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色小镇的开发,一般包括7个部分,其中以产业与旅游为核心。
当地的特色产业,一般以新兴产业或传统的经典产业为主。
吸引外来消费的关键,一个或多个核心旅游休闲项目,如观光景区、主体乐园、特色街区、温泉养生中心等。
包括产业的研发、生产、制造等核心功能,是城市特色产业的集中体现。
聚集了各种休闲业态,主要功能是留住人并扩大其消费
。
围绕特色产业及旅游产业,会形成产业延伸的一系列项目,往往环绕中心区,形成辐射或组团分布。
包括原有城镇居民居住、农民城镇化居住、产业人口聚集居住、外来游客居住等。
服务于居民生活及旅游产业的金融、医疗、教育、商业等产城一体化的公共配套。
其中,特色产业开发是核心,不仅涉及了产业本身的生产制作,还会延伸到服务性质的第三产业,与其相关的应用以及教育和研究事业。
仅做土地的一级开发,直接获利;或进行一级土地开发,同时通过其他模式(如补贴方案等),享受升值收益结构。
包括六大房产结构:一居所地产、商铺型地产、客栈公寓型地产、二居所地产(周末)、三居所地产(度假)、养老地产。通过销售回收经营等方式形成销售运营模式。
一是特色产业项目开发,包括科教文卫等产业事业导入及产业园、孵化园等产业本身开发;二是旅游产业项目开发,包括旅游吸引项目(如主题公园)、休闲消费聚集项目(如休闲商街)、夜间休闲聚集项目(如水秀表演等);通过项目的运营获得收益。
两大产业链:泛旅游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链;两大产业链相互支撑,构建区域产业生态圈,包括金融、教育、居住人群、城市化机构和政府政策等。
城市服务:公共交通服务、社会服务等;城市管理:城市智能化管理、政府政策等;城市配套:银行、学校、医院等。
特色小镇的运营体系是小镇生命的生命机能表现。包括了招商管理,物业管理,经营管理,品宣管理,再往细处分还有培训教育,食品安全,活动组织等等。
(1)政府主导:政府全权负责投资建设运营;政府负责投资,委托运营商建设运营。优势是政府领有绝对的控制权,推进进展快;劣势是政府财政压力大,同时也面对着后期运营的大批投入。
(2)政府与企业联动发展:即政府负责小镇的定位、计划、基础设施和审批服务,并通过市场化方法,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承诺投资方在一定时间段内有运营权,到期后再归还政府。优势是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劣势是所有权与运营权的分别,导致介入企业的短视行动,同时回收后对政府来讲仍旧是一个较大的累赘。
(3)以企业为主导:由某一企业或多家企业结合实现投资建设运营,通过政府购买或用户付费获得收益,受政府的治理和监督。优势是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引发市场活跃度,劣势是需要有连续的盈利模式。
(4)以非盈利的社会组织为主体:在国外的一些城市,由市民组建一个治理委员会,进行治理。这也是今后特色小镇运营可借鉴的一个模式。
人居、产业,与自然的有机融合是这一轮特色小镇建设的起码诉求,充分调动原住民参与的积极性,并且能让其在小镇升级建设中谋取福祉,这样会让小镇的生命力更持久。
鉴于小镇运营的系统性、复杂性、精细性和专业性,建议用独立的运营公司负责小镇的全盘运营工作。有些特色小镇是政府主导建设的,后期单独成立了指挥小组或办公室来参与小镇管理,这样会使得小镇的后期运营市场化程度低,适应市场的灵活性变差。只有独立市场运营,才能够让小镇的灵活度和新鲜度得以保持。
建议成立招商中心,经营中心,品牌宣传中心,物业管理中心,食品安全中心,综合管理中心,财务中心,培训中心等平行机构,构建扁平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更好的服务于市场。
由于上海、北京的特色小城镇具有区位价值明显(受中心城市辐射)、土地资源稀缺、人口相对密集、资金比较充裕、高端农产品和旅游需求旺盛等特殊背景,其建设过程除了遵循一般特色小镇建设所关注的立足资源禀赋优势、突出产业升级、注重文脉传承、强化城乡联动等原则外,还具有以下几方面比较鲜明的侧重点。
超大城市郊区镇,距离中心城区30~70公里,其发展定位与所在城市的整体功能定位息息相关。超大城市郊区特色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不能独立成篇、不可单打独斗,必须纳入到城市发展体系中,在承接好城市功能转移的同时,还要做好与中心城区、新城及周边城镇发展的合理分工。
面对建设用地利用低效、国土开发强度过大的问题,上海提出建设用地减量化的约束性目标。在这种约束下,特色小城镇建设不可能大拆大建、重新“铺摊子”、规划3平方公里区域从零打造,只能以建制镇的大盘子为基础,走空间更新、存量盘活的路子。
