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zzSumo分析了1亿篇文章,发布了近年来社交媒体分享趋势的数据报告:社交网络流量下降,搜索引擎流量攀升;
即时通讯工具上的分享量已超过社交平台,
暗社交带来的流量约占65%;病毒式内容的分享率下滑,高质量内容的分享数据表现优秀。
出品| 外言社
翻译| kewell
编辑| 王茸
社交网络上的分享情况在近年来有哪些变化和趋势?专业分析公司BuzzSumo在分析了1亿篇文章后,发现了一些关键数据。
社交网络流量
下降,搜索引擎流量攀升
从2012到2015年,社交网络的推荐流量整体都在增长。尤其自2014年开始
,Facebook从谷歌抢走了更多的流量,这样让越来越多的内容营销者开始看重在社交网络上发布的内容。
【2012-2015年谷歌和
Facebook
推荐流量对比】
这可以说是社交网络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时刻,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大环境在2017年又发生了改变——两者的推荐流量再次出现位置调换,现在谷歌为发布者带来的流量已将近
Facebook
的两倍。
【2017-2018年谷歌和
Facebook
推荐流量对比】
来自数据网站Shareaholic的分析结果也显示出了类似的规律。
【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站的分享访问量对比】
【各个社交网站上的分享流量对比】
社交分享量全面下降50%,高分享率越来越难
BuzzSumo发现,相比于2015年,单条内容的社交分享量的中位数从8次下降到了4次。他们的研究往往只针对有分享量的内容,而不包括分享为0的。但即便排除掉这个偏差,90%的内容所增加的分享量也不到62次。
【分享量级划分】
在2017年,要想成为网络上分享量最高的那1%内容,你需要得到至少2409次分享,但如果要进入最高10%的行列,你只需要62次分享。这些数据也说明要得到高分享率和参与率已经越来越难,究其原因大概有这几点:
(1) 内容总量增加,流量争夺战激烈
在很多话题领域,内容总量增加了,但平均每篇内容的分享却在下降。比如下面的图表,就是关于“机器学习”这一话题的内容总量及Twitter分享率。
这可以说是“内容震惊(content shock)
”
的完美诠释,当一个话题突然火爆,内容发布者和营销者就会纷纷前来抢热点。但如果你入局太晚,其实是很难分一杯羹的。
(2)即时通讯工具火爆,暗社交占65%流量
有些用户一直喜欢私密分享(暗社交),比如用邮件把内容分享给朋友。在Slack这样的平台上,小群体间的私密分享量也是在增长的。
据Business Insider报道,即时通讯工具的火爆程度已经超过了社交网络,越来越多的人对四大即时通讯app(WhatsApp、Messenger、微信和Viber)的依赖已经超过了四大社交网站(Facebook、Instagram、Twitter和领英)。2016年,Mark Schaefer也已经提到过这样的现象,人们对社交媒体的热情已经转移到了私人媒介上。
GetSocial的研究也表明,在2017年,私密分享量是公开分享量的两倍。
【无明确信息源头的社交分享量/来自2017年6月15万个网站样本】
(
3)
Facebook
改版,病毒式内容曝光率降低
作为最大的社交平台之一,Facebook的每一个动作对行业来说都举足轻重。
Facebook近年来的
算法调整直接减少了许多内容的自然触及人数。此外,它对于某些内容的推广和降级也有了更明确的划分,对于标题党的打击更大。
在新算法运行后,
BuzzSumo
做了一系列标题实验,比如“你怎么都猜不到发生了什么”这样的标题,以前往往能引来大量点击,但现在却表现平平。
【规则改变前后标题党的传播效果对比】
Buzzfeed曾推出过很多火爆的清单式文章,在2013到2015年间很多内容的单篇分享量超过了200万。但在2017年下半年,最高一篇的分享量才超过50万。虽然其下降主要是在Facebook,但Twitter上的分享量也低了不少。
【2017年前后Buzzfeed清单内容分享最高量的排名】
像Moz、Social Media Examiner和Buffer这些曾经分享量很高的网站也都已经风光不在。
高质量内容分享数据亮眼
相比于标题党和病毒式内容,《哈佛商业评论》或《经济学人》的官网在社交分享量上却不降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