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夯实发展根基。
新质生产力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支撑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跨越式地提升生产效率,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应聚焦关键环节、重点行业、薄弱领域给予针对性支持,从根本上夯实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根基,确保金融服务能见效、快见效、见实效。
新质生产力与科创产业紧密关联,服务新质生产力对商业银行而言并不陌生。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科技自立自强逐步成为社会共识,科创产业成为商业银行的服务重点。面对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命题,商业银行要发挥传统优势,与时俱进、坚定信心,实现多维切入、立体保障。
以产品创新为载体凝聚金融合力。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发展新质生产力,重任最终要落在企业肩上。企业技术研发前期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
甚至与商业银行传统信贷模式存在冲突,
非常考验金融机构的判断力与抗风险能力。因此,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化内外协同是内在要求。
商业银行应继续以投贷联动为桥梁探索金融创新,通过创新连接集团内部子版块和外部同业,综合运用信贷、股权、债券、保险等,打造契合科创企业的金融服务方案,支持原始创新。要立足展业能力和战略定位,找准服务方向,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要当好主力军,发挥产品体系完善、资本实力雄厚、集团牌照齐全、人力资源丰富等优势,在支持科技自立自强上下功夫,孵化更多原始技术创新。在此基础上,延伸服务触角,推动成熟技术产业化,实现金融服务对产业全生命周期的覆盖。
以能力创新为突破谋求内生发展。
商业银行要深刻理解人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金融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牢牢把握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利契机,强化人力资源建设,大力培育懂技术、懂行业、懂趋势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做好人才储备。要主动深化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中心等的交流合作,不断拓宽自身眼界,不仅要做懂金融的行家,也要努力成为懂行业的专家。
以管理创新为保障完善体制机制。
商业银行应结合科创产业发展实际、行业发展趋势等,明确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范畴,针对性制定专项政策,在资金定价、信贷规模、业务流程等方面给予新质生产力更多倾斜性支持。要继续发挥科创金融中心、科技专营分支机构、产品服务创新实验室等部门和机构的尖兵作用,加强产品服务创新,更好贴合企业实际。要针对业务一线反映集中的问题和诉求,尽可能细化规则制度,让尽职免责真正落地,推动基层员工丢掉思想包袱提升业务积极性,有效扩大客群范围,依托大数定律发掘更多优秀企业。
以跨境创新为纽带实现全球服务。
当前,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新三样”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亮眼,“新三样”出口突破万亿大关,增长加快。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中资企业全球布局需要,统筹境内外业务资源,做好跨境金融服务,更好支持中资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和境外建厂,推动中资企业持续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以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引领树牢正确价值取向。
培育新质生产力事关长远发展,商业银行要善于从全局着眼,在客观分析、科学判断、审慎评估的基础上,敢于为自己看准的企业提供长期服务,既对自己负责又对企业负责,真正实现与企业共同成长,让有技术、有市场、有前景的企业真切感受到金融服务的温度。要主动优化服务流程,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做好资金衔接。要在经营中坚守诚实守信、以义取利,同企业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