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党建网,作者王海容系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雷锋以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无比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思想道德丰碑,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雷锋精神体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昂扬的精神斗志和高尚的道德追求,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从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可以说是雷锋精神的灵魂。在党和人民的培育下,雷锋从一个苦孩子成长为一个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这不仅增强了雷锋的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更增强了雷锋的爱国情怀。新中国成立后,雷锋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入党以后,雷锋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时常利用休息时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从党组织的教诲中不断汲取思想养分,以此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雷锋的理想信念变得更加坚定,政治立场也更加鲜明。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外部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重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激励我们奋勇向前、克难制胜的精神力量。新时代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就要勤于检视心灵、洗涤灵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深刻领会和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所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从雷锋服务人民、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中汲取初心的力量
雷锋一生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以服务人民为最大幸福,以帮助他人为最大快乐。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是一名普通战士,但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崇高价值追求,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至今温暖着我们的社会,感动着我们的时代。
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归根到底是因为党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得到广大人民的信赖、支持和拥护。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从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实际行动中汲取敬业的力量
雷锋在多个岗位上奋斗过,先后当过通讯员、拖拉机手、推土机手、汽车兵,无论在何种岗位,他都热爱自己的工作。雷锋在日记中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雷锋的敬业精神体现为善于“挤”和“钻”的“螺丝钉”精神。挤时间去学习和交流,拓宽知识面,钻进去掌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这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和职业品德在任何时代都是必要的。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用两个十五年的时间,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两个十五年”是每个中国人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努力发扬螺丝钉的“挤”劲和“钻”劲,在岗位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的“两个十五年”。这就要求把职业当作事业,把个人追求同党的事业、国家命运、民族前途和人民的福祉紧密结合,对待工作常怀敬畏之心,尽心竭力,全身心投入,紧跟时代潮流,加快自身知识更新换代,加强实践工作锻炼,端正工作心态,多接触、多接受、多运用新事物,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从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中汲取钻研的力量
入伍后,针对运输连缺少教练车的现状,雷锋在创新中谋实招、出绝活,带领全班战士总结规律,改进车辆性能和操作方法,创新性地制作了模拟驾驶台,使大家进一步熟悉了汽车构造和油耗保养方面的知识,带动了全班战士汽车驾驶水平提高。此外,雷锋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修理杂物等多项技能,真正做到了弄懂、钻研、吃透,成为了这一时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先进典型。雷锋只有小学文化,但在短暂生命中却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靠的就是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百折不挠的钻研劲头。
创新驱动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新时代,学习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就是要紧跟时代步伐,发挥主观能动性,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用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革命意志,不断激发主动创新意识,创造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崇高价值。自觉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大潮,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顽强的意志、不懈的努力,敢于压倒一切困难的气概,攻坚克难、各尽所能、各展所长,让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让党和人民事业永葆生机活力。
从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中汲取进取的力量
