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传媒1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BFC汇谈  ·  保险购金,影响几何? ·  17 小时前  
BFC汇谈  ·  保险购金,影响几何? ·  17 小时前  
国际金融报  ·  A股齐涨 ·  昨天  
重庆制造  ·  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  昨天  
金融早实习  ·  2025年春季校园招聘全面开启通知!校招网申 ... ·  3 天前  
国际金融报  ·  上美股份被曝因AI大裁员!DeepSeek爆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传媒1号

1号测评|《远大前程》: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传媒1号  · 简书  ·  · 2018-04-08 11:00

正文

《远大前程》作为2018年的一部大戏,顶着"陈思诚5年磨一剑"、"倪大红为代表的半个演艺圈实力派强势加盟”等光环,已然成为连续三个月萎靡不振的国剧市场的一颗“活络丸”。抛开这些营销噱头以外, 《远大前程》的内核如何呢? 本文谨从故事角度一探究竟。

一、紧凑诗意的开场仍存些许瑕疵

《远大前程》可谓来势汹汹,气势如虹。首先是主创中的风波人物——陈思诚和佟丽娅,关于他们的那些事儿,足够写一箩筐,自然成为营销的一大噱头;其次,以倪大红为代表的一干老戏骨的强势加盟。有网友指出冲着这些个老戏骨,再烂的戏也值得看!不过,他们会接烂戏吗?

一部电影的好坏,看开场20分钟;同理,一部剧的好坏,看开篇前5集即可。不过随着观众品味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格,往往前两集便成了观众选择是否追剧的重要依据。

在这样一个开场空镜中,《远大前程》开启。在2分54秒的时间里,剧作者用表面平静,实则暗潮涌动;表面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的夜总会狂欢,实则人心惶惶的紧张画面营造了全局的总情境——硝烟弥漫,人人自危,朝不保夕。

上海滩全景,镜头由远及近拉近过程中,“梦上海”和“新世界”接连出现,一语双关。一是实际意义,交代故事发生的空间;二是“梦上海”和“上海梦”的诠释。“梦上海”之后接着出现“新世界”,反映了该剧的主题——建立新世界、新秩序。这也正是以梁兴义、严华为代表(还有“洗心革面”后的洪三)的共产党人共同努力奋斗的总目标。

在这段开场中,导演还配上了一段旁白。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军阀割据,列强横行。其中,尤以被称为“东方巴黎”的上海最具代表。各方势力汇聚在这冒险家的乐园,群雄逐鹿,各显其能。在这风云变化的乱世之中,一幕幕正与邪殊死较量,善与恶的此消彼长,在不断上演。其背后,便是那个时代的人们,在面临诸多选择时如何给出的不同答案。这是一个讲述选择的故事,孰是孰非,谁功谁过,正所谓笑看纷纭乱世,何处远大前程... ...

这段旁白是该剧的一个瑕疵。如果说这段旁白的意义和目的是为了揭示主题的话,创作者未免太把观众当傻瓜了。

观众必然知道剧中人物的一切例证性动作都是选择的结果,只不过是这种选择关乎个人利益还是关乎家仇国恨,关于是非之选还是两难抉择的区别罢了。

而旁白的其他内涵,大约都可以从同步画面中解读出来。即便军阀割据,列强横行暂时无法解读,只需在上海外滩的全景出现时打上字幕“20世纪初期”,联系后面的剧情,观众自然能够知晓。

所以,这段旁白或多或少降低了开场的意境,影响了观众观剧的情趣。

或许,剧作者希望观众迅速了解情境,迅速进入剧情?那不妨看看接下来的第一场戏“刺杀张万霖”。

二、开端悬念丛生、惊心动魄值得一看

声色犬马中,沈青山为代表的“八股党”出现在画面中,疑云重重的对话中,张万霖走进了他们的地盘——新世界,三人异常紧张。

短短几十秒的镜头,悬念丛生。八股党谈论的是什么事?他们口中的霍天奇是谁?张万霖又是谁?他们为什么那么紧张?

随着“他还敢来”揭开疑云,揭示两者是死对头,但沈青山“来者是客”和张万霖泰然自若的例证性动作,大大方方作乐形成对手戏,再次埋下悬疑,接下来如何?两人战争何时爆发?

结果是,张万霖大摇大摆,安然无恙地走出新世界,扬长而去。

杀手(人力车夫)的插入画面让观众情绪再次升高,原来是要在外面动手;

高潮处,张万霖的车被拦下,人力车夫跟上,展开劫杀;

失败后逃走;

张万霖回到潮州会馆,夏师爷迎接,张万霖誓要报仇。从张万霖出场至张万霖回家,在这一连串疑点丛生的戏剧性动作中,剧作者完成了第一场戏——刺杀张万霖。

好的开场,在不停地设置小悬念,解开悬念,再引出大悬念的过程中,引领观众进入故事。

《远大前程》做到了。从第一个人物沈青山的出现,直至张万霖回家,悬念一直存在于整个场景中,并在刺杀失败后引出了更大的悬念——沈青山和张万霖有什么深仇大恨?刺杀队伍是沈青山安排的吗?那么蹩脚的杀手,不像是老谋深算的沈青山的人【实际上,这波杀手并非是沈青山安排的,而是林依依“一爷”(佟丽娅 饰)】。

