理解中国人群肝细胞癌的演进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张冲,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博士后。

薛瑞栋, 研究员,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北京市科技新星,北大博雅青年学者。 任职于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国际癌症研究院、基础医学院医学生物信息系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肿瘤转化研究中心。

薛瑞栋 以(共同)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3篇,包括Nature(x2)、Cancer Cell、Gastroenterology(x2)等;被多次同期评述及Nat Rev专门评述,获Faculty Opinions推荐,入选2022年度“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和“细胞出版社2019中国年度论文”。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究骨干。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北大医学青年科技奖。担任国际胆管癌协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环境专委会委员和肿瘤标志物专委会青委等。

这对神仙眷侣,是如何在科研和爱情之间找到平衡的呢?

2012年,薛瑞栋加入了白凡课题组,成为课题组最早的学生之一。3年后,张冲也加入了这个团队,成为薛瑞栋的师妹。

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两人从互相帮助到互生情愫,最终成为恋人。

在实验室里,他们形影不离,一起讨论学术问题,一起攻克科研难关。

薛瑞栋、张冲合影

8年,4篇顶刊

2019年,他们共同发表了Cancer Cell论文,绘制了混合型肝癌的基因组图谱。

2020年、2021年,他们又分别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和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论文。

2024年,他们再次携手,在Nature上发表重磅论文。

在经历了八年的恋爱和共同完成四篇学术论文后,张冲和薛瑞栋这对夫妇为科研界带来了新的突破。 他们最近的成果是在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的论文, 这篇论文揭示了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肝细胞癌全基因组变异景观,为理解中国人群肝细胞癌的演进机理提供了重要线索。这项研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领导,张冲和薛瑞栋分别负责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

此项研究命名为“中国人群肝细胞癌全基因组深度特征分析(CLCA)”,通过深度分析,鉴定出多个与肝癌相关的新的驱动事件和突变印记。这一成果填补了国际研究中关于中国肝癌人群特有基因组特征的空白。

薛瑞栋、张冲

张冲和薛瑞栋的合作不仅是学术上的,他们的生活也紧密相连。

从加入同一实验室开始,到成为情侣,再到结婚生子,科研既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他们共同成长的纽带。尽管在研究过程中不免会有争论,但这些“学术争吵”最终都化为了推动研究向前的动力。

他们的故事不仅是科研领域的励志范例,也展现了如何在高强度的科研工作中保持家庭和谐,以及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