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杨姐说】
滴滴今天被骂得很惨,因为大家都很难打车!
没错,就在几天前,我也连续三天在北京的寒风中瑟瑟发抖,无论是滴滴快车、顺风车、滴滴上的出租车,甚至神州专车,加价
N
倍,仍然没有人接单——跟我一起站在路旁发抖的还有很多人。
其中有一天令我印象深刻,在东直门,路旁不是没有出租车,可他们不接活。
去望京的不接,去中关村的不接,我不知道去哪里的乘客才合他们的胃口。滴滴的系统上显示快车也要加价,
1.6
倍,我开始犹豫着,十分钟后我不再犹豫,我愿意加价。
我点了发送,没人接单——在接下来的
20
分钟里,我心里清楚,只要有人愿意送我回家,加
3
倍的钱我也愿意付,那个时候已经晚上十点了。我不但要东张西望四处搜寻车的影子,同时还要不停地向背后看,怕被坏人袭击——春节了,谁都得回家过年。
还是没有车……车呢,车呢?就连神州专车都告诉我附近
3
公里内没有车……
十点半,还有几辆公交车空荡荡地呼啸而过,还好,我迅速在手机上查了一下,末班车是
11
点,至少还有一辆,快跑了
100
米,我在一辆
130
公交车到达站台之前跑到了……上车后,只有四个人:司机、保安、一个男乘客和我……
这是我那晚拍下来的,发给家人……
以备万一
现在,每天晚上如果
9
点我没到家,就会很紧张,生怕打不到车,回不了家。
所以今天当我看到朋友圈里有很多人在转一篇写由于滴滴导致上海打车多难的文章时,引起了我的共鸣!
杨姐我迅速转发……但很快我又删除了,因为
我意识到,我犯了一个错误:我们看到的打车难是一个结果,司机加价挑活也是一个表象,却不是本质原因。
因为即便我不在乎加价也想找辆车回家的时候,也同样没有车——问题的本质是在于没有车,而不是加价。
去年和今年的春节,也有司机回老家,却没有发生今年这样的极端情况,滴滴平台也接住了需求。今年为什么就崩溃了似的?车呢?车都哪里去了——毫无疑问,新政的“效力”起了一定作用。
第一,现在大量司机不符合网约车新政的要求,不干了;
第二,还在偷偷干的外地快车司机们趁着回家过春节的档口,也真的不干了;
第三,也许再这样下去,最后就剩下那
6
万辆出租车了。
其实,我们又回到了原点——回到了那个没有快车、没有顺风车、没有专车,只有出租车的原点。
是的,矛盾的所有层面最终都集中在供求关系上——巨大的需求和稀少的供给之间的矛盾再次于春节前期爆发。而这种现象的发生早在《网约车新政》公布时就已经埋下了诱因。可惜,我们当时并没有为此做出反应,其巨大的后果只是在几个月后的春节集中爆发而已。
1
月
17
日,北京首张网约车证发给了一位有
20
年驾龄的老司机。但能像他这样“领证”的真心不可能多:
因为你要有北京市户口、要有北京的驾驶证、驾龄至少
3
年……退休再就业的不行啊,最近连续
3
个记分周期没有记满
12
分的才行;自申请之日前
1
年,在路上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不能多于
5
次——艾玛,这些杨姐都符合啊,姐已经有近
20
年的驾龄,一次违章没有,一分没扣过,因为害怕马路杀手和路怒族,姐已经
20
年没开车了……
那么什么车才能“上岗”呢——本市号牌是必须的,且不能背着违章;
5
座
3
厢小客车排气量不小于
2.0L
或者
1.8T
,
7
座的乘用车排气量不小于
2.0L
。车辆轴距不小于
2700
毫米;新能源车轴距不小于
2650
毫米;
7
座乘用车轴距不小于
3000
毫米、车长大于
5100
毫米……
呵呵,相信姐姐吧,打这种车你绝对要肉痛得要死。
还有一条最致命的:网约车车辆经营许可期限自车辆注册之日起不超过
8
年,
60
万千米时强制报废!
看看这些条件,鬼才会再愿意开网约车!
一位北京的顺风车师傅告诉杨姐,在新政的要求下,北京的快车司机有肯定有一半以上,甚至七成都不符合要求,在五个月的过度期后都要被下线……春节,只不过把这个时点提前了而已。
加价,挑乘客,拒载,绕路……就是大部分快车和顺风车司机陆续离开之后,出租车再度故态复萌、肆意横行的开始。
是的,当我们看到网约车新政出台时,大家不是没有预见到今天的状况,只是那时想到的更多的是“滴滴恐怕要受打击”——只是没想到来得那么快,也没想到站在街边冷风中瑟瑟发抖的是自己。
而就在昨天——
1
月
20
日,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关于深化出租车行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传统出租车“改革”、新兴网约车“规范”,两类车可“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
目前南京是什么情况呢,全市出租车
14543
辆,其中市域经营
12432
辆。但媒体调查摸底发现,目前在南京经营网约车的五家平台公司——滴滴
(
优步
)
、易到、神州专车、首汽约车和曹操专车,共
5
家平台上的注册车辆数就已经高达
35
万辆,其中私家车占
96.2%
。
且不说其他价格方面的规定,单单从网约车驾驶员的“硬条件”上看,除了达到七部委令规定的条件以外,还需要符合具有南京户籍或者取得居住证、驾龄满
3
年、无饮酒后驾驶记录、无涉毒记录等
7
条规定。
南京……会是下一个北京和上海么?
杨姐点评:
我不知道有多少网约车驾驶员能够“备齐”这所有资格,如果南京这
35
万辆网约车都不干了,那么原本由这
35
万辆车来满足的市场——
35
万
+1.45
万即
36
万多的需求,假设也有八成被新政的条件“过滤”掉吧,那么目前的需求如果都只由六七万辆出租车来满足,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况?
在我看来,今天北京、上海网约车的断崖式流失,正是给所有人,包括监管部门都提了个醒:新政的过度要考虑到“维护市场的稳定”,在让一部分网约车慢慢流走的同时,必须要有一部分同等数量的符合规定的网约车及时补充进来,这才是网约车新政的缓冲期能否真正起到作用、解决民众怨声载道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