在雷锋的身上,鲜明地体现了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他说,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事事要精打细算,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我们要发愤图强,自力更生,克服当前存在的暂时困难。雷锋不仅这样说,还落实在行动上。当时的经济条件十分困难,雷锋为了根治沩水河,到了治沩工地,住在又潮又湿的临时工棚。面对恶劣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雷锋认为只要始终保持奋斗,是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的。这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成为雷锋一生的光辉写照。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我们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亿万人民一起“永久奋斗”、携手“艰苦创业”、共同“努力奔跑”。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不断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锐利武器。
雷锋精神并不是简单的标签,“向雷锋同志学习”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同一道生命力洋溢的洪流,汇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稳固的道德支撑。
又是一年三月到,学习雷锋涌春潮。在这场“开往春天的列车”上,我们看到无数青春的“脸庞”“身影”,他们以自己的青春书写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以“青春”之我,绘就最美“春光”。
从90后、00后乃至“10”后,从守卫祖国的边防线,到激战疫情的生命线,再到运输畅通的保障线,他们是一个个新时代的“活雷锋”,他们是一张张鲜活的“新面孔”。
在殊死搏斗的艰险时刻,“清澈的爱”保卫中国。和平年代,当我们以为炮火很远的时候,喀喇昆仑的山谷里,他们淌过刺骨的溪水与外军据理力争,不惜以血肉身躯护卫祖国;春暖花开,当我们沉醉于迷人的春色之时,在南海边关上,他们驻守岛屿与深蓝岁月相伴,任风吹雨打毅然青春无悔,等等。从边防巡逻,到消防出警,他们矗立在最艰险的地方,逆行在最凶险的镜头里,以奋战之姿筑起幸福中国。
在共克时艰的特殊时刻。“一夜长大”护卫中国。面对来势汹汹的“疫魔”,青春的脸庞上写满了责任与担当。为了跑赢病毒,90后医师宋英杰连夜奋战,累倒在岗位上;为了证明自己, 00后小护士发出了“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的青春呐喊,等等。从节省防护物资,到忍受身心不适。从三十而立的90后,到初入社会的00后,他们不曾退缩与胆怯,主动接受战“疫”的洗礼,以奋斗之姿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在万家灯火的团聚时刻,“凡人微光”守卫中国。特殊时刻,当大多人选择“就地过年”时,也有一群人选择在岗奉献。例如,“披星戴月”的90后火车司机、乘务员们,为旅客安全织起安全返乡线;再如“乘风破浪”的00后货运员、电力维修工们,为防疫物资运输、节日物资保障筑起安全畅通线,等等。从“最长的一盘棋”到“海拔最高的工位”,平凡岗位的背后是非凡的坚守,微微星光足以点亮“灯火里的中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代担当。今日之中国,之所以能乘风破浪是因为无数青春浪花的翻腾奔涌;今日之中国,之所以能风景独好是因为无数青春身影的衬托点缀。没有人生而无畏,只不过选择担当。在最美“春光”画卷里,他们执“青春”之笔,著写“青春”中国。
3月4日,媒体复盘了去年全国人大代表宋文新的发言:整治“饭圈文化”的不良风气,让偶像担负起引导未成年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责任。今年,宋文新再谈“饭圈文化”和未成年人“偶像观”的养成。她说良好的偶像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理性的崇拜偶像,可以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3月4日澎湃新闻)
无疑,宋文新代表的提议再次聚焦“偶像”的定义。按照约定俗成的说法,偶像是指被追捧的艺术家、作家、娱乐圈艺人等在某些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偶像基本与娱乐圈明星画上了等号。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张口闭口就是“明星爱豆”“鲜肉小花”。为了追逐这些偶像,砸钱打榜、登机围堵、对骂互撕,“饭圈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偶像观”亟待重塑。
重塑“偶像观”,其实就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消除对“偶像”的盲从。还记得前段时间钟南山院士在全球顶尖科学家大会上的一段讲话,“相信青年人会以很多科学家,包括这次参会的科学家为偶像。但是我们成为偶像的目的是更好地消除青年人对偶像的盲从。”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明确什么样的偶像才是我们该追捧的,毫无疑问,这样的偶像并定是代表向上向善的力量,具有鲜明的价值底色。
说到这,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个符合这些特质的人,他就是雷锋。而今天日,正是学雷锋纪念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58年前,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虽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中国社会也经历了深刻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但雷锋精神已经内化为每个中国人心中向上向善的力量,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交织在一起,彰显着社会主义的价值底色,散发着永恒的精神魅力。
我们要学习雷锋精神,更要做雷锋精神的传人。其实雷锋精神的内核就是奉献,而奉献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年轻人要把雷锋作为“爱豆”,沿着他的轨迹坚定走下去。当下,雷锋精神已经根植于各行各业,映射在每个无私奉献的新时代“雷锋”原型。比如,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00后”戍边烈士陈祥榕,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义无反顾驰援湖北战疫的“90后”青年医务工作者……他们用奉献激荡起的青春,如此澎湃。
新时代“雷锋”就是我们的偶像,本就该成为“顶流”。我们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深入宣传当代雷锋,让每个践行雷锋精神的人都有“流量”,自觉用雷锋精神作“准星”校正人生“偏差”。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我们都是建功新时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