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T时代网
解读信息时代的商业变革;以调查见深度;以商业故事见功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商业洞察  ·  连微商都嫌弃玛莎拉蒂了 ·  3 天前  
FT中文网  ·  欧洲如何看待DeepSeek的崛起? ·  昨天  
21世纪商业评论  ·  河南酒王,冲刺100亿 ·  2 天前  
湖北商务  ·  楚商回乡 共建支点 | ... ·  4 天前  
湖北商务  ·  楚商回乡 共建支点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T时代网

苹果收购Intel基带"未审先合并" 反垄断监管启动问询

IT时代网  · 公众号  · 商业  · 2019-10-11 11:59

正文


近日,集微网获悉,就“苹果10亿美金收购Intel基带业务”案件的行业影响,市场监管总局开始向业内终端企业询问相关意见。知情人士透露:“这一收购案已经对外公布了接近80天,但这么长时间以来,苹果从未向中国监管机构进行经营者集中申报。大家都对这一案件高度关注,现在监管机构已经开始主动问询。”



多数接受集微网采访的行业人士以及反垄断律师、专家认为,“该案件已经达到了申报标准”,“考虑到这一收购案件对移动终端上下游均会造成影响,市场监管总局也应启动依法调查”。


目前,并不确定市场监管总局是否会对案件启动调查。但需要指出,苹果最初公告时约定在今年Q4完成交易,一旦调查启动,按照正常流程,调查需要约90天审查周期,而“审查期间,经营者不得实施集中”,这也就意味着,这一收购案有可能无法如约交割。


苹果的申报标准?


2019年7月25日,苹果正式对外公布这一收购案,以10亿美金收购Intel大部分智能手机的基带业务,苹果将接收Intel的2200多名员工、知识产权及相关设备。


公告中,苹果明确表示“该交易需要得到相关辖区监管机构的批准”。但目前苹果仍未向中国监管机构进行经营者集中申报,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在苹果看来,苹果收购Intel基带业务,并未达到中国的申报标准,无需监管批准就可以合并。”


按照《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经营者集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应事先向主管部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一)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二)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


显然,苹果本身已经满足了“100亿”、“20亿”的条件,是否达到申报标准的唯一条件在于,Intel的基带业务在中国境内营收是否超过4亿元人民币。


目前,苹果是Intel唯一的客户,双方很可能通过在美国交易的形式实现“Intel基带在中国没有收入”的表象,并以此规避反垄断审查。


但事实上,一位资深反垄断专家向记者分析:“无论双方合同订立在哪,最终Intel基带都会进口到中国,中国消费者为Intel基带埋单。Intel基带在中国营业额的计算,必须要考虑这个情况。”2018年,Intel移动业务收入36亿美元,基带业务占比过半且至少20%基带最终销往中国,以此计算,Intel基带在中国营收远超4亿元人民币。


“退一万步讲,即便营业额计算方式容易扯皮、达不成一致,”上述专家介绍,“那么从行业角度分析,苹果收购Intel基带业务成为一个拥有自研基带产品的手机厂商,势必对手机行业竞争产生影响。”


需要指出,在这次收购中,苹果将接收Intel的相关专利。以5G专利为例,根据德国专利数据公司IPlytics在2019年7月发布的数据,Intel拥有618个5G标准必要专利族,排名第9位;而苹果只拥有15个5G标准必要专利族,排名17位。苹果将凭借此次收购大幅提升其5G专利储备,并且通过这些专利打击竞争对手,甚至限制竞争。


根据《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按照规定程序收集的事实和证据表明该经营者集中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主管部门应当依法进行调查。上述专家认为:“无论苹果是否申报,监管部门都应关注这一案件,并主动调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