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瞅了下最近院线公映电影的票房,
毫无疑问,第一名还是《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
上映不到两周,单内地市场累积票房就突破了13亿人民币。
(数据来源:时光网)
这个成绩,目前暂列今年内地票房第四名,
相信到最终下映之时,有很大的希望冲击前两名。
毕竟八零九零后两代人的集体回忆,再加上强大的制作,杀伤力的确强到爆。
可再高歌猛进的数字,也挽救不了「变形金刚」口碑的颓势。
不禁让人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
私以为,《变5》的原罪在于说得太多、太杂,差点让人看出了黑人问号脸。
一般,许多人对「变形金刚」的说辞是,只要特效爽就行了,管他谁打谁、为什么打……
但这话的前提是,武戏要拍得很好看,CG也要保持足够水准。
不得不说,前四部变形金刚虽然故事很薄弱,
不过在战斗场面上拍得很精彩。
《变形金刚2:堕落者的复仇》
各种慢镜头、运动镜头、场面调度…导演迈克尔·贝的确是个商业大片的好手。
可惜在《变5》中,
两个半钟的电影时长,武戏大概就占了一个半,
量非常大,但真正能让人印象深刻的只有两个场面:
大黄蜂组合变形反杀
擎天柱怒剑斩霸天虎
战斗场面很乱,故事剧情也没能拨乱反正。
一开始拍《变形金刚》,迈克尔·贝也知道,
大家走进影院,就是来看炸炸炸、轰轰轰的。
前四部,他选择了一个简单、套路、重复的故事,甚至都可以归纳得出来:
一个足以摧毁世界、改变宇宙的至尊宝物落到了地球上,
可能叫火种源、矩阵、梅林权杖,最终引来了霸天虎和汽车人大打出手。
这个模式其实可以不断重复,一直演下去,
但迈克尔·贝和派拉蒙也明白,照这样的流水线生产下去,只会徒增观影疲劳。
于是,努力追求不一样的《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诞生了,
在影片中,到处充满了野心的展示品:
从宇宙大帝到五面怪,一股脑都塞到观众面前;
从亚瑟王和他的十二变形金刚骑士,到二战中大黄蜂斗纳粹,全都摆在了眼前。
必须承认,《变5》其实是一种自我突破和创新——
它肩负起的不单是票房,更是构建电影宇宙的宏伟蓝图。
但世界是物质和精神双向驱动的,想要什么和能做到什么是有区别的。
前四部的《变形金刚》,其实承载的一直是汽车文化,
这一点女主角的扮相上可以看出。
最深入人心的第一二部中,选用了身材火辣的梅根·福克斯。
电影里,她被设置成了一个机车女孩,与机油为伍,
漂浮着一种性感的脏。
这种美是建立在汽车为代表的现代文明上的,区别于传统文化中以干净为美。
这也是前四部中,一直所被强调的,一种隶属于科技、工业的文化狂欢。
但在《变5》中,这种文化不再是唯一的,
迈克尔·贝和编剧们想要更多,亚瑟王、圆桌骑士、巨石阵、梅林法师……
亚瑟王的石中剑
神话体系碰撞上机械文明,美学范畴就变得很混乱了。
新的审美倾向说完,留给故事和人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更大的混乱造成了。
这一点集中体现在灵魂角色擎天柱身上。
擎天柱是博派的领袖,在其领导下,汽车人一直在与威震天领导的狂派战斗。
除了战斗力超强和极富领导力之外,擎天柱最闪光的地方在于善良、仁爱。
对于变形金刚眼里渺小的人类,也同样尽力给予帮助,
可是对人类来说,不能掌控的就意味着威胁
,
所以对于变形金刚的态度,人类一直是反复的,回顾前四部:
《变1》,人类初识擎天柱,憧憬和敬仰,还联手大战霸天虎。
《变2》,人类同博派合作,但有所保留,对擎天柱提出质疑。
《变3》,
人类和博派合作关系开始断裂,甚至遣返博派离开地球。
《变4》,人类和宇宙赏金猎人交换条件,对变形金刚大规模清扫。
《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赏金猎人禁闭大战擎天柱
《变5》更过分,人类甚至还组织专门军队来对付汽车人。
但无论人类如何作妖,擎天柱对人类的态度都是始终如一的——
傻傻地、痴痴地、无条件地帮助人类,保护人类,
把这颗蔚蓝星球当做第二个家乡,甚至不惜牺牲母星赛博坦为代价。
如果是超人,这都可以理解,
他毕竟从小在地球长大,有养父母,有爱的人,有关系好的同事朋友……
抛开氪星人的出身,他还是一个叫克拉克·肯特的德州农场男孩,他有归属感。
但以擎天柱为首的汽车人,从第二部就被人类一直排挤,它们有什么归属感?
