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大学堂
与传统严肃的讲历史的不同,这里有最新鲜有趣又有料的历史秘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史事挖掘机  ·  明朝皇帝微信群聊 ·  22 小时前  
史事挖掘机  ·  终于知道什么是兵败如山倒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大学堂

难怪司马懿会撤退,城楼上的2个书童,是整场空城计最大的疑点

历史大学堂  · 公众号  · 历史  · 2024-10-27 08:00

正文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加关注不迷路


当司马懿率领大军步步紧逼,一个静谧又奇异的场景在西城楼顶悄然展开。

空城计的妙用,使得即便是司马懿也不得不止步城下。

城楼上的两位书童,看似毫不起眼,却成为这场惊心动魄对峙中的关键人物。

这两个孩子的存在,到底是何玄机,让司马懿在气势如虹的进攻中突然犹豫不决?

空城计背后的背景,首先要从街亭失守说起。

原本负责坚守街亭的是马谡,然而他的决策失误导致蜀军的惨败。

司马懿抓住这一时机,直接向西城逼近,形势变得异常危急。

此时,诸葛亮的处境可谓身陷绝境,他必须用智慧扭转命运,空城计便由此诞生。

在诸葛亮苦思计策之时,两个书童的作用至关重要。

古有童言无忌,小孩子的真实反应往往是成年人无法掩饰的,正是这种纯真的表现才可能打破司马懿的慎重考量。

当司马懿的军队抵达西城,他们期待看到的是民心崩溃的慌乱之景,结果却恰恰相反。

城门大开,街上悠闲的“百姓”们扫地而行,在城楼之上,赫然是诸葛亮正襟危坐抚琴,而他身后的两位书童,悠然自得地为其焚香煮水,无一丝惶恐之色。

当时的司马懿,以敏锐的观察力审视着这座城。

他注意到了诸葛亮的从容,也同时被这两位书童的自然表现所触动。

幼童的镇定能有如此表现,大多意味着背后蕴藏着不为人知的倚仗,而非简单的空城之计。

一个小孩难以掩饰内心对危险的天性,而这恰好是司马懿犹豫不前的导火索。

司马懿曾几次欲下决心强攻,毕竟他掌握着15万大军之势,但每每见到那两个书童镇定如常的神情,便又心生疑虑。

他意识到,即便面对的是魏军整个势力,诸葛亮似乎早有安排,背后的实力或许比表面上看起来更加强大。

如此一来,怕是劫持的成功率极低。

在史料与后世的加工中,关于那两个书童的描写虽不多,却是整场空城计最直观的细节。

他们年纪不大,但每个举动都经过诸葛亮的悉心指导。

那精心安排的气定神闲,映衬出一个女蜗补天般的智者对人心的深刻洞察。

这种细腻的人性刻画,在使敌军心生忌惮的同时,也为计策成功埋下最稳定的根基。

最终,司马懿选择了后撤。

他的判断,不仅仅是因为琴声中的宁静从诸葛亮传递而来的无言威慑,更是在于看到那些无辜孩童的坚定眼神,彷佛显露出背后不可测度的危险。

如此景象,让他不得不重新权衡利弊,一旦突袭未果,恐怕他将面临比眼前更为严峻的处境。

空城计,表面上看是冷静、智谋的对垒,然而实际剧情的推进,包含着更为人性的巧妙运用。

诸葛亮凭借对人心的洞察,将司马懿置于放大镜下观察,通过细节的展露,逐渐引导并瓦解对手的信心。


· 完 ·


/ 推荐阅读 /

古代青楼的内行话,如今却变成口头禅,你说过几句呢?


武则天年过古稀,为何还要找男宠?多年后才知道她有多高明!


发现更多皇宫秘闻

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紫极女史】


点亮“在看”,让历史不再是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