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星球:为什么会选择家装行业?
沈亚楠:
造车时,我们瞄准家庭用户,理想汽车的愿景是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但今天来看,移动的家已经很幸福了,固定的家体验很差。尤其跟发达国家比较,北京的人均 GDP 已经超过葡萄牙了,但葡萄牙的居住环境和我们的差别太大了。
家装市场比汽车还要庞大,有人说3万亿,有人说5万亿,如果加上设备和服务,可能不止,理论上商业机会很大。
Tech星球:你觉得家装行业,有哪些是需要改造的?
沈亚楠:
装修基本上是中国家庭第二大的消费,第一是买房,之后是买车。
但是花四五十万元装修,最终你能买到什么,是不可知的。装修公司只给效果图,不知道真实装修后的细节,过程中买的材料也不清楚。
要花多少钱,也不可知。装修公司边施工边增项,虽然有时候他不是故意增项,但因为你买了啥就不知道,所以花多少钱不知道也很正常。
什么时候能搬进去,也不知道。装修完后,全生命周期谁服务,也不知道。
Tech星球:这 4 个“不可知”,是导致“整个行业机会大没有大公司”的核心原因吗?
沈亚楠:
这不是核心原因,只是表象。
核心原因是,整个行业现在是一个裁缝行业,他只能带你去逛一下布料市场,在现有布料中选择,照着已有的版型做衣服。但裁缝没有研发的势能,他做不了滑雪服。因为滑雪服的裁剪需要研发,面料要研发,拉链也需要研发。
倒推来看,世界上所有的行业都陆陆续续由裁缝变成了产品。汽车行业在福特汽车做T型车之前,也是裁缝,找点零部件,攒一个车,后来福特觉得又贵又慢,质量还不好,开始自己研发,才成了大公司。
Tech星球:现在整个地产行业其实现在是比较萧条的,这会对家装行业有什么影响?
沈亚楠:
毋庸置疑是有影响的,但我们对家装市场十分乐观。原因是在我们看来,中国的房市经历了三个周期。
第一个周期,中国人先解决有没有房子,房子是投资品。你有1000 万,大概率拿990万买房子,10万块钱装修,因为房子要涨价,你要卖掉。
第二个阶段,房子从投资属性变回了居住属性。现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城区已经被盖完了,新房很少。
这时候,你想改善居住,大概率是少买三平(以北京房价计算),花950万买房子、50万装修,而不是像之前10万块装修,990万买房。所以,未来长一段时间中国城市核心区居民的居住改善就是二次装修。
Tech星球:存量再改造的需求很旺盛吗?
沈亚楠:
我们可以做个对比参考,譬如,日本中产阶层如果有 1000 万改善居住,他会花500万买地、盖房子,再花500万买设备,用于装修。而中国消费者购买房子和装修房子的资金投入比例,可能10:1都不到。
一次装修到二次装修间隔10年到15 年,北京目前有900万套房子,15年装一次,理论上每年应该有60万套房子装修。但北京实际上每年只有20万套在装修,每年的装修率不超过3%。
现在,整个市场的需求是堰塞湖状态,而且面积越来越大,基本就要到顶了,所以我坚决的要赶紧来干。
Tech星球:第三个阶段是什么?
沈亚楠:
装修改善不是这件事的终局,只是这件事的前奏。居住属性之后会延伸出智能属性,因为大家的共识是下一代的智能生态是基于空间的自然交互。
三维空间的交互无非三种终端,一种终端就是 MR (Mixed Reality )、Vision Pro,另一个终端是车机(汽车)。它们能承载20%的生活场景。
还有一个巨大的智能终端,就是家。单个的音箱、空调并不能算智能终端,而是应该把家整体当做一个完整的智能终端,这才是家下一步要添加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