上海、北京的小城镇更关注如何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来降低小城镇系统风险、提升居民获得感、更好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外溢。在产业方面,相较3平方公里的浙江版特色小镇,50~100平方公里建制镇形态的特色小城镇建设要规避因单个产业生命周期或行业波动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方面,要补齐发展短板,实现宜居宜业宜游协同发展、生产生活生态全面改善。
郊区特色小城镇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操作枢纽和重要载体。大都市郊区特色小城镇既有非常广阔的高品质农产品消费市场和乡村旅游市场,又蕴藏着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更有条件走出一条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的好路子。
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第一批96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为能切实的解决特色小镇解决培育和建设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助力特色小镇发展
,
中国体育产业协会联合中国亚洲休闲产业促进会、北京星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举办2017中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高层论坛暨资源路演对接会
,旨在搭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最佳的展示推介平台以
及打造小镇规划、资本、产业导入等各类资源精准的对接渠道。
深入解读特色小镇有关政策的精准解读、市场深入调研、资本渠道、投入模型规划、精准资源对接等成为目前特色小镇项目良性发展的最关键要素!
2017中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高层论坛暨资源路演对接会
【
会议时间
】
2017年12月9日—11日(3天)
【
会议地点
】
中国●北京
【
参会对象
】
体育小镇、特色小镇、文旅地产、房地产、休闲产业等产业链董事长及核心高层
【
主办单位
】
中国体育产业协会、中国亚洲休闲产业促进会、北京星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华城汇智库咨询有限公司
【
联系电话
】
18618282051
段老师
(电话及微信)
------【
会议
亮点
】------
{小镇}---
邀约首批国家体育总局及各省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参展,向社会展示小镇建设成果及未来规划,寻求优秀精准的合作伙伴。
{部委}---
邀约相关部委高层及小镇优秀操盘手出席论坛,为小镇国家政策进行深入精准解读,分享成功小镇操盘实战经验。
{资源对接}---
3000㎡规模宏大的资源对接展会,为参展单位提供高端资源高效对接平台,汇聚国内优秀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项目发起单位、规划设计与建造单位、投融资机构、运动休闲特色产业、以静态展示结合路演活动,全方位展现参展单位综合实力,同时进行高效精准对接。
------【会议主题】------
1、国家特色小镇建设政策指导扶持
2、国家特色小镇建设的发展趋势与申报工作注意事项
3、如何主动把体育项目融入到其他产业的发展中
4、国家特色小镇建设的科学规划运营执行
5、文旅特色小镇的产业模式和文化产业的深层次打造
6、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实战案例分享--浙江●富阳银湖智慧体育小镇
7、如何利用乡村土地政策支持建设田园综合体
8、田园综合体运营模式创新与实践
------【
隆重推介
】------
展位+路演+合作对接酒会+高层论坛
1、展位:
(186个展位
3500㎡
)
2、路演:
共60个名额
(单场30分钟)
3、论坛:
700人规模
分为贵宾席和嘉宾席
4、广告:会刊,胸牌,资料袋,各类展架
以上打包套餐:分A套餐,B套餐,C套餐
增值服务:合作对接酒会
5大展区,3500㎡,展现全产业链的顶级平台
1、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展示区
2、运动休闲小镇金融展区
3、运动休闲小镇规划与设计与运营展区
4、运动休闲小镇建造单位展区
5、户外露营与极限运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