虽然它们的确也有山姆、凯德这样的人类朋友,但为了朋友,你会把你家炸了吗?
这样混乱的价值观,还反映其他角色身上。
譬如小女孩伊莎贝拉,她是孤儿,家人只有机器人,
在关键时刻,她却教唆唯一的家人——小灵通,舍身炸碉堡。
总之,《变5》有突破自我的野心,想做成更高级的爆米花,可惜火候有欠,夹生了。
当然不可否认,哪怕缺陷再明显,咱们的大片和它依然差距不小,尤其这两点值得琢磨下:
第一电影工业水准上,《变形金刚》的确代表了好莱坞最顶尖的CG制作水平;
第二是IP运作能力上。
从家喻户晓的动画片到小男孩必备的手办,
再到横扫几十亿美元的真人大电影,
「变形金刚」的确无愧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文化项目之一。
照此下去,之后这个超级大IP的发展,也可能朝向更多元化,譬如推出独立电影。
不单擎天柱这个中国人口中的柱子哥,
甚至其他角色也可以单独拿出来,
像是大黄蜂,这是电影给观众输出过最成功的形象之一。
根据最新消息,接下来将会拍摄「大黄蜂独立电影」,
由《魔弦传说》的导演塔拉维斯·奈特
(耐克创始人之子)
执导。
《变5》虽然不好看,但对于这个新计划,可以期待下,
而且大黄蜂的故事,也有很多未解之谜,发挥的空间比较大。
在《变5》中,就露出冰山一角,
它似乎很早之前就来到了地球,还参加过二战,打过纳粹。
独立电影肯定就是要挖掘这些隐藏的历史,就不知道这里大黄蜂到底又是什么形象了?
说起来,最早在动画片中,大黄蜂的形象和现在有很大不同,
一眼看上去,蛮帅的,挺白净的,
像极了一个气质青葱、面容清秀的少年人。
变形后也是憨态可掬的甲壳虫,
不强大却足够温暖,非常符合年轻阳光的青少年形象,
贴近青少年受众的设置,让他成为动画中人气最高的汽车人之一,
因为在它身上,有很多少年人都寻求到相似之处,好像在看自己。
不受俗世浸染的心里充满了对正义的向往,
又希望得到长辈、他人的认可。
大黄蜂也这样,个头小、热心肠、伶牙俐齿、渴望证明自己,
时常向擎天柱请缨,完成一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任务。
可少年人,有时也不免冒冒失失。
随着当年的少年已经成长为了经历了历练的成年人,
大黄蜂的形象也随着人的心理年龄一直在改变,
到了电影版中,好吧,它变黑了,还变丑了。。。
而曾经白皙清秀的少年,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岁月刻下了皱纹,风霜浸染了肤色,时间带来了坑印。
大黄蜂和我们一直共同成长着,从这个角度来看——
也许比起擎天柱,那个“小男孩和机器人”的故事,更多的是大黄蜂和一代人吧!
连续五部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设定,那就是大黄蜂是个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