而“刺杀张万霖”也成为了第1、2集前80分钟“劫土案”的开端,因为“刺杀张万霖”成为彻底激化八股党和潮州会馆矛盾的导火索。

于是,张万霖和夏师爷谋划了“劫土案”,意图栽赃嫁祸给沈青山,由此引发八股党和潮州会馆的战争。

由此,“小人物”洪三(陈思诚 饰)首次出现在观众视野中,张万霖要寻找替死鬼,“面生、根浅”的外来客洪三和齐林因为出千被抓而被卷入劫土案,机灵耍滑的洪三凭借老妈红葵花的独门暗器“万里飘飘雪里红”挫败杀手“黑白无常”,携货英雄归来,并因此封赏。洪三得到一座坐落于英法日交界处三不管地界已经破败不堪的“四海赌坊”。为了让赌坊起死回生,洪三联合拐爷、一爷和沈达等人在八股党和潮州会馆,在列强横行的上海滩夹缝中求生,开创属于自己,属于上海,属于中国的新的远大前程。

从一个小悬念——刺杀案,引出一个大悬念——劫土案,再引出一个更大的悬念——如何在沈青山、霍天奇和共产党以及一爷和于梦竹之间选择,如何生存。

《远大前程》成功地利用戏剧性的动作以及轻重不一的悬念环环相扣地把观众引入到故事情境中去。观众在不停地发问中寻找线索,也在不停地得到答案的过程中生发出更多的疑问,并带着疑问继续往下看。

让观众产生好奇心,并有兴趣继续看下去。在开局前80分钟左右的剧情里,《远大前程》做到了。

三、高歌猛进的主旋律略显用力过猛

关于一语双关的主题“远大前程”的表达,作者通过小人物、军阀、列强以及新中国的开创者共产党人的不同“选择”来揭示。

洪三作为小人物的代表,他的选择是投靠勇敢但鲁莽的严华,在街头行骗,结果是被卷入劫土案;

沈青山和霍天奇的选择则是依靠外国势力,趋炎附势,窝里斗,企图建立一家独大的“乌托邦”。然而,正如霍顿(英租界代表)所言,这只不过是幻想罢了,他们仍旧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最具代表性的共产党人呢?他们或沉稳内敛如梁兴义,在时局动荡之时严阵以待,开药铺救死扶伤;在时机到来时果断出击,一击致命;或勇敢鲁莽如严华,坚持与不公平现象据理力争;或如洪三般聪明机灵识时务,伶仃半生终上正轨;这便是共产党的多样性,正是这种多样性保证了其先进性,也正是这种先进性才有可能开辟新世界,新秩序,开创远大前程。

本剧所要讨论的便是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选择可以成就远大前程?

像洪三一样半生飘零?还是像沈青山、霍天奇一样机关算尽?或是像梁兴义等人一样为了新中国而奋斗?

当然,还有很多小人物如“一爷”为报父仇而蹉跎一生,如齐林、如码头工人为了生计而忍辱负重、如笼子里的金丝雀于梦竹为了爱情而背井离乡等等;

每个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一类人的代表;剧作者利用他们很好地诠释了各类人在面对各自的生活和未来憧憬驱使下的抉择,也让观众看到了他们抉择之后的结局。

洪三是个聪明机灵但胆小怕事的街头混混,出千是他的选择,暂时的花天酒地是他的幸福生活;但随之而来的牢狱之灾是他的报应。凭借嘴甜机灵逃出升天是他选择跟着老妈说书唱戏的选择的结果,也正因为有一个说书唱戏,重情重义的老妈,所以他选择只身入虎穴救齐林,并由此卷入劫土案;红葵花的法宝,加上他的聪明机灵和胆小怕事,让他可以在吴山的帮助下挫败杀手“黑白无常”;本来英雄归来的他只需要救出齐林便可以回归正常生活。但从娘胎里带出来的生性好赌让他选择了“四海赌坊”。而这次选择,让他成为众矢之的——沈青山、霍天奇和一爷都要抓着他,就连沈达和严华也要利用他。

他成了香饽饽,也成了众矢之的。而这一切,都将改变他的一生。

不过,或许是用力过猛,剧作者在关于远大前程的表达上多少有点着墨过多之嫌。

“我想和你睡觉”是大老粗流氓式的表达;而“我想和你一起起床”则是内涵丰富的诗意表达。虽中心思想就是一起睡觉,但人们都喜欢后者而不喜欢前者。

这种意象表达在影视作品中尤为突出,因为影视作品更需要用画面展示内涵。

从剧情简介来看,只有共产党才能开创新世界的情节线。《远大前程》是一部主旋律作品。

笔者支持主旋律作品,但不提倡太过直白的爱国情怀表达。

本来,通过共产党人梁兴义和严华的带领,洪三在上海滩闯出一片天,这种表达无可厚非,共产党思想的先进性在那个年代的那个情境下是已经得到充分证明的。

但在短短80分钟的剧情里,导演通过旁白或演员,至少三次表达“远大前程”的憧憬和未来多少让观众有跳戏之感。每每观众沉浸在或紧张,或欢快的气氛中时,演员突然话锋一转,无限憧憬远大前程来,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虽然远大前程,既是小人物的梦想,也是新上海滩秩序,新中国的远大前程,但正如开篇所说,和频繁提及相比,开场“梦上海”和“新世界”那样富有深意的画面展示或许会更好一些。

四、悬疑喜剧是打开主旋律的新方式?

悬疑、喜剧在电视端和网络端都深受观众热爱。前者代表非《琅琊榜》莫属,后者则以狄仁杰探案系列为代表。那么,主旋律剧集是否能与之融合呢?《远大前程》给出了答案。

《远大前程》是不折不扣的主旋律作品,而悬疑和喜剧恰恰是它最大的特色之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