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高考另一个引发大家关注的例子是寒门子弟魏祥。他来自甘肃定西,有先天性脊柱裂,身体严重残疾,下肢运动功能丧失,父亲因病于2005年去世,他以648分高分考上清华。
他在网上给清华写了一封信,希望学校能提供一间“陋宿”,让母亲和自己一同居住,方便照顾。清华连夜回信,重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
“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刷爆朋友圈。
其实“阶层固化”不是到现代才有的事,也不是在中国才有的事。欧洲、美国阶层也固化,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就是由一边阶层固化(稳定)和一边阶层流动(发展)而实现的,而且始终有人冲破阶层。社会有其自身的更新能力。
可是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多抱怨,很多怒气,积累了很多“不相信”。他们觉得自己出身不好,改变不了命运;运气不好,怎么努力也无法企及想要的生活。
记得我喜欢的台湾主持人陈文茜前几年出过一本书——《树,不在了》。她说,这是写给在这个艰苦时代努力奋斗的年轻人的书。她知道“贫富差距”、“竞争力”、“教育改革”、“房价”等问题让年轻人的情绪愈来愈重,但她劝告:愤怒、无奈都解决不了问题。
“年轻人应该冷静思考并理解时代的问题所在,找到自己的跑道。这是一个重新洗牌的时代,可以影响每个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